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四年讀書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文科師范生就業培訓就業競爭力
隨著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繼續擴大,國內日益增長的高校畢業生數量與國內社會崗位需求降低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據統計,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超過600萬,這些畢業生需要就業,加上前幾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學生,這個數字將超過1000萬。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近幾年來,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國家針對畢業生就業出臺了大量的優惠幫扶政策,如“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高校也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加大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力度,并想方設法開拓畢業生就業渠道,而畢業生本人,也逐漸轉變就業觀念,如降低就業期望值、不再對就業崗位“挑三揀四”、變被動為主動就業等,這一切都有效地促進了大學生就業率的提高。但是,在就業市場上,我們看到,畢業生供過于求,一個崗位多人競爭,但是同時又有很多崗位招不到人。“招不到人”主要是用人單位抱怨招不到理想的人,他們認為畢業生的水平達不到他們的要求。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高校是否應將就業指導、就業培訓工作陣地從以往的畢業年級擴大到新生年級,注重大學四年的全程就業指導?這項工作對于高校尤其是需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師范院校來說,意義重大。筆者在此對文科師范生的大學四年全程職業培訓作探討。
新生年級階段的就業目標是讓大一新生了解就業,對自己今后要從事什么職業有一個初步想法,并樹立為之奮斗的意識。首先,重視新生入學教育,將就業培訓納入新生入學教育。這一時期的就業培訓主要包括對本專業就業形勢分析,縱向、橫向比較,并就當年畢業生就業狀況作個案分析,讓新生對自己大學四年后的就業有一個期待和較為理性的認識,這對幫助新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具有很大的意義。其次,引導大一新生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清楚大學四年的課程安排,清楚所學專業的框架體系,并進一步認識到,從專業學習角度講,大學四年的學習就是豐富和完善這個體系。此外,作為師范生,還必須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提高,如最基本的“三字一畫”、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再次,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性格、愛好,初步制定自己的大學培養發展計劃,這可以通過職業傾向測試、與學生個別交談等方式完成。最后,強調學生在大一年級的最基本任務,就是打好專業知識基礎,因此學生應多讀書、多積累,如制定讀書計劃、寫讀書筆記等,打好專業理論功底。
大二年級就業指導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其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強化學生理論功底。首先,根據文科師范生往年就業特點,將學生初步分為教師、行政、考研及其它等幾大塊就業群體,幫助學生根據其能力、性格、愛好等特點,確是就業大致培養方向,了解與之相關的用人單位及他們的用人要求,并在今后的學習實踐中以此作為指導。其次,開展大量活動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將就業指導融入到這些活動的組織、策劃、開展及總結中。一系列比賽,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書畫比賽、講課比賽、多媒體課件比賽、專業知識競賽等,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了比較好的平臺,通過這些活動的組織和參與,一方面,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得到提高,專業技能有較大增強,另一方面,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或者差距,為自我就業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最后,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強化學生理論功底。
有了一二年級的就業指導基礎,到了三年級,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對今后就業的規劃都比較明確了,因此三年級的就業培訓就更加目標化、清晰化,在此基礎上,則強調針對不同的就業群體,開展與之相適應的就業培訓。首先,明確畢業的職業選擇和職場走向。學生在大三上學期,就應該明確自己所屬的就業分類群體,并進一步細化,如規劃畢業后從事教師行業,是從事中學教育還是小學教育?規劃畢業后從事行政工作,是考公務員還是進企業,是做文秘還是做其他職員?規劃進一步深造,是考研還是出國,考什么專業,或者進一步,考什么學校……在確定了目標后的學習和培訓,才更容易成功。其次,在明確職業取向的基礎上,對劃分的各就業群體實施分類指導與培養。將畢業后有志于從事教師職業的同學分成小組,充分利用學校的設施如多媒體教室、微格實驗室輪流講課、相互點評,利用一學年時間進行專項教師技能訓練,邀請中小學老師作現場指導、講座;對有志于從事行政的學生,通過開展一系列講座,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社會交際能力、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團結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組織學生參加《行政能力傾向測試》、《公共基礎知識》、《申論》模擬考試,幫助學生了解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公招的大致出題思路,以復習備考;對考研的同學,集中起來,方便他們進行心得交流和資料共享,舉辦各種考研輔導講座,如英語、政治專題復習講座。再次,組織好學生之間的交流,尤其是與高年級同學的交流,舉辦各種交流會,如實習交流會、就業交流會、考研交流會等,讓高年級已簽約工作或者已考上研究生的同學現身說法,這對低年級同學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與導向意義。最后,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暑假,根據自己的就業規劃,爭取更多的見習實習機會,為四年級的實習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即使是在“童言無忌”的大一,與人交往的技巧也很重要,不管是課堂演講還是課外打工,表達能力決定了分數和薪水的高低。在大學時,經常有些英文教授的課程需要Presentation。我并不喜歡上這種課,一來是因為我個性內向,對在公共場合發表言論感到不適應,二來是因為通常Presentation都采取一種互動的形式,你在上面講,底下同學可以提問,你需要當場作答,通常在這時候,我就會發覺自己的英文是如此之爛。因為學的是會計專業,我想即使沒有很好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沒有關系,因此整個大學四年,我都沒有在英語上下苦工。但等我到了不得不說英語的多倫多,我的審計學教授徹底地否定了我的看法,他說會計不只和數字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和人打交道。他還說,如果你想在公司里當中層干部或高層,優秀的口頭表達能力必不可少。
所以如果我可以給大一的自己一點提醒,那就是不要將學習時間全部用在圖書館里,抽一點時間去做志愿者,幫師兄師姐跑跑社團業務、拉拉贊助,或是去英語角和別人侃大山。現在我的學習時間里,有一半是用來與外國同學交流。即使我在個人考試上吊車尾,起碼團隊合作里我不會是被人嫌棄踢來踢去的那一個。
除了學會與人打交道,積累工作經驗也很重要。大學四年我奉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每一個假期不是做課題就是搞學習,從來沒有去找過哪怕是超市收銀員這樣的兼職工作。到了多倫多,我本來打算,假期還是用來修課,因為早一點修完課程,就可以早一點畢業,早一點工作。但是師兄告訴我,internship(實習)在這里非常重要。我為了驗證師兄的話,向很多家單位投去了簡歷,結果沒有收到任何回音。我這才發現,絕大多數的招聘都要求至少有一兩年的工作經驗,沒有工作經驗,再高的學歷也不管用。我曾經很疑惑,我剛剛本科畢業,就馬上來到這里讀研,哪里會有一兩年的時間去積累工作經驗?后來也還是師兄告訴我,如果我在大學期間每個暑假找co-oporinternship的話,3個暑假加起來就是1年多的工作經驗了。
顯然,我已經錯過了這個機會,現在我只能和那些剛進大學的90后一起實習,而不能成為一家公司的正式職員。所以我想對大一的自己說的第二件事,就是要早一點進入社會,實習的經歷既能提升當下的專業技能,又使今后的簡歷更具有競爭力。
除了與學習工作有關的正經事,校外也有很多“顏如玉”和“黃金屋”,值得走馬一觀。雖然我的大學位于全國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四年中我幾乎沒有出去游玩,一是嫌浪費時間,二是嫌浪費金錢。但是當我在加拿大之后,有一次爸媽過來旅游,我陪著他們在溫哥華和加東等旅游勝地玩了一圈,這才發現大自然的景色如此之美,錯過就是一種遺憾。
另外,在他鄉,尤其是異國,“行萬里路”才是了解當地文化的最快方式。加拿大的西岸被稱為Himalayas的威尼斯,這里人與動物相處和諧,小松鼠和浣熊還會擺出一個漂亮的姿勢讓你拍照。在這座花園城市維多利亞里,我才深刻體會到了什么是強烈的“英國性格”。
此外,在西方,一個人獨身的旅行是被特別看重、極其鍛煉能力的一份經歷,它反應了青年人的計劃性和探索精神,甚至可以當做一個亮點寫入求職的簡歷上。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的一個學期的到來,幾門新功課來到了我們的面前,需要我去探索去研究,為了更好地學習貫徹新知識,獲得長足的進步,我特此制定一份學習計劃。
一:主要目標
爭取獲得優良成績,能切實在大學里學到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基礎常識。增加文化素養,提升自身能力,端正學習態度,培養積極勤奮的學風。做學習計劃來自我敦促,自我勉勵。
二:具體安排
1. 堅持預習,堅持在上課前先預習一遍課文,在上課之前對所上的內容有所了解,能提高聽課效率。并且在老師上完一章的內容后,能夠主動復習。溫故而知新。
2. 每周抽一天時間早起背誦英語課文。
3. 每周堅持到校晚自習
4. 堅持去校圖書館借書閱書,堅持超額完成老師布置的讀書任務,并且做好讀書筆記。
5. 對于課程知識,要多想多問,并且把其中有收貨的部分記入筆記之中。
6. 每個月進行一次學習清算,反思自己這個月是否達成了學習計劃,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個月要注意改進。
7. 訂閱英語輔導報,自學報紙上出現的一些英語單詞,并且完成報紙上的練習題。
8. 身為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對于文字的敏感和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應該堅持在平時多寫一些練筆。
9. 多學習一些例如《文心雕龍》,《易經》之類的中國古文化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