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品儀器分析技術教課方式的完善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教學模式的改革
(1)教學內容上,構建項目化“工學交替”模式教學內容是職業教育的根基,在構建教學內容上,我們堅持針對性、適用性、一致性和代表性等四個原則,深入企業、行業開展市場調查和研究,根據崗位任務和能力要求,以常用分析儀器的原理和構造、分析方法和數據處理、工作站的使用等基本內容作為知識的教學目標,以質量標準解讀能力、樣品采集與處理能力、儀器操作能力、儀器維護保養能力、數據處理與結果報告能力以及解決檢驗異常情況能力等作為能力的教學目標,以增強食品質量與安全觀念和意識、確立公正客觀的工作作風、養成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保持互助協作的團隊精神以及可持續發展等作為素質的教學目標。根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素質目標,構建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設計與組織上,我們以職業能力訓練為核心,堅持理論“必需、夠用”原則,根據真實食品檢驗任務中的理化檢驗項目、國標方法及工作過程的能力要求進行選擇和設計,重構課程結構體系和行動體系,將原來的學科結構系統轉變為工作過程系統。以常見儀器種類和國標檢測方法為切入點,將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以及電化學分析等五大基礎項目,淡化其他不常用的儀器分析方法,每個項目實施“3+1”模式,即基礎知識學習、基本技能訓練、國標項目實訓及自主性設計項目。五大基礎項目學習結束后,安排暑假頂崗實習,使課程教學實現從項目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從簡單到復雜、從課堂到職業崗位的轉變。
(2)在項目實施上,實施工作過程模式項目教學模式由項目引領、項目準備、項目實施、結果報告等四個過程。例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我們以“火腿腸中護色劑亞硝酸鈉含量的測定”為引導,按照實際工作過程的要求進行教學。首先進行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等項目準備,然后進行“采樣→樣品處理→上機測試→數據處理”等項目實施環節,最后根據檢測結果出具規范的檢測報告,使學生在工作情境中學習,實現了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統一。
(3)在職業能力的訓練上,實施“五位一體”的實訓模式知識水平的提高和技能的形成是一個漸進過程,我們在學生儀器分析能力的訓練上實施了理論學習、儀器操作分項技能訓練、仿真實訓、項目實訓和假期頂崗實習“五位一體”的訓練模式,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螺旋形提高。
(4)在學生能力拓展上,實施“學生自主性實踐”教學模式我們采用了“學生自主性實踐”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利用學院實訓平臺,根據國家標準開放性自主設計設計食品檢測項目,如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量、重金屬含量等方面的檢測,經教師審核通過后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實施,不僅有效拓展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儀器選用能力及獨立操作的能力,同時也促進創新能力的形成,為將來獨立工作、獨立解決問題以及科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我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不同,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主要應用于理論方面的教學,如各種分析儀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構造、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等,并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做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有效地化解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2)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遵循了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主要應用于緒論、儀器構造、儀器操作、色譜工作站等內容的教學。例如《緒論》的教學,其任務是讓學生了解儀器分析方法、分類、特點等,通常,緒論教學都是在課堂中進行,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現在采用到質檢機構參觀學習的方法取代傳統課堂教學的形式,百聞不如一見,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引領項目、實施課程項目化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操作技能訓練規范化、標準化教學法本課程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儀器分析能力為教學目標,學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實、動作是否規范、操作是否熟練是衡量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實施“準備-示范-模仿-總結”行動導向教學過程,通過視頻、多媒體課件、教師示范等多途徑進行示范性教學,規范學生的操作。操作技能訓練規范化、標準化教學法主要應用于樣品的采集和處理、儀器的操作、色譜工作站的使用、數據處理及檢測報告的填寫等方面的教學。
(4)單項技能訓練與項目綜合實訓相結合教學法儀器分析技能是一種復雜的、高難度的系統性技能,在訓練過程中,我們根據各種儀器的特點將系統技能訓練分解為若干個單項技能進行單獨訓練,學生掌握單項技能后,再進行項目綜合實訓,有效化解了學生學習和掌握操作技能的難度,提高了技能訓練的效果。
3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
(1)多媒體課件《食品現代儀器分析技術》課程是專業課中難度最大的一門課程。我們制作了內容豐富、形象、逼真的多媒體課堂教學課件,有效化解教學難度,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儀器分析的原理、儀器構造、分析方法的內容。
(2)教學錄像我們建設了如化學實驗操作、各類儀器的操作等SOP教學錄像資源庫,這些教學錄像可以應用于課堂教學,學生也可以在課程網絡平臺自主學習,對學生操作的規范化、標準化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3)仿真虛擬平臺我們建立了酸度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儀等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供學生上機前儀器操作技能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對儀器的認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4)課程網絡平臺《食品儀器分析技術》課程網站為學生提供了虛擬實驗室、教學視頻、職業資格考試、教學資源連接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利用課堂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既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也能促進儀器操作技能的形成,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4校企共建雙贏實習、實訓基地
現代分析儀器非常昂貴,特別是高端儀器,單價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不是一般學校所能承受的,如何使用檢測機構的儀器服務教學成為了我們近幾年來一直探討的課題,形成了學校、企業、廣西大型儀器協作共用網三者結合的實訓教學機制,與廣西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廣西輕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等共建教學與實習實訓基地,學校只需承擔為數不多的教師指導費,構建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校企共建、資源共享、利益雙贏的教學與實習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承擔了大型分析儀器的教學和實訓、學生的頂崗實習以及教師的進修學習。
5改革成果
項目研究與實施在我院化學教育專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推廣應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儀器分析課程的興趣及儀器分析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實驗操作能力、綜合能力、職業素質等方面的提升。2011年參加第六屆廣西高校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獲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1名;中級化學檢驗工及高級食品檢驗工等職業資格證考證通過率達100%,畢業生就業率均為100%;初次就業崗位專業對口率達到90%。本研究支撐的《化學實驗技能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獲2012年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作者:何建華韋漢昌藍耀宏李芳良麻昌愛單位:南寧地區教育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