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實習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提高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習教學的現狀,提出了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習教學的改革策略,包括實習培養方案的改革、長期穩定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習的內容與組織形式的改革及實習考核形式的改革。
關鍵詞: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習教學
近年來,隨著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逐步展開,學校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傳統的實踐教學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規格的需求。為適應工程認證標準新要求,構建“素質、能力、知識”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鄭州輕工業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以下簡稱“本專業”)在始終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按照高素質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對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基地建設、實習內容、實習管理等教學進行了全面改革與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該改革與實踐探索對本專業于2017年一次性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供了強力的支撐。
一、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習教學現狀
傳統的生產實習模式,主要是通過生產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初步了解相關實習企業(或車間)的實際生產過程,包括生產原材料、生產工藝流程、生產加工設備及控制等;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生產工藝與過程設備設計制造、運行維護的理解,強化學生對其感性的認識;通過與工程技術人員、生產及管理人員的接觸和了解,增加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這樣的實習效果直接從用人單位的調查結果看,普遍反映出工科大學畢業生存在動手能力不強、實踐能力較差、工作中缺乏創新能力等問題,也說明了工科專業的實習教學確實存在著較大的問題[1]。這種實習模式,無論是在內容、方式還是實施過程中,雖然在過去積累出許多優越性,但這種形式單一、手段落后的傳統生產實習模式已不可能滿足現代工程對高素質人才的實際需求。高校應對生產實習進行探索改革,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圍繞素質和能力教育兩個核心,進行全方位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教學新模式對于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效果來說已是勢在必行。
二、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習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實習培養方案的改革實踐教學是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開展工程教育認證需要對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實踐類課程體系進行重新構建,以滿足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教師要重視實踐的地位和作用,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校理論學習與校外實踐有機結合。目前的生產實習,高校大都放在第三學年末或第四學年初進行。實習時,由實習教師帶隊到企業,學生按老師擬訂的提綱進行參觀學習等[2]。這種實習方法便于管理,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由于學生沒有接觸到理論學習或理論學習已結束,學生在企業面臨實際工作時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本專業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實習分為兩個階段: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認識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此時,學生已接觸到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安排其到企業進行認識實習并接觸實際工作,可以增加其感性認識。待學生回到學校繼續進行理論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實時提醒學生回顧聯想在實習時所遇到的實踐內容,以期學生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第二階段的生產實踐,安排在第七學期期中。學生在學習部分專業知識后,再到企業進行生產實習。這次的實踐環節,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所以學生是帶著一定的問題在企業頂崗實習的,此時學生可以幫助工廠企業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從而解決了學生缺少必要的積極主動性、興趣不高的問題,并再次邀請工程技術人員或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做主題報告、專題講座。同時,由于畢業設計和生產實習的時間安排接近,而且許多學生畢業設計的題目和生產結合十分緊密。所以,在生產實習時,本專業要求學生與工程實踐直接接觸,通過與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交流,并從中獲取相關信息,發現企業實際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畢業設計提供參考,經指導教師修改后升華為畢業設計課題。這有助于畢業設計工作的開展,并對于學生加深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專業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長期穩定實習基地的建立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是保證生產實習正?;?、制度化、規范化的前提。目前,由于市場競爭因素,企業追求經濟效益,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愿因接待學生的生產實習而打2019年3月亂生產計劃,影響安全生產,導致很多企業不愿接收學生實習。但實際上,企業對于其認可的高校,還是比較歡迎學生進行生產實習的。一方面,因為企業也希望通過生產實習,吸引優秀的人才到企業中來,另一方面,企業也希望讓高校更加了解企業,讓這些有可能成為其未來潛在客戶的學生幫助他們擴大企業的影響力及知名度。所以,企業并非不愿意接受實習的學生,關鍵是如何找準雙方的接合點,使校企雙方都能從中受益[3]。這就要求高校要多渠道、多層面與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并進行長期的悉心維護。專業教師要主動與企業加強聯系,經常到企業中走訪,聯系校友,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高本專業在企業中的影響力。此外,實習基地的選擇也直接關系到學生專業實習的質量。在實習基地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經濟實力,與專業對口、且企業效益好、設備先進、開工效率高、工程技術人員及企業工人技術水平較高、思想素質好且企業管理規范的本地企業一般比較受歡迎,同時也要考慮到大多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和工作性質。為此,本專業選擇河南晉開集團、開封空分集團有限公司、鶴壁煤化工有限公司等,并與其簽訂實習基地協議書,進行深度校企合作,讓企業參與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培養方案的制定,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授課,同時安排本校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到企業實踐,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校、企業、畢業生三方發展共贏的目的。學校與企業簽訂實習基地協議書,有利于學生在一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進行實習,較長的周期性可以讓學生完全了解整個工作流程,真正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讓企業參與教學計劃、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有利于學校直接了解企業需要哪些技能的人才,有利于學校從企業的需求出發,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學生實現零距離上崗,同時企業也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學校安排本校教師到企業實踐,既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也使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教師還能得到雙份收入,讓教師能長期留在學校任教,解決了人才流動性大的問題,真正實現了三方共贏。
(三)實習內容與組織形式的改革在傳統實習模式下,一個企業導師、一個教師在實習現場帶領幾十個學生進行實習,這種模式不安全因素較多,學生也很難有動手的機會。為此,本專業嘗試了“半實物仿真沙盤+計算機仿真模擬+線上實習操作+企業實習”四位一體的實習模式,實現了以虛補實、能實不虛、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通過半實物仿真沙盤使學生直觀具象地了解工藝及裝備,熟悉基本流程和操作要點;通過計算機仿真模擬讓學生熟悉并掌握各工藝操作步驟,認識各工藝過程原理及關聯規律,進而打通整個工藝過程,完成全流程操作,并能多次反復練習、操作,得到合格產品,學會安全操作;最后通過到工廠現場實習訓練,實地學習工廠生產情況,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效果,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學習效果(產出)為導向,突出創新思維,解決了學生在企業實習時“時空受限、實操受限”的教學難題,將實際實習過程中運行成本高、時間消耗長、高危險等真實過程轉化為可操作、常規化、可視化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可實現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的反復學習,大幅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專業素質和工程素養,是傳統單一實訓模式的有效補充和深度拓展。
(四)實習考核形式的改革傳統的實習考核形式一般在生產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按照專業實綱要求,撰寫實習報告,然后根據實習報告來評定實習成績。為提高實習質量,本專業把仿真實習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實習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校仿真實習時,仿真平臺的考核管理系統能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實操情況,測試學生的實習成效。并通過統計分析,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讓學生學完即考,考完再學,逐步循環提高其專業素養。為合理評價學生實習效果,本專業考核內容除側重對學生工程認知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效果進行評價外,同時也對學生實習態度、紀律等進行評定。每天實習時,由帶隊指導教師不定期、不定時對學生的實習記錄進行現場檢查、評閱和考核。實習結束后,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生產實際對設備的工作原理和結構等進行分析,以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同時,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在生產現場的綜合表現(思想表現、實習態度、團結協作,以及紀律等)、實習日志的記錄情況、實習報告和工程師講座內容掌握程度的評閱,以及校內實習環節考核成績等多方面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改善以往學生僅提供一份實結報告就通過實習環節考核的不足[4]。
三、結語
本文分析了國內傳統的高校工程教育實習環節教學現狀,從實習培養方案、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習的內容與組織形式、考核模式四個方面介紹了近年來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在生產實習工作中的一些改革舉措和具體做法。但要更加深入地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三大理念,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等,高校仍需更加充分地利用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進一步強化師資隊伍,加強專業內涵建設,以使學生達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及相關畢業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海生,陳英華,王艷飛,等.基于OBE理念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踐類課程體系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172-173.
[2]王吉會,耿香月,趙乃勤,等.本科生生產實習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9):15-17.
[3]姚嘉凌,閔永軍.高校生產實習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3):81-82.
[4]李秀坤,萬建,高明生.高校本科畢業實習模式建設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4):100-102.
作者:張永海 董華東 岳利文 陳宇慧 劉亞莉 許培援 單位:鄭州輕工業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