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骨科鎮痛泵臨床護理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疼痛是骨科術后常見的一個問題,不但給患者帶來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影響患者術后早期功能的鍛煉,使病人身心受到影響,自控鎮痛泵成為目前鎮痛治療的主要手段,但在鎮痛的同時也易出現一些并發癥?,F將我院對骨科術后使用鎮痛泵患者的觀察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08例患者,男68例,女40例;年齡20~80歲,其中上肢骨折23例,下肢骨折32例,神經、肌腱修復及斷肢再植36例,腰椎術后17例。
1.2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經靜脈輸液管安放鎮痛泵,在手術即將結束時由麻醉師根據患者情況安放、調整好,鎮痛泵一般保留48~72h,止痛效果滿意。但有的病人出現惡心、嘔吐現象,有的出現排尿困難。
2術前護理
責任護士術前做好健康宣教,講解術前相關的注意事項,向患者講明使用鎮痛泵對骨折愈合和傷口生長并無不良影響[1];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顧慮,減輕緊張心理,積極配合手術。
3術后觀察及護理
3.1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
鎮痛泵的護理,術后6h內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精神狀態,主要是呼吸循環系統,特別是老年人,因藥物對呼吸抑制作用,易出現呼吸頻率變慢,所以術后常規低流量吸氧、心電監護患者的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如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3.2鎮痛的觀察及護理
由于患者對鎮痛泵的高估,認為使用了鎮痛泵就一點疼痛的感覺沒有,所以使用前我們就做好宣教,感覺疼痛時就按鍵加藥,不要等到疼痛劇烈時才用。使患者獲得滿意的鎮痛效果。并妥善放置好鎮痛泵,避免脫落。
3.3下肢麻木與血循環的觀察
術后患者下肢麻木與麻醉作用沒有完全消退,感覺神經沒有恢復有關,一般情況6h內癥狀可自行消除。使用鎮痛泵的患者,時間會相對延長,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加以解釋,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骨科術后常給予石膏外固定及加壓包扎,因此應多觀察肢體的顏色、腫脹程度、血供情況。對于術后難忍的疼痛,不要盲目追加止痛藥物[2],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應查找原因對癥處理。
3.4惡心、嘔吐的預防及護理
主要是藥物的作用引起,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反應明顯時遵醫囑給予止吐藥物以緩解癥狀,同時將患者頭轉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引起窒息。并保持呼吸道通暢及口腔清潔。
3.5尿潴留的預防護理
尿潴留一般發生在手術后1~2天,術前我們一般給予留置導尿管,術后應用鎮痛泵期間嚴密觀察尿液的色、量及性質,并給予尿管的護理,未留置尿管的患者如不能自行排尿,可采取誘導排尿法使尿液排出,無效后給予導尿。長期留置者給予膀胱沖洗,每日更換尿袋,清潔會陰部及尿道口2次,并定時夾閉尿管,訓練膀胱功能預防感染。在護理中,重點注意拔尿管的時機,一般拔出尿管要與停用鎮痛泵同步或延遲,拔出尿管前要注意膀胱功能的訓練,拔出尿管后囑患者多飲水,盡早自行排尿。
3.6便秘及腹脹的預防及護理
由于麻醉后鎮痛藥物的作用,患者胃腸蠕動減弱,胃排空延遲,因而易產生腹脹、便秘。護理人員應健康宣教,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的粗纖維飲食,定是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多協助患者翻身及下床活動,必要時給予開塞露外用,或口服番瀉葉導瀉等處理。
4小結
通過對術后患者使用鎮痛泵進行疼痛治療的臨床觀察與護理,認為鎮痛泵使用方法簡便。勻速將藥物注入患者靜脈,能有效的維持血藥濃度,鎮痛效果確實、安全有效。雖然術后能出現惡心、嘔吐、排尿困難等并發癥,只要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及時處理,一定能使病人達到預期的止痛效果,使病人輕松度過疼痛階段,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