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遠程教導輟學近況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90年代中后期,國外關于遠程教育輟學問題的研究趨于平穩,主要是對前一階段理論的反思、總結和完善。1996年,Brown在研究中又將三因素輟學模型中因素的重要性順序進行修改(羅紅衛等,2011)。90年代末到現在,網絡在遠程教育中的廣泛應用賦予了遠程教育輟學問題研究新的研究意義和內容。Rovai(2003)進一步將影響遠程學習者輟學的因素劃分為入學前和入學后兩個階段,他認為學習者輟學受內、外部諸多因素的影響,對學習者做出學業保持決定有直接的影響的是內部因素。他提出的遠程學習者學習保持模型為遠程教育機構管理者確定存在輟學危險的學習者提供了參考依據。Park(2009)修改了Rovai的遠程學習者保持模型,提出了在線成人學習者輟學理論框架,其中增加了外部因素對學習者輟學/保持決定的直接影響。綜上所述,國外從對遠程學習者輟學影響因素的分析開始走向對輟學過程的解釋研究,研究更加重視各因素之間的關聯及導致學習者發生輟學的內部機理。人們對遠程學習者輟學的因素及輟學的過程模型的研究各有側重,但對影響遠程學習者輟學的重要因素均認為存在共性方面,如工學矛盾、不合理的課程設置與教學設計、環境因素、學習者入學前的特征、學習者的心理特征、學習者的心理障礙、教師素質等。以上模型中的Tinto模型和Kember模型認可度較高,尤其是Tinto模型后來被多位研究者引用,在遠程教育輟學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國內研究
2000年以后,隨著國內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數量的增加,遠程學習者面臨的學習困難,甚至輟學或流失逐步引起學者的關注。2002年人們才開始關注遠程教育輟學問題。我國最早關注遠程學習者輟學的學者是張偉遠和胡軍,2002年兩人發表了首篇探討遠程學習者學習困難方面的論文《西北地區遠程學習者特征和學習障礙的調查報告》。2003年以前學者們主要研究遠程學習者對基于網絡的遠程教育的適應性與存在的問題,從2004年開始,更多關注遠程教育中流失學生的情況。2010年前,國內研究主要側重遠程教育輟學的時間規律、影響因素、輟學者特征等方面,2011年以來更多的學者運用質性研究的方法,對遠程教育的輟學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并歸納出遠程教育學習者輟學的真正原因。綜觀我國對遠程學習者輟學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關于遠程教育輟學的研究綜述
2003年,蔣成鳳、魏志慧和師書恩最早就關于網絡學習障礙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并將其歸為學習者自身、教學人員、課程、機制方面等四大類原因。2004年,蔣成鳳、楊典華和師書恩首次對國外關于遠程教育輟學理論的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為國內遠程教育輟學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借鑒和參考。2005年,羅發奮和隋春玲在《國內外遠程學習者輟學原因研究概述與探究》中,總結了國內外遠程學習者輟學的首要原因是工作責任、家庭責任和學習責任之間的矛盾沖突。2010年,蔣紀平的《國外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障礙研究》一文總結了國外遠程學習者網上學習障礙分類、影響因素及對策,并和國內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比較。
2.遠程教育輟學情況的調查研究
2002年張偉遠和胡軍對西北地區遠程學習者的特征和學習障礙進行調查,涉及學習者的來源、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學習障礙、尋求幫助的途徑、對教育技術資源的了解和應用六個方面。2003年張偉遠等對上海電視大學455名學習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網上學習的障礙表現為教學的不足和學習的困難兩個方面。倪少成等對江西電大系統輟學者和教師兩方面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學習者評價引起輟學的處于前五位的因素依次是:工學矛盾、考試嚴格、考試通過率低、學習費用高和缺乏專業基礎;教師認為學習者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習者的學習表現差和學習信心不足。(轉引自:羅發奮,隋春玲,2006)。蔣玉蘭和周磊(2006)分析了寧波電大輟學者的年齡、性別、輟學時間分布和已通過課程數目,并對學習者的輟學原因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對自身學習基礎沒有正確的認識、工學矛盾以及失去學習動力是主要輟學原因。羅發奮(2007)基于國外遠程教育輟學理論,對廣東三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院校和廣州廣播電視大學的學習者進行了調查,得出影響輟學的最主要因素是學習者平時的努力程度和工學矛盾。黃正明和屈鴻翔(2008)通過對天津電大六屆學生流失情況的調查,得出了學生流失的規律,即學生流失率最高的時間發生在入學后的第三學期,專科學生比本科學生更易流失,成績差的學生較成績好的更容易流失,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對策。
3.遠程教育輟學原因的質性研究
2010年開始了對遠程學習者輟學原因的質性研究。李瑩等人認為以調查問卷為基礎的調查研究雖然可以為遠程學習者輟學研究提供統計學意義上的規律,但對輟學者本人內心的關注不夠,而質性研究可以深入遠程學習者內心深處,有助于對輟學原因進行整體性、解釋性的把握。李瑩、陳洪玲和韓毅(2010)以網絡訪談的形式進行調查,將開放教育學習者分為好學生和輟學生兩組,通過對比找出影響學習者輟學的因素,得出影響輟學的關鍵因素為工學矛盾、經濟壓力、自主學習能力低和學習困難。李海艷、劉永權、李瑩(2011)在對輟學生、教學人員和班主任多方面訪談的基礎上,研究發現除了工學矛盾、學習困難等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外,課程資源缺乏整合、教學支持不足等教育機構方面的原因也會影響學習者輟學。羅紅衛、李瑩、牛健(2011)采用質性研究方法,針對廣東地區遠程開放教育英語本科輟學者進行個體訪談形式調查,剖析輟學者輟學的心理動因,對輟學現象進行全方位的深描。盧峰(2011)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通過對輟學者的訪談,深入了解影響他們輟學的主要因素,包括工學矛盾、學習動力不足、情感上受到傷害等。齊艷生、劉西平(2011)使用質性研究方法及歸納分析法分析了研究數據及輟學者從輟學到決定復學的過程。羅紅衛、丁武、王強科、牛健和李瑩(2011)對來自廣東省四所地市級電大的27位英語學習者進行質性研究的基礎上,借助NVivo9分析軟件從情感因素的角度分析了零輟學現象,結果表明,情感因素是零輟學現象的重要影響因素。
當然,部分研究者同時采用了質性研究和量性研究兩種方法,相得益彰,以求結論的科學全面。如黃華,梁敏,息國營(2011)以定量的方法對某電大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的輟學狀況進行了調查,輔以深度訪談,并以訪談材料為基礎,探究發現擔心考試、學習支持系統不完備、學習時間少等是造成他們輟學的重要因素。其他如杜永新、牛健和李瑩(2011)、郭紅霞、熊錕、張雅靜、牛健和李瑩(2011)、楊永建、韓雪、牛健和李瑩(2011)、陳荷男、牛健、李瑩(2012)等均綜合采用了質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方法。綜合分析以上文獻,國內遠程學習者輟學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工學矛盾、學習者自身因素、學生支持服務水平、課程設置與資源配置、經濟負擔、教師水平以及考核難易程度等。
結語
國內外研究的共同結論認為,國內外遠程學習者輟學的首要原因是工作責任、家庭責任、學習責任之間的矛盾沖突,其次還有課程設置的合理程度,學習者入學前的特征,遠程學習者因缺乏交互而產生的孤獨、焦慮以及沮喪等心理。但在國外,針對環境因素和學習者心理對遠程學習者輟學或堅持學業的影響方面的研究更為深入。國內在遠程教育輟學方面的研究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以簡單描述性為主
國內對遠程學習者輟學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對輟學現象的歸納、輟學原因的調查分析及輟學的對策的探討。重復研究較多,研究缺乏深度,缺乏對輟學動態過的把握。輟學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另外,研究對于輟學發生的時間規律的認識也比較粗略。研究仍處于教育統計的層面,研究結論單薄。
2.研究方法不夠規范,對國外輟學研究方法的借鑒較少
許多研究仍然建立在體會和感想等較低層次的基礎上;運用的實證研究方法不夠科學規范,如調查問卷的設計、抽樣的代表性,數據的統計推理等方面不夠嚴格。
3.缺乏本土化的輟學理論的建構和理論上的提升
國內輟學研究的不足,為未來輟學研究提供了多個角度和切入點。例如,可以依托遠程教育輟學的理論模型,深入探析輟學發生的內在機理和影響輟學的關鍵因素;也可以將研究視角轉變為學習者對單一課程的放棄,從而對輟學現象進行深入細致的刻畫;還可以基于某種輟學模型或者教育心理學研究模型,來發現和認識輟學現象;還可以采用大樣本,以量化研究方法發現影響輟學的關鍵因素,兼以質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學習者內部因素,力求對輟學的整體性、解釋性的理解。
總之,國內遠程教育輟學領域為后續的研究者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間,對輟學研究的深化有助于遠程教育機構對癥下藥,切實降低輟學率。
作者:陳林劉楠揭慧群單位:咸寧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