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物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Chemolithoautotrophic
Bacteria
2009
Hardcover
ISBN 9784431785408
山中建男著
我們所熟悉的生命,除了植物之外,大多是以有機物質為營養的,它們的食物來源于植物、動物或者微生物。但還有一類生命,它們并非植物,但卻能夠以無機元素為能量和營養的來源,它們就是化能無機自養細菌。本書涵蓋了化能無機自養細菌在生物化學和生理方面的特點,以及它們與相關環境之間的關系。
本書共分7章。1-2.背景和基礎知識的介紹,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本書后面的內容。1.作者簡單而系統的介紹了微生物生長和代謝,以及微生物所采用的各種營養類型的特點;2.介紹了一種細菌用來氧化無機化合物的細胞色素,這種細胞色素就是化能無機自養細菌生長代謝的關鍵物質。氮、硫和碳是自然界中所有生命所必須的,生命的繁衍和生長的過程同時伴隨著這些元素的循環,正是這從未停止的循環造就了萬物的生生不息。本書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在這三種元素的循環過程中,化能無機自養細菌是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3.地球上的氮循環。參與氮循環的細菌主要是氨氧化細菌、亞硝酸鹽氧化菌、反硝化細菌,以及固氮細菌。對氨和亞硝酸鹽的細菌氧化機制詳加說明。介紹了硝化細菌的應用(即氨氧化、亞硝酸鹽氧化菌),如利用細菌進行火藥生產或是從污水脫氨氮。提到了在人體組織中的一氧化氮和它的生理功能;4-5.介紹的是地球上的硫循環相關的知識,包括硫酸鹽還原菌對硫酸鹽的還原和硫氧化細菌對硫化物的氧化,還有人類是如何利用參與其中的微生物的;5.闡述細菌氧化鐵的機制,以及對這種細菌應用的描述:細菌浸出、生物浸出等其他應用。此外,本章還描述了由硫酸鹽還原菌、硫氧化細菌和嗜酸鐵氧化細菌的“合作”所引起的房屋地基凍脹;6.描述了地球上的碳循環過程的一部分,即化能無機自養細菌的碳素利用。作者對細菌由二氧化碳組生成機化合物的途徑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因為化能無機自養細菌必須由二氧化碳為材料產生細胞物質。雖然光合作用的描述省略,但細致的描述了細菌產甲烷,說明了產甲烷菌產生甲烷不是由發酵,而是通過呼吸進行的;7.描述了那些被認為是最接近生命起源的細菌,嗜熱細菌是被公認最可能的生命的起源。許多嗜熱細菌是厭氧的化能無機自養細菌。這里主要討論的是那些被認為在生命演化階段早期的生物如何取得生命所需的能源的。作者認為無論是埃姆登-邁耶霍夫-帕爾納斯途徑還是恩特納- 多特洛夫途徑都不是早期生命獲得能量的方式。
本書作者山中建男教授一直參與各種生物細胞色素和化能無機自養細菌的生理和生化研究,其先后在東京工業大學和日本大學任職,期間近百篇,目前是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榮譽教授。
祝金星,博士生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關鍵詞: 生物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提高
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與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生物科學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日益發展,以生物學科為基礎的各種發明創造在不斷地改變著世界。因此,努力培養生物學科的人才,是每一個國家都十分重視的教育任務,而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具備一定的生物素養也是每一個人都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然而,面對如此重要的一門學科,在初中階段,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學習卻沒有太大的興趣,這樣就導致了生物教學活動在沒有動力的情況下其實施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興趣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動力,它的存在與否將直接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最終的學習效果。因此,目前擺在每個生物老師面前的重要工作就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興趣的帶動之下提高整個生物教學工作的質量。
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重視課前導入技巧的運用
課堂教學是開展生物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教師如果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那么對于學生的生物學習將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常常會用一個恰當的導入語在上課的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為接下來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起了個好頭。由此可以看出,課前導入技巧的運用也是反映一個教師綜合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在生物課堂中,教師可以用的導入方式有很多,如故事導入法、諺語導入法、設疑導入法、以舊引新導入法、生活實例導入法,等等。總之,要想使得課前導入起到預期的效果,一方面導入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導入的內容也要緊緊圍繞接下來的教學內容。例如,我在給學生講到“蒸騰作用”的知識時,就在講課之前提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有沒有注意觀察過,即使是晴朗的沒有露水的早晨,很多植物葉尖或葉緣上依然會有許多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呢?對于這個現象,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見到過,但是卻很少有學生能夠說出原因。這樣學生的好奇心自然就會被激發起來。借助于學生的這種好奇心,我們就可以順利地導入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由此可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適當的導入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學習活動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
二、教師要學會利用語言的技巧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綜合素質對于教學質量往往具有非常直接的影響作用。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語言是一種最重要的教學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什么風格的教學語言往往決定了教師的整個教學風格。例如,有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在語言的使用上強調一絲不茍的嚴謹作風,而有的教師則習慣利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進行教學活動。而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學會利用語言的技巧,在講課的時候嘗試一些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等,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將會大有用處。例如,在講到光合作用的時候,有的教師就利用比喻的方式把光合作用的過程比喻成食品加工廠的生產過程,綠葉就是“工廠”,而葉肉細胞就是工作的“車間”, 葉綠體則是生產的“機器”, 光則是生產的“動力”, 二氧化碳和水則是生產需要的“原料”。通過這個形象而貼切的比喻,原本較為抽象的知識立刻變得形象具體起來,這樣顯然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這種有趣的比喻方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是大有益處。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反映教師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語言修養,要善于運用語言的藝術,努力通過生動的語言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三、適當利用掛圖、標本、模型,以及多媒體工具
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形式主要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換句話說,相較于文字化的知識,初中階段的學生更喜歡直觀化的、具體化的知識。了解了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工作的時候就要學會利用身邊的教學工具,如掛圖、標本、模型,以及多媒體工具,當教師把這些直觀化、形象化的知識展示在學生眼前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會為之吸引。例如,在講骨骼的知識時,當我把一副人體骨骼的模型拿出來以后,學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過來。很多學生還照著模型在自己的身上找出相應的骨骼。這樣,一個簡單的模型展示就成功地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充分利用演示實驗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很多的生物知識如果用語言來表達可能會顯得枯燥乏味,并且很抽象讓學生難以理解,而一旦用實驗的方式來展示,知識就會變得鮮活立體起來。例如,在講到細胞的吸水與失水原理時,如果僅僅依靠枯燥的語言講授不但學生不容易理解,而且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一旦教師結合著簡單的小實驗,一邊做實驗一邊講解,不但使得知識更具說服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樣教學的效果自然會有所改善。
總之,生物學科作為三大基礎自然學科之一,它的地位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著重要的體現。可以說,我們人類社會每一次進步都印刻著生物科學的足跡。因此,作為生物老師,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這樣在興趣的推動之下,我們才能夠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生物人才,我們的生物教學工作才會朝著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成瑜.淺談初中生物學習興趣的培養[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12).
關鍵詞:生物化學;衛校;學習興趣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物體內化學分子與化學反應的基礎生命科學,從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現象的本質。因為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技術已滲透到醫藥衛生的各個領域,所以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都應該掌握生物化學的一些基本知識。然而,生物化學的自身特點影響了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基本概念多、大分子結構復雜、理論深奧、代謝復雜、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直接感知,覺得枯燥乏味,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如何針對衛校學生特點采取有效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生物化學學習效率,筆者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了解衛校學生特點,培養學生自信心
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和大學的不斷擴招,大多數學生在初中畢業之后選擇上普通高中,而選擇衛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因為沒考上高中或受家長之命被迫來的,他們往往有著一定的自卑感和壓抑感。所以,教學中,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主動性,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衛校學生僅在初中學過無機化學課程,而生物化學這門課程,許多內容是與醫學知識相聯系的,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敢想、敢問、敢質疑、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幫助學生逐漸建立學好生物化學的信心。此外,教師應站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對回答錯誤、回答不上來甚至站起來一言不發的學生循循善誘,多方面引導,千萬不可斥責挖苦;要從學生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絲一毫的閃光點,肯定他、鼓勵他。
2加強生物化學知識與生活常識的聯系,增加教學內容的普及性與趣味性
生物化學是一門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與生物化學有關,充分利用這些事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益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釋生活現象[1]。例如,在講到蛋白質互補作用時,若按教材直接講述,內容空洞乏味,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此時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問“有的同學小的時候偏食,為什么家長會說,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樣化,葷素搭配”,學生回答“要營養均衡”。接著,教師再問“蛋白質營養價值的高低取決于什么”,讓學生思考。然后教師進行提示“同學們,回顧一下以前學習的內容,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學生回答“氨基酸”。教師再問“必需氨基酸有幾種”,學生進行回答,此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解“蛋白質營養價值的高低取決于必需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比例”,最后給學生舉個漢堡和豆漿搭配食用的例子,說明蛋白質互補作用的原理。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與所學生物化學知識相結合,把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通過啟發式教學,在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同時,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如今,多媒體教學已是一種較普遍的教學手段。然而,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要恰到好處,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否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傳統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講述法、討論法、活動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應取長補短、完美結合[2]。首先,在形式上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內容上適當運用傳統教學手段,避免了因形式上的完美掩蓋內容貧乏的問題。例如:在講解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時,需要教師先用傳統教學法講解,然后配合多媒體手段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記憶。其次,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及學生實際來決定使用何種教學手段。筆者認為,對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認識的內容,最好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例如:DNA的復制、轉錄、翻譯這部分內容,過程非常復雜,參與反應的生物因子也比較多,學生單憑想象來理解,會非常困難,用Flas來演示整個過程,會吸引學生注意力,給學生留下直觀生動的印象,從而大大降低學習難度。
4課堂穿插討論、答辯及演講,注重課堂效果,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氣氛實質上就是課堂上師生群體的心理氣氛,是洋溢于課堂這個特定環境中的情調和氛圍,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包括心理負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根據課程內容設計一些討論,每次提前確定3~5個主講人,針對主要知識點,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先積極思考,給出答案,而后引導全體學生對其答案進行討論、研究,最后教師補充、糾正、強化與完善,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氛圍[3]。這樣不但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材料,以演講的形式,將信息傳遞給其他同學,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總之,根據衛校學生特點,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合理的授課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化學學習興趣,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劉志明 單位:臨夏州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戚之琳,畢富勇.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方法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