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七年級語文教學分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學科教學質量期末檢測試卷分析表
學校: 潭門鎮中心學校 班級: 六年級(1)班 班級人數: 42人 科任教師:題序題目考點權重(分值)正確率簡單描述學生的錯誤,并簡要分析原因。下次此類型題出題建議一看拼音寫詞語考學生的拼音和規范書寫能力5分90%書寫不規范,筆順不正確應出些本冊中的重點詞二讀句子,選正確的音、字、義考學生對字的音形義的理解能力3分93%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實在差本題很好的檢測了學生的基礎知識三找出詞中的錯別字并改正考學生對易錯字的辨認能力4分70%大部分學生不理解“稠密”的意思,不能正確改錯題量少,建議多出幾道四形近字同音字組詞考學生辨別形近字能力8分90%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很好地考查了學生對字音字詞的掌握五寫近義詞考學生對近義詞的理解能力6分91%對字義理解不透測題量少,可多出幾道六選詞填空考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與運用4分88%對詞語理解不透,積累不夠難度適中,很好七補充詞語再選詞填空考學生的詞語積累6分82%個別學生粗心寫錯別字,詞語理解不透很好的檢測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運用八句子長廊考學生理解、變換句子的能力8分76%修改符號的運用掌握不透本題綜合性強,很好九根據積累填空考學生對名言警句的積累6分95%部分學生平時不認真背書,或寫錯別字題量少,可多出幾道十課內閱讀考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8分81%部分學生理解能力差,平時不專心聽講難度適中,很好十一課外閱讀考學生課外閱讀能力12分51%學生失分是因為對短文理解太差有一定的難度,考出學生的水平專項分析請寫出本次習作(寫話)分數優、良、中、差的比例,分析學生習作(寫話)的的整體情況。(優點和不足、原因及今后教學改進的幾點方法): 優: 15 %,良 49 %,中 23 %, 差 13 % 優點:學生都能按題目的要求寫作,大部分學生語句通順,段落分明。缺點:部學生寫字潦草,主題不明確,不能達到一定的字數(500字左右)。原因是:平時寫作訓練時,不認真去練習寫作,寫字姿態不標準,詞語積累太少,看課外書較少。改進建議:加大閱讀量,培養正確的寫字要態,寫規范字,重視日記和周記的訓練
下學期教學設想1、班級增設圖書角,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2、重視寫字課的救學,要求學生正確的寫字姿態。3、加強課內知識點的訓練,重視學生的積累 備注請真實地寫出對試卷、教學、教研方面自己的想法。
一、理念與指導
本次試卷命題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個維度來命題,既考查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學生解決問題、欣賞與表達的能力,題型多樣,覆蓋面廣,更加關注課本與生活的聯系,多道試題通過真實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學會運用和轉化課本知識,建立與生活的鏈接。從中老師們發現,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將是以后的命題導向,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本,要從“讀萬卷書”到“行萬里路”、“聽窗外事”。
二、問題與對策
(一)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部分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平時對聽力訓練較少,學生對這一類題型比較陌生,無法在短文中提取關鍵信息作答;二是對于題目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不會在問題中抓住得分點,導致回答問題不完整。
針對以上問題,首先我們決定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對此類題型的訓練,適當把閱讀理解的材料轉變為聽力材料,培養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能總結方法,可以帶著問題再去聽材料,這樣更有針對性;其次是訓練學生讀題和理解題意的能力,能在題目中劃分得分信息,做到不漏答。
(二)基礎積累
1.根據拼音寫漢字。
這道題不是單純的看拼音寫詞語,而是在題目中創設了情景,整段話是一條新聞報道內容,所有生字均為課內會寫字,但是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有別于課本中原有字義的部分詞語,讓部分學生感到有一些難度,導致出現錯別字現象。除此之外,個別學生出現了漢字書寫不認真、字的結構不勻稱、將漢字寫出格、沒有做到橫平豎直、在田字格里未能居中書寫等問題。給閱卷老師的感覺是學生只圖完成書寫,不求認真和字的美觀,書寫的態度不端正。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為要切實抓好識字教學,講解到位,做到一字多義、一字多詞,還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自行歸納形近字、音近字,然后再進行組詞,讓學生在“找”與“寫”中加深印象。教師還應自行設計課后練習,創設運用詞語的語境,讓學生根據句意選取相應的字詞,真正把學和用聯系起來。還要加大力度抓好漢字的書寫訓練,在寫字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書寫示范作用,指導學生把字寫規范、寫美觀,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有關自然現象的詞語,選詞填空。
在“選擇與現在季節相關的詞語”這道題中,學生首先要知道現在是冬季以及冬季的季節特點,其次是要在所給的六個自然現象詞語中選擇完整。部分學生有漏選和錯選的問題。今后在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對于詞語的理解,讓孩子會讀,會認,還能放在具體的語境中會用。
3.照樣子,寫句子。
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課文的理解和單元要素的落實,四單元的人文要素是“熱愛家鄉,體會家鄉之美”。四篇課文都是介紹祖國山河的秀麗壯美,在學習過程中可用“真是個好地方,因為 。”這樣統一的句式幫學生們概括總結。
仿句一:日月潭真是個好地方,因為。這一句考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學習,學生知道日月潭美在形狀,美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天氣狀況下的不同景色,美在群山環繞、樹木茂盛、風光秀麗、有許多名勝古跡。只要能概括回答其中一點便可得分,這一題得分率較高,個別學生存在錯別字現象。
仿句二:太原真是個好地方,因為。這一句考察單元人文要素的落實,從課文熱愛祖國山河遷移到熱愛自己的家鄉太原,首先要求學生對本土太原有所了解,二年級的孩子在這一方面比較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多加引導,可以開展相應的地方課程教學,也可以布置更具有生活性的實踐作業來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關注身邊事情的能力,把知識學活,會遷移,會運用。其次是訓練學生組織語言時要把句子寫完整寫通順,在平時課堂回答問題時有意提示,在寫話訓練中常提要求,讓學生們形成說完整話寫完整句子的意識。
4.句子樂園(默寫)。
試卷中考察課文內容的背誦已經不是給出上句默寫下句這種簡單的形式,而是會給出一個情境,先讓學生思考在這個情境中應該默寫的是哪一句詩或哪一段課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句義講透徹,尤其是古詩文的學習,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畫面感,可以是直觀地給出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加深印象,也可以是運用優美豐富的語言描述出來,還可以是通過小練筆或口頭訓練,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些方法都能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去背誦便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快樂讀書吧。
二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的教學要點是“認識書的封面,知道書名和作者”,這是學生認識書的基本常識,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拿到書時先觀察封面,其中字號最大、字體最醒目的便是書名,在“/著”前面的是作者姓名,在封面靠下居中的位置的是出版社名稱。本題得分率較高,只有個別學生存在錯別字現象。
本題的另一個考察點是對于書中主人公形象的認識,這考查了學生的閱讀積累和形象分析能力,不僅要讀過這本書,還要讀懂書,從書中提取信息,轉化成簡單得語言表述出來,用幾個詞或一句話概括這只貓的形象和特點,部分學生回答的不理想,一是因為沒有認真讀過這本書,二是不會用自己的語言概述,三是在理解轉述語言上還存在偏差。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閱讀感悟
在《狐貍孵蛋》這篇短文中,一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對“狐貍孵蛋方法”的考查,這篇閱讀相對比較初級,只要學生多讀幾次,就會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第二個問題是對課文《狐貍粉奶酪》和本文中的不同的狐貍的形象特點進行概括。本學期在第八單元的教學中我們學習了兩篇關于狐貍的課文,其形象特點都是狡猾、奸詐、陰險,學生難免會形成思維定勢,認為只要是文學作品中的狐貍都是反面形象。而《狐貍孵蛋》這篇童話就給出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一只善良、有愛心的狐貍。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更廣闊的思維和敢于質疑的精神。
(四)寫話
寫作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始于應用文寫作,因為應用文的行文內容非常簡潔明了,而且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和寫作框架,因此比較適合剛開始接受寫作訓練的二年級學生。“留言條”是最貼近生活,最方便簡單的應用文類型之一,上面三個寫作目標看似不難,但是卻無一不蘊含了重要的基礎寫作技能。這里首先需要掌握留言條的格式,比如“稱呼”與“署名”的位置,正文的段落格式等寫作細節;其次要對基本的社會關系和稱謂有基本的認知,以及能否根據人際關系的遠近親疏來正確稱呼他人和署名的能力;最后考察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本題主要存在的失分情況有有以下四點:一是審題不清,部分學生在寫話答題前,沒有仔細閱讀題目當中的對話,弄清寫留言條的語言情景,導致沒有提取出關鍵信息;二是不能根據題目當中的對話展開適當的想象,將事情的前因后果梳理清楚;三是個別學生對留言條的格式掌握不扎實;四是極個別學生語義不通順,有馬虎寫錯字的現象。
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加大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的培養,教會他們觀察事物,觀察生活,創設寫作氛圍,提供寫作素材。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表達,寫出真情實感。同時還要注重寫作格式的規范、整齊。
一、校本作文教學體系的設定
作文教學具有嚴格的教學內容、特定的教學方式以及規范的教學要求,是語文學科中與閱讀教學相聯系但又相對獨立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作文的教學應當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的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文學科體系的構建;二是中學各年級作文教學系統的構建。
所謂作文學科體系主要是指教師教給學生的和寫作文有關的語文專業知識、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思維等知識;所謂各年級作文教學系統是指初中三個年級不應該各自為戰,而是應該整體構建作文教學的體系,各年級應有明確的分工,明確各個年級所應當完成的任務,低年級應當為高年級打好基礎,高年級應當及時向低年級反饋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做好教學的銜接工作。
二、作文學科體系的內容
作文考察的是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所以作文學科體系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完整的體系,根據寫作實踐的要求,可以明確作文學科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語文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字詞、成語、短語、句子、名言警句、詩詞、名家名篇以及鋼筆字等。
2.語文專業知識。主要包括標點符號、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漢語語法、文體知識等。
3.作文寫作要求和評分標準的把握。
初中作文的寫作要求和評分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感情真摯(2)結構完整,條理清楚(3)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充實(4)寫簡單的議論文,做到有理有據(5)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6)語言通順,不寫錯別字(7)正確使用標點符號(8)書寫規范、整潔。[1]
準確把握作文寫作要求有助于學生在作文學習和寫作的時候對自己進行有效的監控,并以此來檢驗、修改自己的作文,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朝著符合寫作要求的方向去努力,進一步提高自己作文的質量。
4.寫作技巧訓練
作文的寫作技巧主要包括審題的技巧、選材的技巧、擬題的技巧、開頭的技巧、布局的技巧、結尾的技巧等等。技巧的掌握有助于幫助學生熟練的駕馭作文的寫作,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
5.寫作思維和寫作習慣的培養
為了教學生寫好作文,我們應該著重抓好以下幾種思維能力系統的培養:觀察能力、回想能力、聯想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培養學生晨讀大聲讀書的習慣、課上認真習作的習慣、課下記筆記的習慣、平時閱讀的習慣、修改作文的習慣等。
三、作文教學體系的構建
初中三年各個學段的分工應當具體明確并且上下銜接,成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目前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各年級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沒有把作文教學當成一個整體的任務來完成,這直接導致了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有一部分內容被多個教師重復的教,即“重復勞動”現象;二是,一部分作文寫作的知識沒有教師去教,即“無人勞動”現象。
造成這兩個現象主要有這樣三個原因:每個學年都分班以及更換教師;三個年級沒有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各年級教學任務分工不明。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措施:
1.初中學校應保持班級和任課教師的穩定性。
很多學校出于各種原因,會在某個時期進行重新分班,這導致學校需要重新安排任課教師,最終的結果是不同的語文教師又要面對不同的班級和學生。雖然各個教師在總體的教學進度上是相同的,但是在細節方面卻有很大的差異,就拿作文教學來說,有些教師講了作文學科體系的一部分知識點,一些教師沒講;或者一些教師講了這一部分知識點,另一些教師講了另一部分知識點。那么就對下個學年的任課教師帶來了麻煩,最后只能是重新再講一遍或者干脆不講。
任課教師的流動也造成了作文教學缺乏系統性,造成教師流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為了保證整個教學的連貫性,學校要盡量保證任課教師人員的穩定。在發生教師更替的情況時要確保做好接任教師與離任教師工作的交接,使接任教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熟悉作文教學體系以及整個教學進度。
2.三個年級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反饋機制。
在作文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各自為戰”的情況,因此,各個年級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交流機制,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行集體備課和教研,由三個年級的全體語文教師進行作文教學專題交流,以此確定各年級的教學分工、確定教學進度、交流教學經驗等等。
3.各學年作文教學任務分工要合理清晰。
各學年的教學任務分工是初中作文教學體系構建的重點,應當充分分析語文教學標準的要求,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結構,了解本校的實際情況,以此作基礎,明確各學段的教學任務和教學重點。下面針對教學任務的分工提出一點看法和建議:
第一,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過程,也是語文教學的本體工作,各個學段完成各自的任務即可。
第二,七年級上學期進行標點符號和修辭方法的重點講解和練習,這兩個方面的知識是作文寫作的基礎。作文寫作要求和評分標準應當在七年級第一次作文習作時就進行講解,并在歷次習作中進行強調,以使其深入到學生的寫作思維當中,內化為學生的寫作自覺。
第三,七年級下學期進行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的系統講解和練習。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不僅應當進行專題講解,而且還要在日常的教學中結合相應的課文進行鞏固,以使學生達到熟練掌握、熟練運用的程度。
第四,八年級重點進行漢語語法的講解和練習。
漢語語法在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自成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詞類、短語、句子成分、句類、句型、常見的語法失誤、復句、句群。其中標點符號作為語法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可以單獨作為一個部分來講解。
將語法知識分解成以上幾個模塊,根據各個模塊的內容多少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將其分成兩個部分在上學期和下學期進行集中講解。
四、作文教學體系建設的反饋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