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道路與軌道工程專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由于交通工程專業在上述各個高校所處的院校及學校特點的不一樣,每個學校開設的課程也不盡相同,但同類高校之間還是具有共性的,下面分類分析。
(一)全國綜合性大學此類院校
以同濟大學和東南大學為代表,這兩所學校既是最早開設全國交通工程專業的學校,也是該專業的標桿學校。同濟大學的交通工程專業開設于交通學院下,由于該院校知名度高,學生在交通行業口碑較好,學生就業較好。主干課程包括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工程項目管理、道路規劃與幾何設計、客運交通系統、運輸經濟學等。根據課程設置可以看出該類型交通工程主要設置軌道交通工程、道路工程設計與交通設計規劃三大方向。
(二)傳統公路交通類院校
此類院?;練w屬于原交通部,交通專業背景性強,學生畢業后也基本是在原交通部的下屬交通單位工作,例如中交公路局等。課程設置包括城市規劃原理、測量學、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測設計、交通規劃、運輸經濟學、交通設施管理與控制、交通安全、公交運營、交通樞紐設計。
(三)傳統鐵路類院校
此類院校的交通工程專業主要是在交通運輸(原鐵道運輸)專業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專業背景性不強。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例,該校交通工程專業按交通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兩個專業方向進行培養,課程設置主要包括交通規劃、運輸布局、高速公路管理與控制、交通運輸智能技術、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規劃設計。目前公交公司對本科類人才的需求主要還是集中在車輛工程方面,對運輸管理等重視程度還不夠,因此該類學生就業競爭力不夠強。
(四)汽車運輸類院校
此類院校的交通工程專業建設基本依靠汽車工程,交通工程專業的就業方向基本屬于汽車運輸工程方向,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汽車運輸調度工作。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運輸場站設計、交通調查與分析等。由于目前國內汽車運輸業發展緩慢,所以學生就業率普遍不高。
(五)土木類院校
此類院校的交通工程專業基本歸屬于土木工程系,專業方向為道路工程方向,建設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道路工程設計、施工等工作。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結構力學、土力學、地質工程、結構設計等。由于目前國內公路與鐵路建設發展蓬勃,所以學生就業率較高。
(六)民航類院校
此類院校的交通工程專業基本歸屬于民航系,專業方向為機場工程方向,建設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機場工程設計、施工等工作。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結構力學、土力學、地質工程、結構設計等。目前國內機場建設發展蓬勃,而且該行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因此學生就業率也較高。
二、西華交通工程專業
西華大學交通工程專業于1999年申報,200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截止2014年10月,共計招收14屆學生,累計培養500余名學生。西華交通工程專業設于交通與汽車工程學院,由上述汽車運輸類專業轉變而來,專業方向目前包括道路工程和交通規劃與設計兩個,但是根據學生就業市場需求,只開設了道路工程方向的教學班。對比上述各類院校的交通工程專業開設課程特點,建議西華大學交通工程專業開設道路施工和軌道施工兩個教學方向。
(一)道路施工方向
四川地處于西部欠發達地區,道路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道路建設需求在未來還是很大,道路施工方向的交通工程專業在未來的需求量將很大。開設課程建議參考南京工業大學的交通工程專業課程,主要專業課程如下:結構力學、土質土力學、道路工程制圖、道路建筑材料、道路施工、路基路面工程。
(二)軌道施工方向
目前全國地鐵與高鐵建設方興未艾,對軌道工程方向需求量巨大,但是在本科專業目錄里沒有軌道工程專業名稱。根據上述分析,我校交通工程專業可以開設軌道交通工程方向。開設課程建議參考同濟大學的交通工程專業課程,主要專業課程如下: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工程項目管理、軌道工程、橋梁隧道工程。
三、總結
山東交通學院始建于1956年。2000年,由交通部劃轉山東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管理體制。2011年, 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2013年,獲批為山東省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是教育部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單位。學校是“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50強”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占地面積3200余畝,分為長清校區、無影山校區、威海校區3個校區辦學。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3.38億元?,F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2796人,在職教職工1403人,專任教師1038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03人、副高級職稱35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12人,省部級優秀教師12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5年山東省大學專業排行中位列第8名。
學校以培養路、海、空、軌綜合交通專業人才為主體,設有汽車工程學院、交通土建工程學院、工程機械學院、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航空學院、軌道交通學院、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交通法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應用技術學院、航海學院、船舶與輪機工程學院、國際商學院17個二級學院,還設有社會科學教學部、體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土木工程、航海技術、飛行器制造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等54個本科專業,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涵蓋工、理、經、管、文、藝、法7大學科門類,工科占主體,交通類專業占專業總數70%以上,交通類專業學生占在校生70%以上。其中,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3個學科為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交通運輸、土木工程專業為特色專業,交通運輸、土木工程、車輛工程、物流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市場營銷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設有1個校級科研機構:道路安全、應急與減災技術研究中心,21個校級科研平臺,建有115個實驗室,其中,山東省道路交通應急與保障技術工程實驗室為省級實驗室,交通土建實驗中心、工程訓練實驗中心、汽車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為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運輸車輛檢測、診斷與維修技術實驗室為全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汽車運用技術實驗室為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機動車檢測實驗中心經國家有關部委批準具有國家實驗室認可資質,路面結構與材料實驗室、船舶與海洋運輸實驗室為山東省“十二五”高等學??蒲袆撔缕脚_建設工程重點實驗室,國際商務研究中心為山東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多年來,學校堅持“立足山東、服務交通”的辦學方針,秉承“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訓,發揚“嚴、尊、勤、全”的優良校風,弘揚“愛校敬業 務實創新”的“交院人精神”,以“培養交通事業一線具有成長力的工程師和管理者”為人才培養目標,持續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轉型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行業發展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
【關鍵詞】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 協同創新 專業服務產業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C-0065-02
校企合作協同創新,最主要是把學校與企業聯合在一起,而人才培養與技術研發和服務是校企合作主要結合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共性需要是最佳結合點。目前,多數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而實訓基地的校企協同建設與使用,發揮其“教學培訓中心”“創新研發中心”和“產業服務中心”的功能,成為企業員工生產培訓與技能鑒定中心,共享人力培訓資源,偏重于解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問題,重點關注工藝革新、新材料開發使用和設備技術的改進提升,其創新成果的實用性很強,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效益。
一、軌道工程專業實訓基地功能分析
目前,軌道工程專業的市場要求與傳統的鐵路交通崗位需求發生顯著的改變,傳統的鐵路崗位特點以地面線路施工管養為主,而目前隨著高鐵與城市軌道的快速發展,軌道工程專業的崗位重點轉向了高架橋、隧道與地下空間的施工,軌道交通行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均比傳統鐵路運輸有了顯著提升,國內培養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起步不久,多數院校是在整合傳統“鐵道工程”“路橋工程”等專業基礎上開辦的,不能滿足國內軌道交通建設的需要。
校企合作協同創新,最主要是把學校與企業聯合在一起,兩者的最佳切入點是人才培訓。而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正是承擔高職學生實訓教學與企業生產培訓的最佳共同載體。并且,可以利用實訓基地的項目設備和基地師資,進行企業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科研開發與生產技術服務。
因此在軌道工程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時,具體分為三大功能目標,如圖1。第一,基地定位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的“教學培訓中心”?;乜梢灾诬壍拦こ碳夹g專業建設,引領軌道工程技術專業建設方向,培養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同時向其他院校、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提供教學資源共享、培訓認證,為軌道類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仿真環境的實訓條件,具有較大規模的軌道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功能。第二,瞄準產業科技前沿,引進工程環境,引進行業標準,引進企業考核辦法,貼近學業,貼近企業,貼近就業,為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提供科研資源,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推廣過程中,發揮“創新研發中心”的功能。第三,利用項目設備和基地師資,組建“技術服務中心”,承接常規工程任務(見證取樣材料的檢測、工程施工圖繪制、招投標標書制作、生產資料管理等),服務于企業的生產需求、技術改造、產品升級,成為“產業服務中心”。
二、軌道工程專業特色教學實訓基地協同建設
由于高鐵、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特殊性,其特種崗位需要配備大量的特種工程人員,軌道工程專業特色實訓基地建設,有著其他實訓基地不可代替的重要特殊地位。而校企協同構建軌道專業特色實訓基地,不僅在建設主體上有其鮮明的行業特色,而且在實訓課程建設,實訓基地管理,人員技能考核等方面形成鮮明的行業特色。因此軌道實訓基地的校企協同建設與以往的實訓建設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其具體建設模式見圖2。
(一)以軌道工程專業崗位特點為導向,建設特色實訓基地
以軌道崗位工種任務為載體,構建全真模擬實訓基地,以工程實體為背景,探索符合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以實踐教學體系為主的新型工作教學項目,構建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由課程訓練―專項訓練―綜合訓練―頂崗實習組成的“課證賽融合”的實訓項目。
以具體工程為背景,根據軌道施工生產過程,以軌道工程技術專業應具備的工程圖識讀、施工組織、項目管理、質量檢測等崗位能力為指導,按區域功能區分,建設實訓工場;與此同時,進行實踐環節的設計,形成由課程實訓、專項實訓、綜合實訓、畢業頂崗實習組成的實訓教學體系。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按“課堂與工地同一、教具與工具同一、學生與項目管理同一”的思路,利用學校和工程施工企業的資源,設計開發教學情境,聘請工程施工企業的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訓,讓學生在典型任務的驅動下,在全真模擬的軌道工程職業氛圍中實現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的“做中學”“學中做”。
(二)校企共管實訓基地
企業在使用軌道工程實訓基地的同時,引入企業管理規范等方式,實行類企業管理,根據生產實踐需求,提供教學素材導向。通過為就近施工企業提供試驗場地、備件倉庫等方式,讓利企業,吸引企業投入。針對性地從企業回收尚能夠進行實訓利用的機械、工程構件,補充實訓設備,同時收集企業不同地質條件、不同施工工藝和設備的資料,充實實訓基地資料。校企共同組織、參加、承辦學生職業技能大賽。通過科技文化活動,校企共同策劃組織開展系列學生職業技能大賽,企業派專家技術人員參與策劃、評判。校企聯合承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技能大賽加強了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成為企業參與建設管理實訓基地的最佳切入點。
(三)校企協同開發建設實訓課程
全面引入企業標準、行業規范、實際生產任務、考核評價方法等,開發貼近生產實際的實訓項目。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建設校內全真模擬實訓基地、穩定優化校內外實訓基地,形成全真模擬、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模式。實訓課程教學以實際工程項目的工作任務展開(采取提出任務、教師示范、實施任務、完成任務、總結評價的綜合教學步驟),以工作任務為驅動,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根據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務,有針對性地采用案例分析法、項目式教學法、分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全真模擬教學法、現場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使學生獲得與工作任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專項技能。同時,不斷推進形成性考核,改革傳統的學生成績評價方法,考核方式除筆試外,增加口試、答辯、現場測試(操作)、職業技能考核等多種考核形式,實現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相結合,注重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校企協同提升軌道工程實訓基地創新服務能力
在高速鐵路、區域城際軌道、城市地鐵、輕軌等線路設計標準高,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大量使用的新形勢下,以往的原材料檢測服務,基礎工務培訓等陳舊的技術服務已經不適應現代軌道交通建設的需求,因此必須從技術水平提升和貼近企業施工要求入手,提升軌道專業實訓基地的創新服務能力。
(一)校企協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技術的研發應根據行業企業的現實需求,結合軌道行業特點建設互補專業實訓基地。推進系列工程技術服務能力,打造院校、企業在軌道交通高新技術領域的科研開發試驗平臺,為工程新技術實驗提供技術平臺,開展軌道交通應用項目研發、新技術應用測試、新材料研發和生產工藝優化等研發工作。
企業公司依托在校實訓基地建設工程技術中心或研發中心,在高性能工程材料領域可以申報專利,擁有核心技術,軌道專業安排專業教師全職參與企業公司的技術開發,具備一定的研發基礎和實力。軌道實訓基地建成后,校企雙方將進一步加強科研、技術、人才方面的合作力度,使基地研發中心在工程新材料和施工工藝監控領域保持技術優勢。
(二)校企聯合提升服務生產能力
通過實行校企合作,發揮高職院校的應用技術優勢,探索開展大型高新設備維修、檢測、聯合技術攻關等技術服務的新模式。以軌道施工精調等新型施工控制指導項目為載體,發揮學院應用技術優勢,通過建立控制測量系統開發、軌道板、軌排精調測量等進行施工監控指導、隧道安全預警監測系統開發等方式,提高實訓基地社會服務能力,突破傳統的僅依靠常規技術檢測服務、常規技能培訓等較低層次的技術服務。
成立“軌道工程技術服務中心”,發揮自身特長和優勢,通過品牌化的技術服務策略,強化社會服務功能,每年與企業進行技術服務?!败壍拦こ碳夹g服務中心”主要承接軌道施工監控檢測項目,涉及新設備試驗使用、軌道施工精密測量監測、軌道施工自動精調、高性能材料設計施工、邊坡加固設計監控、路基穩定的設計監控、改造及維修等工程領域,企業只需投入少量資金便可在原有設備和人員的基礎上完成材料性能提升,為社會提供軌道工程技術開發服務和高新技術推廣應用的窗口,實現資源共享、服務社會。
建立深度校企合作,依托軌道工程實訓基地協同建設為平臺,充分發揮軌道實訓基地的“教學培訓中心”“創新研發中心”和“產業服務中心”功能,校企協同全面提升軌道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軌道工程專業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穩步提升軌道工程專業水平,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
教育教學、創新研發與社會服務,三者在軌道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發展中相依相存,三者并舉促使軌道專業教育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協同構建軌道專業創新服務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新模式,將使基地的創新技術競爭力更加有優勢,社會服務優勢更加明顯,實現資源共享,更好的為軌道工程建設產業服務。
【參考文獻】
[1] 田洪濱,張俊茹.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提升實訓基地水平[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3)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項目2014年重點項目(2014JGZ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