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生自殺、自傷、傷人、外逃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強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培養,加強病房設施管理,減少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使患者在醫院治療期間得到安全、優質的護理,從而全面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患者安全護理對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病因尚未闡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壯年,常有特殊的思維、知覺、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1]。常出現異常的行為表現是:自殺、自傷、傷人、外逃的可能。對我醫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50例出現自殺、自傷、傷人、外逃的病例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50例中,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31.2歲;文化程度:大中專11例,中小學33例,文盲6例;職業:干部10例,工人16例,農民24例。意外事件發生情況:自殺7例,其中自縊死亡2例,自殺未遂2例,墜樓3例;自傷4例;傷人23例;外逃16例;及時追回9例,回家7例。
2結果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安全隱患分析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安全隱患存在護理管理因素,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因素,病房設施因素3個方面。
3護理
精神分裂癥患者受精神癥狀的支配,可出現自殺、沖動傷人、自傷、外逃的行為發生,常引起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因此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院期間安全隱患分析并做好安全護理,是精神科護理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醫護質量考核的重要標準。本組資料顯示,在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安全隱患存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護理管理因素:安全制度不健全及執行不到位;分級管理不明顯。②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因素:責任心不強,專業知識欠缺,病人病情掌握不夠,安全意識淡薄,對意外事件的發生不能有效地采取搶救措施。③醫院設施管理因素;醫院硬件設施不合要求,無定期檢查病房設施安全隱患。
根據上述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的安全隱患,采取以下的護理防范措施;
3.1嚴格執行病房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護士要對各項規章制度有所認識如:分級管理制度、巡視制度、約束(保護)病人制度、探視制度、給藥制度等,對各種規章制度應真正落實到實處,避免走過場。
3.1.1實施分級管理制度根據病情輕重緩急,對有自殺、自傷、傷人、外逃及激烈興奮動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實行一級護理,安置在重癥病房內,護理人員應24小時專人護理,隨時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及時掌握病人的思想動態。護理人員態度應和藹、耐心細致地做好心理疏導。對精神癥狀緩解期、康復期、病情穩定者,生活完全能自理者實行
二、三級護理,安置在一般病房內,護理人員應開展組織學習精神疾病相關知識及防治宣教工作,做好康復出院指導。
3.1.2加強巡視制度凡有患者活動的場所,都有護理人員看護,對每個病人的病情、姓名、相貌熟悉,對嚴重自殺、自傷、外逃的病人應在記事黑板上有明顯標記,重點巡視,每10—15分鐘巡視一次,每一位護士應做到心中有數,在夜間、凌晨、午睡、交接班等時間段,護理人員要特別加強巡視。廁所、走廊、暗角、僻靜處都應仔細察看。有文獻報道,此時此地極易發生意外。
3.1.3加強約束(保護)病人制度對極度嚴重興奮懆動,傷人毀物,自殺自傷,外逃的患者給予保護性約束。對約束的病人,護理人員應態度和藹,應經常檢查,防止因保護不當而損傷其肢體,應經常巡視,觀察肢體血運,當癥狀有所改善或患者安靜入睡后,應解除約束,應做好重點床旁交接班[2]。
3.1.4加強探視制度探視時,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探視者,檢查家屬所帶的物品、零食、禁止探視者把危險品如刀、剪、繩類、玻璃制品等帶入病室。同時,還要隨時了解患者在探視前后的病情變化,遇特殊情況及時處理,并及時報告經治醫生。
3.1.5加強給藥制度在精神科疾病中,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嚴重患者無自知力的病人,設法拒絕服藥。將藥吐掉、扔掉、個別病人藏藥蓄意自殺;部分病人因服藥后不適而不肯繼續服藥。因此,護理人員給藥時,先易后難,先發給服藥合作者,最后再發給拒絕服藥者。以防藏藥,護理人員在給患者發藥時,一定要注意檢查口腔、手指縫、口杯、衣褲口袋,保證病人服完后方可離開,再發下一個病人,以防一次性大量吞服藥品而發生意外。
3.1.6加強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特別是對情緒低落、有嚴重自殺企圖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導,了解病人的內心思想,及時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消除悲觀情緒,鼓勵其積極參加文體娛樂活動,對不安心住院的患者,應多關心體貼照顧[3]。
3.1.7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生活情趣,以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3.1.8建立健全病房安全管理制度在病人入院、返院、外出活動返回時,護理人員應嚴格檢查把關,嚴防病人帶入危險物品;如刀、剪、玻璃制品、繩類等,禁止帶入病房或存留病人身邊,每日晨間護理時應檢查患者的每一個床單位,及時清查危險品。護理人員要定期進行安全大檢查,整理床單位時要注意發現隱患,堵塞漏洞,杜絕意外事件發生[4]。3.2
加強護理人員整體素質的培養
3.2.1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法規的培訓定期組織學習法律、法規知識,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管理辦法》,以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和護理安全意識,應意識到護理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均涉及到各種潛在的法律問題。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嚴格執行安全檢查制度,杜絕工作的松懈態度,從而減少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
3.2.2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理論、操作技能培訓護理部管理者應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專業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對新來院的護士必須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和技能考核,對5年以下的低年資護士定期進行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考核。每一位護士應掌握給氧、吸痰、洗胃、徒手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以提高護士應急防范意外事件的能力。當遇到緊急情況時護士能沉著冷靜,爭分奪秒,迅速搶救,將安全隱患處于在萌芽狀態。
3.2.3加強護理人員安全管理的培訓精神科的服務對象特殊性,隨時可能發生各種意外事件,因此護理人員應充分掌握病人病情及思想動態,帶病人外出檢查及外出散步時,認真清點人數,對每一個病人做到心中有數,護士的視線不能離開病人,對有明顯外逃企圖的禁止帶出戶外活動。
3.2.4建立完善組織管理體系護理管理者應結合護理安全隱患的實例對護士進行安全護理教育,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在工作安排中應注重人力資源管理,按學歷、能力、資歷長短合理調配人員。針對醫院的實際工作情況,制定《護理差錯、事故防范措施》、《醫院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護理質量考核標準》等。成立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定期進行安全巡視、檢查與教育指導;修訂護理安全防范措施及預防護理差錯、事故對策;定期召開護理安全管理會議,對巡視、檢查出的差錯事故隱患仔細分析原因,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5]。對差錯、事故性質情節嚴重者,給予處罰,與年終考核評先、評優掛鉤。
3.3加強病房設施安全管理給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確保安全為準則,病房室內應保持安靜、整潔、床單位設施簡單、舒適。被套、枕套帶子不宜過長,以防患者用作自縊的工具,定期每周大檢查一次,對病室存在安全隱患的設施應及時檢修,病室的地面應保持清潔、干燥。以防患者摔倒。醫務人員的鑰匙隨身攜帶保管好,出入病房時隨手關門。搶救儀器、藥品等應保持良好的性能,各項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種數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維修),“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消毒滅菌、及時補充),以備搶救使用。
4小結
總之,針對各個環節采取相應的護理防范對策,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有效地減少了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的發生,使患者在醫院治療期間得到安全、優質的護理,從而全面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新晨:
參考文獻
[1]沈漁頓.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3.
[2]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6-47.
[3]王曉璇,吳妙新,高鎮松等.不同年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殺的相關因素及護理策略[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2.
[4]余永華.住院精神分裂癥安全隱患分析及對策[J].當代護士(綜合版),2008,12:32.
[5]馮下藝,陳飛燕,陳紅萍,等.加強護理管理的探索[J].護理研究,2007,5: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