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終身體育教育思想下的體育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有效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科學意識,全面優化教學基準,學生的綜合素養會得到更好的提升。終身體育教學模式下,通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結合校內外的有效資源,將終身體育的思想根植學生內心,可使學生在行為意識中充分認識到終身體育所產生的良好影響,從而自主地進行鍛煉。
一、引言
一個人可以一輩子都將體育鍛煉作為思想意識中必有的內容,并且將體育的教育作為終身可接受的教育行為;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可以自發地進行體育鍛煉。沒有教師在旁指導、監督,這便是終身體育教育的思想要求。現階段,高校體育教育中,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也逐步在落實。不過,隨著社會發展的加速,社會對高校培養的人才要求發生了質的轉變。傳統教育教學所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在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應緊跟時代潮流,將社會需求作為最終目標,將學生培養成更加全面的復合型人才。體育課程是高校體育教師的平臺,教師占其主導地位,充當的角色是引路人。在教學手段上,高校體育教師應積極創新,對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換代,為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奠定有效基礎,同時,推動學生在自身的信念系統中形成終身體育思想的態度。
二、終身體育的意義與特征
(一)終身體育的意義依據大眾對體育的需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便將終身體育思想作為深化體育教學的基礎,其指導思想可有效推動高校體育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鍛煉身體會加強身體素質,幫助新陳代謝,有效提升大眾生活質量。其次,讓高校學生建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并且在畢業之后,依然可以無人監督地自主進行,這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都有著良好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將終身體育作為深化教學的改革內容,可使學生對各種運動技能進行有效掌握,在行為意識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良好的運動意識,進行自主的體育鍛煉。
(二)終身體育的特征1.時間的終身性在終身體育的理念中,時間上具有終身性,它所關注的是使人自發、主動地去進行體育鍛煉的行為。2.體育鍛煉的多樣性終身體育的內容,并不只是單一地呈現給大眾,它具有多樣性。人們可依據自身的愛好來進行選擇,將興趣作為運動項目的首要之選。因此,大眾可依據自身的特點,來進行運動項目的選擇。3.參與主體的多元性在終身體育的特性中,還包含著參與主體的多元性。終身體育的理念,面向的是全社會,不是單純地針對愛好體育的群眾,為改變老齡化嚴重的社會提供方向。4.終身體育的明晰性終身體育的明晰性,主要是體現在鍛煉的目的上。在體育鍛煉的同時,大眾要有一個清晰的目的,如提升身體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
三、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關系
(一)差別1.體育鍛煉目標的差別終身體育鍛煉將身體健康的水平、生活質量作為其關注目標;與此同時,時間上也是終身受益。因此,終身體育將終身、普及、全民等特征作為終身體育鍛煉的目標特征。在高校體育中,體育活動都集中在高等教育這個階段,是指學生通過高等教育的體育鍛煉來提升身體素質,并以此推動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在目標上存在一定的差別。2.體育鍛煉項目的差別在終身體育鍛煉的選擇上,鍛煉者可以順應自己的內心選擇,并且結合自身的身體特點,來進行自由選擇。鍛煉者可依據性別、年齡來選擇鍛煉的項目和內容。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內容會依據體育教學大綱、計劃以及課程標準來進行設置,雖然會有一些靈活的變動,或者自主選擇的情況,但是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依然是以教學大綱作為教學內容的選擇標準。
(二)聯系學生終身體育的養成通過高校體育教學逐步滲入,將終身體育思想作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方向。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深化教學改革內容,即將終身化作為發展的方向。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認知的行為都是在大學時期逐步形成。高校體育教學的科學合理開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行為,使學生掌握多項運動技能。在高校學習階段,如果個體并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行為習慣,當學生離開高校、走進社會之后,就更難以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鍛煉意識,更無法談及形成學生個人終身體育意識。在高校教學中開展終身體育教學,使現代體育教學與社會的體育進行有效地連接,使運動者的身心達到健康的水平,實現全面發展的可持續目標,這是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更為契合的銜接點。
四、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教學手段傳統、單一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所運用的教材并不統一,很多傳統的教材依然在高校中盛行。這些版本的教材內容傳統,缺乏重點,缺乏體系。很多教材并沒有對學生現在所學的內容進行更新,例如增加瑜伽、健美操,等等。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學目標不夠清晰,對重點的把控不夠明確,這樣的體育教學必然不會有所成效。此外,填鴨式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盛行,教師進行教育,學生負責被動聽課學習;教師將教學任務進行布置,學生被動完成。
(二)教師關注教學任務,忽略學生主體性高校教師的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思想無法突破,以至于舊的教學框架沿用至今。在課程體系的劃分上,高校依舊是以基礎體育課作為主要的授課方向,很多個別的體育項目都只是作為選修課出現。不夠靈活的課程設置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潛能都無法受到關注。在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關注于自身的教學任務,全然不顧教學內容是否被學生領會、理解,講授知識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學生對知識還沒有完全地接受、消化,教師便已經開展下一項的任務布置。
(三)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現階段,在教學的過程中必定少不了教學的評價,全面合理的教學評價對體育教學的狀況反映得當,對教學所產生的問題也可以及時修正和解決。不過,在實際的教學中,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內容較為單一,評價體系的不夠完善使學生的學習狀況受到很大的影響。很多教學評價方式只是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的標準,雖然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也會極為關注,但是學生的其他情況依然會被教師忽略,比如,學習過程、進步情況、體育情感的培養,等等。這些因素對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都會產生影響。
(四)教師的綜合水平亟需提升教師的綜合水平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造成很大的影響。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師并不多,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受到教師的體育水平、教學水準的限制。
(五)高校體育設施不夠完善高校體育基礎設施的完善,是開展體育教學的前提。高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和影響,比如,經費的投入不足、器材、場地受限等。課堂教學、學生的課外活動都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在這樣的條件下也難以養成。
五、終身體育相思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在終身體育思想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需要教師完善教學工作,全面科學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高校要將體育教學作為其指導思想,設定清晰有效的教學目標,并積極落實教學實踐內容。
(一)將終身體育思想融入體育教學內容終身體育的思想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思想,要將其價值和作用發揮到極致。高校體育教學相關部門應將終身體育的理念作為體育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的重要指導理念,使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合理。其一,高校體育教學需要將終身體育作為學生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以參與體育學習、體育鍛煉作為學習目的,使終身體育的理念深入學生內心,并提升對終身體育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的身心特點作為參考的依據,將終身體育的意識滲入學生內心,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榜樣人物來作為體育教學工作的催化劑,以更加形象、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指導學生,為學生建立終身體育的科學觀念。其二,教師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同時,應在學生的觀念上進行精準地把握,以此保障學生將終身體育作為固化模式的思維,使學生可以在離開高校后,自主進行體育鍛煉。其三,學生的健身意識可通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得到有效的培養。不論是以健身還是美觀塑形作為鍛煉的理由,都可以將此內容作為切入點,使學生提升對終身體育的認識,使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掌握基礎的體育知識外,還可以自主進行更加豐富的鍛煉內容。
(二)將終身體育思想融入體育教學目標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以終身體育作為出發點,并且突出終身體育的關鍵地位,在此,應將終身體育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并使之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實。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以灌輸式授課居多,教師需改變方法,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逐步提升,并有效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行為。傳統的考核模式也要積極改變。教師所要關注的重點并不是學生短期的體育技能的提高,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體育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的習慣。此外,合理的終身體育教學目標可幫助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使高校體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控更加準確,通過課程內容與體育技能的緊密結合,形成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三)將終身體育思想融入體育考核標準高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可通過深化教學改革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成績往往是教師所關注的目標,故應將體育教學目標設置得更加多樣,例如,身體形態、心理健康、社會素質等,多維度去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積極關注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態度。將終身體育的理念作為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基礎,這是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必然之路。首先,在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以體育素養作為基礎來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內容。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組織活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欲望得到有效激發,這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進而使其建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其次,設計立體化的教學課堂。在高校體育傳統的教學方式實施過程中,只將學生的體育技能作為提升目標,學生的體育素養很難通過課程得到有效的提升。以終身體育作為教學的指導方向,課堂設計更加立體化,把教學案例、教學活動、課堂內容作為終身體育的切入點,進而幫助學生有效提升個人的體育素養。最后,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以往的模式中,更多關注學生的體育技能與體育理論素養的基本考核,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觀念很難通過這些考核來形成并得到有效的培養。基于此,高校體育教師應多元化地設計對學生的考核評價,除了將學生體育技能的考核作為考核點外,也要關注學生的體育習慣。
(四)將終身體育思想作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將終身體育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深化教學改革內容。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關注教師專業素養的優化,結合校內外所有的資源來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1.關注教師專業素養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基于此,應關注高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其一,以終身體育教育作為指導思想,教師自身要深化其理論內容,加強自身對理論的認知,這樣才能更好地開發高校體育課程資源,開展教學的過程才會更加順利。其二,以終身體育教育作為指導思想,教師應關注自身技能的提升,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和魅力,使學生以教師為榜樣,優化體育習慣,塑造終身體育的意識體系。2.充分結合校內外資源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充分結合校內外的有效資源開展教學。其一,以校內資源作為開展高校體育教學的基礎,為學生打造好的教學環境。將一系列校內比賽作為豐富學生體育鍛煉的內容,激發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之養成行為習慣,并積極鼓勵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技能充分結合,并有效運用到實踐過程中。一些課外的體育項目可以以課堂作業的形式布置,比如,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相互錄制視頻的方式進行作業的提交。其二,在開展校內教學工作時,教師還可結合課外的豐富資源。比如,組織大家徒步、登山、游泳等各類體育活動。
六、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處在終身體育的大背景中,深化教學改革依然會存在很多的問題,使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受到一定局限。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順利地進行,學生課外鍛煉如何更好地得到保障,如何打造良好的體育氛圍,這些內容都是體育教學中需要面對的問題。終身體育對高校體育教學思想指明了改革方向,對教育教學的體制、結構、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終身體育教學是其核心內容,為學生打造良好的鍛煉氛圍,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推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深化改革。
參考文獻:
[1]殷征輝.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淺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5,(04):67-69.
[2]趙日萍.論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承德職業學院學報,2007,(01):23-25.
[3]張琳.論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科技資訊,2016,14(34):151-152.
[4]郭曉光.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08):134-135.
[5]楊思齊,塔麗.高校體育教育作為終身體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探析[J].黑龍江科學,2018,9(03):68-6.
作者:邱禮強 廖上桂 單位:豫章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