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酒文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石頂山又名“石鼎山”,因山頂有一巨石似鐘鼎而得名,石頂山,山高谷深,常年氣溫較低,冬季寒冷,是合江苗族的集居區。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同胞通過飲酒促進身體發熱從而御寒、舒經活血、煥發精神。此外,由于苗族同胞熱情好客的性格,酒也就成了他們過節、喜日祝賀、好友相聚、歡慶豐收等必不可少的助興飲品。合江五通苗族飲酒幾乎全是自釀自飲,家家戶戶都能釀制各種酒,如“米酒”、“玉米酒”、“高粱酒”、“紅苕酒”等。“米酒”,也就是用糯米發酵而成的原汁水酒,含糖量高,酒精濃度低,不易醉人,喜愛飲者會覺得香甜可口,是苗族同胞解除疲勞、清心提神的最佳飲料,他們常常將米酒作為用餐時的一種飲料,除小孩外,喝上幾碗也不會醉倒。這種米酒,除了自家飲用外,苗族同胞在家有來客時以酒招待客人,以表示歡迎之情。除“米酒”外,苗族同胞在生產實踐中,探索和掌握了用多種原料釀制酒的技術,主要用糧食生產的酒包括“高粱酒”、“玉米酒”、“紅苕酒”等。
二、合江五通石頂山苗族酒具的使用
酒是一種特殊的液體,當苗族同胞有了液體的酒,為了要飲用它,就必須有一種載體、容器用來飲酒。由于苗族同胞釀酒和飲酒歷史悠久,飲酒器具紛繁復雜,形成了一部白酒器具歷史,展現著豐富多彩的酒文化。受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采用的酒具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因此,在歷史的早期苗族同胞在盛酒時主要用牛羊角制品、木制品、陶制品、竹編制品以及葫蘆制品等,而在飲酒時器具有牛角、羊角、陶壇、陶罐、竹筒、竹制過濾酒槽、木碗、葫蘆、土燒料杯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苗族同胞采用的酒具也與時俱進,開始采用如玻璃杯之類現代文明特色的酒具。
三、合江五通石頂山苗族飲酒的各種稱謂
苗族同胞喜愛飲酒,在不同的節日、場合有著不同的稱呼。如“攔路酒”、“進門酒”、“嫁別酒”、“迎客酒”、“送客酒”、“雙杯酒”、“交杯酒”、“上山酒”、“發喪酒”、“叫人酒”、“交生酒”、正堂酒”、“清明酒”、“月半酒”、“年飯酒”、“引客酒”、“恭維酒”、“交禮酒”、“媒人脫離酒”、“夫妻和睦酒”、“燈桿酒”、“卷門酒”等等。而其中的“攔路酒”最具特色,是苗族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苗族歡迎貴賓的隆重儀式。每當遠方的親朋好友到訪,即安排盛裝苗族男女到村頭寨口、設卡列隊、夾道歡迎,吹苼擊鼓、載歌載舞、壇裝美酒、牛角為杯,攔路勸酒,體現苗族同胞熱情與好客。
四、合江五通石頂山苗族酒禮苗族同胞的生活離不開酒
在生活中,他們用美酒盛情款待遠方來的客人,把客人作為親朋好友來看待,是苗族同胞至情至義的本性體現,就成了一種表達感情的手段,相應的也有很多的酒禮。
(一)攔路酒禮
苗族同胞秉性豪爽,熱情好客,酒在他們的心目中是接待親朋的佳品。若有貴客進寨,苗族同胞則伴隨著蘆笙舞曲分排站于路旁,按苗家禮俗喝“攔路酒”。不過不善飲酒的客人也不必擔心,對于進寨的客人飲酒的數量并無明確規定,隨著時代的發展,苗族同胞待客的習俗也開始漸漸的發生著變化,進寨的客人愿意喝多少酒就喝多少,若客人能一飲而盡當然最好。若不能,主人雖然好客,但絕不會強人所難,這并不會影響主客之間的感情。對于不能喝酒的客人,當熱情的苗族同胞遞上“攔路酒”時也須意向性喝一點,不可置之不理,否則苗族同胞會誤以為客人瞧不起他們。因為對于主人來說,即使遇到客人不喝酒,也要多少倒點酒敬客人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二)交際飲酒禮
俗酒禮即飲酒的禮節,使飲酒成為一種莊重的活動、一種儀式,這種禮節使飲酒成為文明進程或文化氛圍的一部分。我國古代在酒宴飲酒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也就是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而苗族同胞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這樣的酒禮部分沿襲了下來,同時也有了些變化。在宴席過程中,苗族同胞的敬酒方式也頗為特別。宴席之前先敬酒然后再吃飯,客人離開還要請客人喝一杯。座位要安排長輩或領導坐上方,敬酒先敬長輩、領導或客人,客人接受敬酒時只能“動口不動手”,客人回敬沒有特殊的規矩;但是,在此過程中其他族同胞不能稱呼苗族同胞為“苗子”。
(三)婚嫁喪葬酒禮
婚嫁是人生中的喜事、大事,當然要以酒助興,表情達意。于是苗族同胞民間便生出許多土色土香的酒俗來。在合江五通石頂山這個充滿靈氣的地方,苗族同胞的婚嫁酒禮包括“交禮酒”、“媒人脫離酒”、“轉轉酒”、“夫妻和睦酒”等。與婚嫁的喜氣洋洋截然不同,喪葬是凄凄涼涼的,所以前者叫紅事,后者稱為白事。喪葬雖為白事,但它同樣離不開酒,在苗族同胞間流傳著一些喪葬時的酒俗,成為我國豐富多彩的酒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喪葬酒俗名目繁多,主要的包括“進門酒”、“請魂酒”、“上山酒”、“發喪酒”、“叫人酒”、“交生酒”、“正堂酒”、“叫飯酒”等。
五、合江五通石頂山苗族酒歌
1.1釀酒的產生
中國作為最早的釀酒國之一,早在原始社會就已出現“猿猴釀酒”的傳說,盡管這種酒只是天然的果酒,與釀酒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到農業文明出現后,谷物釀酒的產生,讓酒從此與人類文明齊驅并進。對于酒的發明,史籍并沒有具體記載,只是有眾多傳說,一說是儀狄,《戰國策•魏策》中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于禹”。一說是杜康,杜康即少康。《說文解字》中“少康造酒”的傳說,以及曹操詩歌里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陳述。還有一說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但都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無論發明人是誰,中國以曲米釀酒的技術已在殷商時期形成,并使制曲和用曲釀酒的“復式發酵法”成為釀酒技藝的源頭。據考古研究,在本州島中部長野縣出土的最早釀酒器具的“土器”上發現了山葡萄的種子??梢娙毡驹缙谄穱L到的也是野果釀制的果酒。現如今占日本主導地位的米酒,則是源于繩文時代晚期(中國的戰國時代)中國稻米的傳入。稻物文明經朝鮮半島傳入后釀酒技術隨之傳入日本。于是日本《古事記》(712年)中記載著渡來人名仁番或須須許理的釀酒人將美酒呈現給天皇,天皇吟歌大悅的故事:“又秦造之祖,漢直之祖,及知釀酒人,名仁番,亦名須須許理等,(自百濟)參渡來也。故是須須許理釀大御酒以獻,于是天皇宇羅宜是所獻大御酒而御歌曰”。無論是《古事記》中應神天皇對有一個從百濟來的造酒專家須須許理的評價,還是日本對釀酒始祖秦氏的供奉,都可見中國釀酒技術傳入日本的歷史痕跡。
1.2酒文化的形成
《漢書•食貨志》中:“酒者,天之美祿”的名言,是對這瓊漿玉液的最高贊賞。酒作為表達心意寄托情感的媒介,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在中國有“無酒不成席”,在日本更是稱“酒有十德”。其主要原因有:酒的醇香美味、飲后的輕松愉悅、增強體魄的功能。中日兩國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非常重視酒文化中的禮與德。講究飲酒的禮儀,重視以禮傳德。中國的酒文化禮儀核心是講究謙和禮讓,如在酒宴上晚輩或下級要主動給長輩或上級敬酒。敬酒時,晚輩或下級在碰杯時,酒杯邊緣要低于對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轉到主位等。通過敬酒上菜的禮儀,傳達尊老愛幼、長幼有序的傳統美德。在日本傳統家庭,如在榻榻米上飲酒,主人為盡到飲酒待客禮儀會跪在客人面前,將酒杯斟滿。并且十分重視酒德,酒席間只敬酒不勸酒。一般不強求對方飲酒,遵從客人自己意愿。通過禮讓客人傳達謙和之德。古代文人們借酒消愁品評人生的佳作,成為了推進酒文化形成的另一要素。在中國詩歌中有曹操“對酒當歌”,孟浩然“把酒話桑麻”,范仲淹“把酒臨風”,蘇軾“把酒問青天”。陶淵明有《飲酒二十首》,杜甫有《飲中八仙歌》,歐陽修有《醉翁亭記》,蘇軾有《前后赤壁賦》。小說戲劇上有《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煮酒論英雄”、《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醉臥怡紅院”、京劇中的《貴妃醉酒》,都是家喻戶曉的借酒說事的精典之作。在日本詩歌中首推膾炙人口的《萬葉集》,卷三中收有大伴旅人的贊酒歌13首,如:世上無聊事,如何反復思,一杯濁酒在,痛飲甘如飴。(338)——楊烈譯,選自《萬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詩歌盡顯酒可安撫心靈,忘卻俗塵的功力,與中國文人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如出一轍。漢詩上既有與李白“斗酒詩百篇”爭勝的祗園南?!耙灰拱偈住?,又有菅茶山獨創一新的《月下獨酌》。可見,中日兩國酒文化淵源之深。
2.中日酒文化的交流發展
2.1酒文化的功能流
在宜賓學院宜賓酒產業酒文化研究中心郭五林的《酒文化的四大功能分析》中提出了定位功能、催生功能、推動功能、挽救功能。這四大功能在中日酒文化上也得以驗證。從定位功能上來看酒是要在特定時間內消費的。所以在中國除夕夜有“年酒”,年夜飯桌上家人恭賀新春的酒。端午節有“菖蒲酒”,重陽節有“酒”。日本則會在元旦的早晨有“屠蘇酒”。據說可以驅邪避禍、延年益壽。屠為死,蘇為生。歲首飲之,一年諸事遂順,否極泰來。在中秋節飲一種度數很低的月見酒。從催生功能上看酒文化研究催生新的酒品牌。如,在中國“百事孝為先”的孝文化始終是主流文化之一,在此文化研究的基礎上,四川宜賓五糧液黃金酒品牌應運而生。日本向來崇尚自然,花道、茶道的精髓正是源于敬畏大自然。在伊豆半島有一家叫“Bairdfamily”的釀酒廠。其中這家最具特色的就是季節性啤酒,春季推出“寺院柚子啤酒”,使用從當地寺院里采集的柚子,香氣四溢;夏秋季推出帶有柑橘甜味的“靜岡夏橘??;而冬季釀造的“灰色天空帝國黑啤”能讓人忘卻冬的寒意。同時,這些不斷生產的新的酒品牌又在推動著酒文化的繼續發展,也就是推動功能。當酒產業處于低迷狀態時,酒文化的發展又將挽救品牌酒業于困境。
2.2酒文化發展的異同
中日酒文化的交流與發展萬玲玲宜賓學院日語系摘要:中日兩國比鄰而居,無論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始終緊密相連,其中酒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在中日關系上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中日兩國在重要節日或時刻都會有飲酒活動,通過酒來維護人際關系,發揮其社會功能。酒文化的社會功能性是相同的。然而,由于兩國在生活習慣、經濟發展、風俗習慣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酒的種類、飲酒方式、飲酒習慣上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從酒的釀造原料與工藝來看,中國目前酒的種類主要有:白酒、黃酒、果酒、葡萄酒、啤酒、藥酒等。日本主要酒類有:清酒、燒酒、啤酒、果酒等。從飲酒喜好程度上來看,中國以酒精含量較高的白酒居多,日本則是度數較低的清酒為主,在這里做一個簡單的對比。通過以上中國的白酒和日本的清酒對比可見,日本清酒源于中國釀酒技術的傳入,中日兩國結合各自飲食習慣在口感、酒度、貯存期、香型、分類上各不相同,但在產地、品牌命名上又相通。主要集中地都是糧谷充足適宜發酵的地區。品牌命名上有以產地命名的茅臺、富士,以原料、釀造方式命名的五糧液、大吟釀,以自然環境命名的汾酒、月桂冠。但是中國對于白酒的等級劃分一定程度上是依賴品牌的,日本酒的等級劃分則與品牌關聯相對較弱,如清酒的等級劃分:1純米大吟醸:純米釀造,精米度35%,是清酒中的極品。2純米吟醸:純米釀造,精米度60%,3純米酒:純米釀造,精米度68%,4本釀造:添加15~30%食用酒精,5普通酒:瓶上不標等級,食用酒精占60%。中日兩國飲酒方式與習慣也不同。中國的酒桌上非常講究下酒菜的搭配問題,若是在自家飲酒,從尋常百姓的粗茶淡飯到殷實家庭的四碟八碗,無不為飲酒做足準備。日本飲酒以酒為主,小菜、生魚片、壽司都可以下酒,下酒菜只是點綴相對“隨意”的多了。然后是酒桌上的勸酒。日本是只敬酒不勸酒,不勉強他人飲酒,以自己意愿為主隨意飲酒。中國近年雖強調不勸酒重酒德,可是自古以來的勸酒風氣卻始終活躍于各酒桌之上。從全國大同小異的勸酒語錄可見一斑:酒桌伊始,“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沒有感情賞個臉?!贝綒夥丈蟻砗螅瑒窬苿t更深一層:“喝酒不喝醉,不如打嗑睡。人生難得幾回醉,要喝一定要到位。”當大家微醉時,還要更上一層樓:“你不醉我不醉,馬路旁邊誰來睡。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彪S之而來的就是兩國對酒后失態的態度各不相同。在中國若是酒后失態,爛醉如泥,勢必會損傷自己的名聲。在日本醉酒是消除疲勞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若是做出違反常規的舉動,甚至是當眾侮辱上司的過激行為,也會因一句“那時喝醉了”或“酒后失言”而得到諒解。
3.展望未來中日酒文化交流
維基百科對伏特加的定義是:現代意義上是指一種烈性的酒精飲料,將含有專門凈化水的有機原料形成的乙醇進行分餾,然后使之與由活性炭或改性淀粉和過濾技術加工過的水醇溶液混合而成。從古代起,伏特加就被冠以“理智的竊賊”這一名字。根據一些文獻記載,大約迄今一萬年前人們就從蜂蜜、水果以及漿果中制成了酒精飲料。純酒精在12或13世紀由阿拉伯人發現,伏特加的原型由波斯醫生在11世紀通過將乙醇蒸餾制成。它被完全用于醫療,因為古蘭經不允許喝酒。在歐洲,第一次對含酒體的蒸餾是由意大利修道士完成的。酒精蒸餾技術在14世紀從羅馬帝國傳入波蘭。1386-1398年熱那亞人第一次將酒帶入俄羅斯。它在大公的宮殿里十分出名,但卻沒有給人留下多少印象。這時俄羅斯人對酒的態度不冷不熱,像是對待不值一提的私人異國商品。酒在俄羅斯人心中還未產生多大的影響。改變俄羅斯人對酒的看法是在1448-1474年這一時期,俄羅斯釀酒業產生并且發明了從黑麥中提取糧食酒的方法。政府不僅對糧食酒的生產和銷售進行壟斷,而且對其他酒精飲料也是如此。以前從未置于政府征稅控制之下的蜂蜜和啤酒,這時候也由政府控制。從1474年起,酒的生產成為了鞏固國家的王權象征。1480-1490年大公在酒精產品生產方面與教堂發生了爭執,并且清算了在政府酒類壟斷時教堂對此造成的損失。1505年俄羅斯第一次向鄰國出口伏特加。1533年在莫斯科開辦第一家皇家酒館,伏特加的貿易權集中在沙皇政府手中。1590年,除莫斯科以外所有地區的總督命令停止一切私家酒館貿易,將經營權集中于皇家酒館。伏特加的生產和銷售集中到酒館頭目的手中,而伏特加則由皇家酒館出售。酒館頭目以及酒店掌柜由商會選出,并向地區總督匯報情況。1648年因酒館頭目濫用財政職權導致糧食酒品質急劇下降。同時,由于原料被侵占,假酒橫行,受賄增加以及酗酒等,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1705年彼得一世在北方戰爭期間采取了果斷的措施,在俄羅斯領土上進行了公開的包銷制度,這使得出售伏特加獲得了巨大利潤,也造就了更多的富人。這種制度僅僅維持了10年,因為感覺到人民再也不會為此投入,彼得一世給予了釀酒業更多的自由,向釀酒工征收釀酒稅。從這時起釀酒業向農業方面發展,他們開始自己生產糧食并將它們釀成酒。
1765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政府為貴族創立了單獨的釀酒系統,他們不用交稅,但是家庭釀酒生產的規模必須與官位及貴族稱號相符,因此貴族獲得了更多的機會生產伏特加。與此同時,釀酒業的生產規模與貴族身份緊密相關,其他階層——神職人員、商人、市民和農民失去了釀酒的權利,不得不因個人需要而買酒。這一體系使得貴族釀酒業在技術和品質上達到了極高的發展水平和等級,它完全占有了市場。這給了伏特加一個不用競爭就得以發展的機會,并且使伏特加品質一直處在中等水平上,保證了政府的收入并且避免了競爭。對俄羅斯人來說,伏特加是一種很獨特的飲料,它與一個人歡樂或悲傷時刻的心靈密切相關。俄羅斯人建立了反映伏特加歷史的博物館,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有關伏特加的歷史,了解到制作伏特加的原料和工藝,還會見到形形的伏特加收藏品。下面介紹幾個著名的伏特加博物館:1998年在烏格利奇創立了俄羅斯伏特加市級博物館。該博物館展出了手工釀酒器具,蘇聯時期第一臺分裝伏特加酒的機器,第一批伏特加酒,來自不同國家和獨聯體的城市所提供的伏特加酒禮物。在博物館的展臺上可以看到俄羅斯96甜燒酒廠生產的酒精飲料。陳列展臺里有一塊特殊的區域專門擺放具有百年釀酒歷史工廠的產品。2008年4月4日在羅賓酒廠內創建了“第一烏克蘭伏特加博物館”,展品中有精致的高腳杯、手工制成的獨一無二的長頸盛酒瓶、手工釀酒器具、古代和當代的酒瓶、工藝品、宣傳畫等一千多樣展品。2008年,阿姆斯特丹中央旅游區達姆拉克大街上的伏特加博物館盛大開幕。在莫斯科有伏特加酒史博物館,它直到2006年10月都位于圣彼得堡;2008年重建后,在圣彼得堡舉辦了新展會,以俄羅斯伏特加博物館命名。在秋明坐落著西伯利亞釀酒史上的一個獨特的博物館。在秋明Бабарынки河畔,坐落著一個綜合體,它由一個釀酒廠、養豬場和蒸汽磨坊構成。2008年建在這里的新工廠“BENAT”成為藥劑師塔爾塔科夫斯基一個多世紀前創立事業的延續。從伏特加誕生以來,它一直作為俄羅斯人的精神支柱,與此同時也是無數俄羅斯人與社會悲痛的第一元兇。為避免俄羅斯人陷入對伏特加無止境的依賴,俄羅斯政府果斷地采取了反酗酒措施,但很難控制住俄羅斯人的酒癮。到目前為止,伏特加魅力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減少,反而更加地深入人心。
二、中俄飲酒習俗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