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程優化的工業工程概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專業知識需求
由調研可知企業對IE畢業生的專業知識需求具有集中性的特點,第一,南京工業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崗位集中,主要集中在生產計劃、物流管理、質量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四個方向;第二,企業對一些特定崗位人才的需求集中,如對物流管理崗位有需求的企業占據了92%。圖2則直觀體現了現代企業對工業工程人才專業知識的需求具有前瞻性與延伸性的特點,其中“法律”“二外”“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機械工程”占據領先位置。因此工業工程專業應培養的是具有多種知識技能的復合式人才。
目前南京工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知識結構設置為通識教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四大類。對比專業培養計劃與調研后企業的人才需求發現:第一,專業課學時只占總學時的15%;第二,實踐環節比例不到10%;第三,知識面不夠寬泛。這些都使得IE畢業生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對于工業工程人才的需求。
(一)優化課程體系設計1.專業方向的優化。根據企業對工業工程人才的期望,以及國內工業工程專業發展的要求,將專業方向增至四個,分別是:A1.工業工程物流與供應鏈方向。A2.工業工程生產與運作管理方向。目標:致力于工業或服務領域的系統分析、設計、優化和管理創新工作,最終成為行業優秀的工業工程師或物流工程師。B1.工業工程(主)+某工程專業。目標: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并對某工程專業(化工、生工、土木、電子通信、安全)感興趣,致力于該行業的系統設計和管理創新工作,成為行業優秀的工程師或管理者。B2.工業工程+某工程專業(主)。目標:系統地學習并掌握某一工程專業(化工、生工、土木、電子通信、安全)的基礎知識,并對管理領域感興趣,能夠基本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并熟悉經濟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未來可從事某一行業的管理工作,成為該行業優秀的管理者。2.專業課程的優化。優化后的專業課程模塊劃分成六個知識領域,包括自然科學類、工程基礎類、經濟類、管理類、信息技術類以及專業綜合實踐。其優勢在于可以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學的知識領域,并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自由搭配相關領域的課程,方便學生對相關領域知識的拓展學習,既體現了課程安排所學知識的連續性和拓展性,又使得學生在課程的選擇上具有較強的主動性。B1方向和B2方向的專業課程則依據主專業的不同選取六大知識領域,合理安排主專業課程與六大知識領域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銜接。3.實踐環節的優化。IE是一個面向企業和組織,集工程、管理、經濟等學科為一體的復合型專業。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既是重要環節,也是薄弱環節,并且在學校這個單一環境中進行是相當困難的。因此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注重與市場接軌,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并采取“實驗”“軟件實訓”“課程設計”“模擬競賽”“企業實習”“社會實踐”等多種手段結合的形式加強學生的競爭力。調整后的實踐環節課時安排達到40%,所占總學時的比例超過原先一倍多。
(二)優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1.第四學期認識實習,實行“企業參觀—崗位講堂—專業方向選擇”三步走。認識實習本身就是為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專業而設定的,安排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崗位授課,通過學生與企業技術管理人員面對面的交流,使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合理選擇專業方向。2.改進教學過程:從原有的“理論—設計”優化為“基礎理論教學—設計—深入理論教學—設計修改—案例解析教學—設計定稿”六個步驟,使得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設計、思考和改進。3.鼓勵并組織學生參與區域性、全國性的比賽,如全國管理決策模擬大賽、IE亮劍、物流技能大賽等;其次,導師也可邀請該門課程表現優異的學生參與到碩士研究課題中。4.增強畢業實習的管理,延長實習時間,加強實習經驗的交流。對于畢業生而言,畢業實習的經歷還是次要的,關鍵在于對工作和崗位的理解。基于企業對工業工程人才的需求調研,從而闡明了南京工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欠缺之處,并從課程體系中的專業方向、專業課程、實踐環節三方面進行優化;并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從而為培養出既熟悉工程技術又擅長經營管理,靈活掌握工業工程專業知識,具有較強實際工程能力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做好了準備。
作者:蔡虹吳林謙倪衛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