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育素質教育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知識經濟時代,課程改革的核心是重視人的發展,提高人的素質,改變以書本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轉變為探究、選擇和創造的過程,變成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乃至世界觀形成的過程。2001年,隨著《英語課程標準》的正式出版與發行,在新課改中,人們已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外語教育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種外語工具,而是為了使他們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創新;外語教育符合信息時代的需求,有利于學生在多元化社會中發展,有利于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和意志。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已經是我們英語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探究。
1、教師自身素質在素質教育中起決定性作用。
教師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執行者、引導者和探究者,他們發揮主導作用,這就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使學生的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教師本身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素養。一個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自身本專業的知識。英語教師必須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英語講課,這就對教師本身的英語聽、說等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課堂上要求教師能正確運用“盡量使用英語,必要時利用母語”這一教學原則。英語教師必須做到更新觀念,不墨守陳規,樂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挑戰;要爭取一切可能的學習、進修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教師還必須做到深鉆教材,尤其要重視備教法,要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和學生今后使用英語的需要精心設計語言情景,力求在課堂內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大活動量的語言訓練。總之,教師自身的素質越高,語言能力越強,用英語組織教學時就越能發揮自如,越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2、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素質教育的內涵及特征。
⑴面向全體而不是面向少數人。就英語教育而言,不是所有學生都需要應付試卷中那些近乎鉆牛角尖的“語言點”,但所有學生都需要一個現代公民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語言知識和運用能力,如具有能應付起碼的涉外情境的口語能力,能識別現代生活中常見的英語標識和文書。
⑵全面發展而不是片面發展。教育的本義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把德、智、體、美、勞以及心理的全面發展。現在“應試教育”下的英語教學可以滲透的一般素質教育受到嚴重忽略。我們知道,語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載體,外語也不例外。素質教育取向的英語教學,其過程完全應該同時又是思想、文化(包括跨文化)教育的過程,是塑造人文修養和培養國際意識的過程。
⑶開發認知潛能而不是只灌輸現成知識。素質教育則是“過程取向”,不是急于讓學生獲得現成結論,而是通過學習過程開發學生的認知潛能。英語語言的學習和運用作為一種認知活動過程,對人的智力潛能的開發功能是值得語言教學者深思的。
⑷以人為本、學生為中心而非知識為本、教師為中心。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教育過程的主體。充分理解學生需要什么和怎樣學得;素質教育視學生為個體的人,有其自身特點、特定需求和主觀能動性。素質教育取向的英語教學,從教學內容的選取、課堂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課堂情感氣氛的調度都應體現出鮮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
⑸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書本知識的掌握。素質教育著眼于培養受教育者實際應付生活的能力和實踐能力。英語教學要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一致,須將培養學生在現代生活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即用英語進行口、筆語交際的能力,作為根本宗旨,摒棄那種單純教授語言知識的落后做法,把語言知識教學定位在為發展交際能力服務的基點上。
3、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成份,也是學生一個素質的重要體現。這是對同一問題探索用不同的方式的思維過程與方法。如:講授OFFERINGSUGGESTIONS中有關短語時教師問:WHATEXPRESSIONSMIGHTBEUSEDTOOFFERSUGGE-TIONS?引導學生說出:ISUGGESTTHAT。。。,WHYNOT。。。,YOUHADBETTER。。。。,WHYDON‘TYOU。。。?HAVEYOUCONSIDERED。。。?等句型。在對這些句型進行操作的基礎上,教師問:IAMGOINGTONANJINGONFOOT。WHATDOYOUSUGGEST?學生積極思考,提出了許多SUGGESTIONS。思維的獨創性、靈活性等得到鍛煉。
4、英語教學中的氛圍與情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基本條件。情感指對體內事件的知覺,其重要特征之一是愉快不愉快,即人們平時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亦稱“感情”或“情緒”。氛圍(ambience/atmosphere)指的是籠罩著某個特定場合的特殊氣氛或情調。情感與氛圍,前者為后者的核心和本質,后者為前者的擴延和范圍。有心情舒暢的愉快情感,就有歡樂輕松的氛圍;反之,有煩躁厭惡的不愉快情感,就有壓抑沉悶的氛圍。人是具有情感的動物,在語言學習的復雜過程中,人們的情感因素同認知因素一樣起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在外語課堂上,多數學生如有較高的自信心、自尊心,對所學外語持積極態度,加上教師得體的組織教學以及和學生融洽的關系,在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里,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思維敏捷活躍,學習機能開放,抑制消除,掌握語言知識較快,同時使用外語交際的態度也較積極。
5、欣賞學生、多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之樂。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一個學中錯,錯中學,邊錯邊學,逐漸減少錯誤、避免錯誤的過程。學生總是期待成功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每一個進步,嘗到每一份成功的喜悅。成功和愉快總是聯系在一起的,成功能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在教學中,多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遇,使學生把學習英語當成一件樂事,在成功的基礎上去爭取更大的成功。
6、課堂教學改革是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英語教師根據教學實踐創造出的課文整體教學、情景教學、視聽教學、圖片教學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著重于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尤其強調語言的實踐性。這種實踐性可以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中,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這些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功運用可有效地促進學生在聽、說、讀、寫諸方面的發展。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實際能力顯著提高,課外自學和閱讀英語書籍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