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智能理論在中職一體化教學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時代需要創新人才,這是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焦點和難點。目前,一體化教學成為職業院校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方法。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汽車維修一體化教學,通過發揮不同智能學生在課堂活動的作用,有助于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成功者,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元智能;汽車一體化教學;教學運用
一、多元智能理論介紹
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他認為,人的各種能力可劃分成八種“智能”,即:數理邏輯、語言、身體運動、空間、音樂、內省、人際、自然探索。每一個人都同時擁有這八項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發展程度不同而已。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學生學習觀、教師教學觀上的實踐意義
1.定位新的學習觀在人才觀上,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但其范疇和性質呈現出差異。“天生我才必有用”。這些差異不應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相反,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觀,用賞識和發現的眼光看待學生,改變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的標準,要重新認識到每位學生具有的獨特能力,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和挖掘他們,每位學生都能成才。加德納所提出的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以多元智能的需求為出發點調節教育教學,承認學生智能的差異性、特殊性及個體在不同領域中認知能力發展的非同步性。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確定課程目標時,根據學生的多元智能選擇不同的教學“突破口”,即“多元切入點”,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與表現性。在汽車一體化專業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操作課題與理論內容的統一,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使基礎理論與實踐技能有機融合,使課堂內容形成一定的特色體系,便于學生進行實踐與研究性學習。
2.定位新的教學觀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汽車維修一體化教學可以實施“情景教育、體驗教育”,展現出真實、具體、豐富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環境盡可能接近工作實際,以達到開發學生多元智能的目的。汽車維修一體化課程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較高,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分析及洞察能力,因此教師還應樹立多元智能的課程評價觀。如采用過程化評估、作品展示評估、技能操作評估等“多元化”評估方法,通過“多元化”評價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弱項及強項,總結經驗教訓,有意識地改進智能弱項,強化并發展智能強項。
三、多元智能理論教學的實施策略
1.教學前,教師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充分做好課前準備(1)課前準備關鍵詞:考慮差異,合理分組。以汽車啟動系統控制電路故障診斷與排除一課為例,教師在課前應充分了解學情,以情景教育為基礎,設計故障內容及編寫好任務指導書,再根據學生的智能將他們合理分組,對各組布置相應的任務。經過課前準備,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案例導入關鍵詞:運用情境,激發智能。以汽車啟動系統控制電路故障診斷與排除一課為例,教師可通過視頻短片展示啟動系統控制電路故障導致的典型現象。視頻播放中,音樂智能較強的學生首先會進入學習狀態,主動去思考故障成因及解決方法。(3)任務實施關鍵詞:智能提升,主動學習。在任務實施前,教師可讓學生感受設置好故障的車輛,對于具有身體—運動智能及自然探索智能的學生來說,他們很樂意去感受車輛的真實情況,也能進一步激發這些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師針對故障車輛存在的實際問題,自然過渡到資訊階段,利用設計好的理論學習工作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可以采用教師講解,多媒體課件、問題引領及學生研討結合的方式講解相關元器件原理;可以用動畫演示電路電流的流向;可以運用模擬軟件讓學生嘗試分析、診斷故障的成因。教師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與人際智能較強的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加他們的學習成就感,促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為后面教學的開展做好鋪墊。
2.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教學中關鍵詞:教師引導,學會學習。資訊階段完成后,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引導學生進入計劃決策階段,教師可采用分組合作及任務驅動的方法引導學生完成計劃決策。該階段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咨詢者,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教學中教師通過任務或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解答學生的問題,與學生共同討論、探究,充分發揮師生間的雙向互動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具有不同智能的學生會表現得同樣積極主動。人際智能強的學生會主動進行交流傳遞信息;語言智能強的學生會對組內討論的計劃進行總結;數理邏輯智能強的學生會對測量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與判斷;自然探索智能強的學生能通過對故障現象及其他學生的操作、分析及交流等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身體-運動智能強的學生會主動進行操作,為其他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空間智能與音樂智能強的學生會根據電路圖、啟動機聲音等方面進行診斷分析;而內省智能強的學生會根據外界綜合信息來修正自己任務中出錯的地方。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分工、交流、協作與展示等過程,共同驗證計劃與決策的正確性與可行性,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課程學習。
3.教學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教學后關鍵詞:全面評價,主動學習。完成教學后,教師應對學生做出相應的評價,而多元智能的評價觀是必不可少的。此次教學中,每種智能的學生在活動中都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師評價不能僅片面地針對某一方面的智能而簡單地給出其他學生“好”與“壞”或“強”與“弱”的評價。以本次課為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根據每位學生的智能特點和學習風格,結合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外顯行為、活動表現及作業作品進行評價;針對每位學生在本次課中知道及學到的內容、學生在課堂中取得的進展、學習中遇到的障礙性問題并克服障礙的措施等各方面進行評價;通過每位學生對自身的評價、組員與組員之間的評價、組長對每位組員的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評價,教師給每位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從而激勵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
四、小結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它是對傳統的“一元智能”觀的強有力挑戰。我們應該以更理性、更科學、更包容的態度來面對人的智力差異,尊重學生的多元智能,充分肯定學生所具有的獨特性。
參考文獻:
[1]霍華德•加德納.蘭金譯.智能的結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
[2]劉玉娟.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1).
[3]于和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論——多元智能理論[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作者:展宏 單位:常州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