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化學高效課堂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營造愉悅課堂氛圍
打造高效課堂,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基礎.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融洽,課堂氛圍寬松、平等,給學生的創造力提供民主的空間.課堂上,要由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轉變成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由整齊劃一的教育轉變為關注學生的不同需要.課堂改革中,教師要由知識的灌輸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共享者,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真心熱愛每一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了解學生,讓學生“親其師,進而信其道”.例如,在探究“鐵生銹了”時,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鐵生銹發生的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接著,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鐵銹和鐵是否是同一物質,經過認真細致的探究得出鐵銹是不同于鐵的一種新物質,所以鐵生銹發生的是化學變化.最后,教師提出問題:鐵生銹是鐵和誰發生了化學變化呢?鐵銹的生成與哪些因素有關?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制定計劃、小心求證,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證明鐵生銹和空氣、水有關.整個探究課堂輕松而愉悅,最重要是在這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化學知識,而且印象深刻,實現了新課標的理念.
二、關注學生弱勢群體
一只木桶在完好無損的情況下,桶中的水就不可能泄露,而如果把其中一片木板從中折斷,雖然折損量不到這只桶的十分之一,但是桶中的水會有一半從折斷的這塊木板外流失,只剩下半桶水,其余的木板再結實也無用,這就是注明的“半桶水”原理.在教學中也是,只有最后一名學生合格,教師的教學才叫成功,所以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即“學困生”,時刻謹記“半桶水”原理.關注“學困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在教學中對于較簡單的問題多向“學困生”提問,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再如,在實驗中,讓“優生”和“學困生”共同完成實驗,互幫互助,讓他們體驗和“優生”共同完成實驗的優越感,認識到他們和“優生”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多鼓勵、少打擊,“自信是成功的催化劑”,給他們多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和別人是一樣可以成為教師眼中的“優生”.
三、注重講練結合
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是“10+30+5”,即整節課中用10分鐘時間去預習上節課重要知識或與本節課有關的已學的知識,用30分鐘時間去展示新課的知識,最后用5分鐘的時間去反饋本節課所學知識.如果在課堂中教師使用滿堂灌、注入式的方式進行講課,學生會死氣沉沉,很容易“開小差”,最終使教學質量低下.課堂上,教師要把握好時間,在30分鐘展示中要精講,即突出重點、帶過一般,使學生精力集中在重點知識上,最后用5分鐘進行達標測試.例如,在講“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時,首先,教師用10分鐘時間預習上單元學過的化學用語,進而引出本節課的知識———化學方程式.接著,講解本節課的重點———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通過突出重點、帶過一般的講解,讓學生明確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是根據事實在左邊寫反應物、右邊寫生成物,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注明化學反應的條件、標出生成物狀態、把短線改成等號,檢查整個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最后,教師讓學生寫出鎂在氧氣中燃燒、氧化汞分解和在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等的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及時復習所學知識,加深印象.
高效課堂是教育的主流,高效課堂實施的核心是學生,其目的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作者:徐燕子單位:江蘇如東縣岔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