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血透護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臨床資料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發生低血壓,125例次發生心率失常,265次發生高血壓,90例次發生肌肉痙攣,20例次發生管道凝血,5例次生出血癥狀。全部透析病例均使用碳酸氫鈉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100ml~260ml,誘導透析2h~3h,維持透析4h。
1.2方法根據原因有針對性的處理和改變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預防透析急性并發癥。
2結果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3例,男132例,女71例,年齡12歲~85歲,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發生低血壓,125例次發生心律失常,265次發生高血壓,90例次發生肌肉痙攣。經積極處理后低血壓的495例次血壓升高,可繼續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壓持續,需結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癥狀消失,29例癥狀持續,需結束血透;高血壓的210例次血壓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壓下降不明顯,85例次肌肉痙攣癥狀消失,5例次肌肉痙攣持續,需結束血液透析,20例次出血癥狀及5例次凝血癥狀均可繼續透析。
3原因及護理
3.1低血壓低血壓是最常見的并發癥,指平均動脈壓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縮壓降至90mmHg以下,它可引起身體不適、血液通路阻塞、增加死亡率,常見的原因有:超濾量過多超過心血管的代償,透析患者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3];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不全,出現心力衰竭;血液經過透析機后,血漿滲透壓及細胞外液容量下降,但患者血管自我調節功能減弱,血管舒張因子(腺苷、NO等)釋放導致血管擴張;透析前服用降壓藥。護理:控制脫水速度,防止脫水過量,需確定合適的干體重,控制透析間期體重的增加不超過干體重的5%,減少透析過程的脫水量;改變透析模式,對老年、心血管不穩定、經常發生低血壓的患者采用高鈉透析、序貫透析、血液透析濾過。對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多適當增加透析次數和時間;加強血液透析治療時生命體征的觀察,患者可能出現頭暈、眼花、冷汗、便意等高度提示低血壓,需加強觀察,及時發現,出現低血壓時應立即減慢血流量、關閉超濾,非糖尿病患者須迅速給予50%葡萄糖、高滲鈉,必要時給予升壓藥物或結束透析;合理使用降血壓藥物。容量依賴型高血壓由于超濾脫水,血液可能降低[4],因此,透析前停服降壓藥1次或減少劑量。
3.2高血壓主要是因水鈉潴留容量負荷過重,腎素活性過高所致,故護理主要讓患者知道自己的干體重,嚴格控制液體的入量,特別是患者不遵醫囑,隨意服用中草藥盡量避免,須低鈉飲食,按醫囑合理使用降壓藥物。
3.3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患者有心臟疾患史,未很好控制;電解質紊亂,出現高血鉀居多,低血鉀也經常出現。護理:積極治療原有心臟疾病,嚴格控制出入量。尿少患者嚴格控制鉀的攝入,香蕉、蘑菇、堅果類含鉀特別多,需特別注意。低鉀者按醫囑補充鉀,密切觀察尿量,保持鉀的平衡。按醫囑服用消心痛等。
3.4肌肉痙攣常見原因:過度超濾,使用低鈉透析液。護理:對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多的患者,增加透析次數和時間,避免超濾脫水過多過快,導致透析患者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有必要時采用高鈉透析,給予泵前輸入生理鹽水、50%葡萄糖等。
3.5凝血癥狀常見原因為血流量過小,肝素用量不足,手臂外露血管收縮造成回流障礙,高凝血狀態等造成,故須保持循環管道通暢,開始透析時要嚴密觀察血流量,有高凝傾向的患者可增加肝素用量。如血液過度濃縮,可適量增加患者飲水量,在透析中注意肢體保暖,患者出現寒顫要及時處理。
3.6出血透析中出血可分為體內出血及體外循環管道漏血,體內出血大多數發生在血透導入期的新患者。發生此癥狀應減少肝素用量,加強透析,改善尿毒癥,透析結束時采用等量的魚精蛋白靜脈注射對抗,或使用進口低分子肝素,如Fragmin和Fraxiparince。嚴重者使用無肝素抗凝血透析法,須注意增加血流量運行速度,每分鐘達到250ml~300ml,或間歇性以生理鹽水沖洗管道,避免在透析中進行輸血或靜脈營養輸入,及時觀察血路運行的狀況、透析器及血路管道血液有否變黑等[5]。在血液透析過程中,這些急性并發癥的發生,輕者造成患者痛苦,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密切觀察透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并發癥并及時處理極為重要,是確保血透的順利進行,有力地提高透析質量,降低透析中死亡率。醫務人員應給予患者及時的心理護理,教育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指出尿毒癥在現今醫療水平下治療的存活率是很高的,并做好家屬工作,以樂觀飽滿的情緒配合醫務人員戰勝疾病。
參考文獻:
[1]葉任高,沈清瑞.腎臟病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02.
[2]崔敏,李群,熊云春,等.血液透析中急性并發癥的原因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04,3(10):568.
[3]PietroZucchelli:DryWeightinHemodialysis.VolemicControl[J].SeminarsinNephrology,2001,21(3):286290.
[4]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壓的發生機制[J].醫學綜述,2000,6(2):9193.
[5]左力,王梅.血液透析治療的急性并發癥及處理[J].中國全科醫學,2004,7(16):11091110.
[摘要]目的:探討血液透析發生急性并發癥的相關因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方法:針對性的處理和改變血液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預防透析急性并發癥。結果: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520例次發生低血壓,125例次發生心律失常,265例次發生癥狀性高血壓,90例次發生肌肉痙攣。20例次發生管道凝血,5例次發生出血癥狀。經積極處理后低血壓的495例次血壓升高,可繼續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壓持續,需結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癥狀消失,29例癥狀持續,需提前結束血透;高血壓的210例次血壓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壓下降不明顯,85例次肌肉痙攣癥狀消
熱量:為保證蛋白質有效發揮作用,每天應攝入充足的熱量。主食的熱量以5~6g/(kg•d)為宜。
補鈣:血液透析患者還應補充鈣劑,每天需1000~1500mg,因患者活性VitD缺乏以及機體對活性VitD作用抵抗,鈣水平容易隨病情變化而變化。故應在嚴密監測血清鈣水平條件下補充足夠的鈣劑和VitD。常用的藥物有維生素D3或羅蓋全,1.25羥骨化醇等。
補充水溶性維生素: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丟失水溶性維生素,加上限制高鉀、高磷食物等因素,水溶性維生素的攝入量也相應下降。故血液透析在除補充維生素豐富的主食外,還應有計劃地配以綠色蔬菜。如將綠葉蔬菜浸泡0.5h以上,去掉根、莖類蔬菜的皮,不吃菜湯等。此外,還應輔予藥物補充,以B族維生素和葉酸為主。
限制鈉、鉀、磷的攝入:給予低鹽飲食,血液透析患者每天可進食4.5g左右,若伴有高血壓、水腫等,則應低于3g/d,防止因進鹽過多而引起口干,攝水量過多導致水鈉潴留而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尿毒癥患者,由于腎功能不全,排鉀能力下降,血鉀升高,故應限制鉀的攝入,以免加重高鉀血癥。橘子、葡萄、香蕉、花生含鉀量高,應盡量不吃,水果中橙子、蘋果、梨、西瓜、大棗等含鉀量也較高,因此,水果宜少食。磷過高易導致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代謝性骨病,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嚴重并發癥。高磷食物有奶制品、蛋黃、動物內臟、蝦仁、花生、堅果類、豆制品和湯等。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診于本院的200例終末期腎衰竭且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男76例,女24例;年齡28~67歲,平均年齡(45.28±6.16)歲;慢性腎炎、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分別為60、25、15例。對照組:男75例,女25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5.93±6.04)歲;慢性腎炎、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分別為55、30、1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以及病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風險因素分析
1.2.1.1患者的風險因素
患者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①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如消化系統出血等;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狀況,如抑郁、焦慮以及絕望等;③隨著維權意識的日益提高,患者給醫護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1.2.1.2醫務人員的風險因素
醫務人員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①傳染病風險。實際操作中有被血源性傳播感染的風險;②環境因素。血透室人流量大,再加上通風不良,為病原體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有力條件;③體外循環系統風險。如護理人員沒有固定好穿刺針,發生脫落,從而導致患者失血。
1.2.2護理管理措施
1.2.2.1加強法律學習,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關于健康體檢以及安全防護的培訓,組織學習護士管理法、輸血法以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從而培養出懂法、守法、專業素質過硬的現代透析護理人員。對于透析護理人員而言,應做好巡視工作,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不允許擅自離崗,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醫療糾紛。
1.2.2.2規范操作,明確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
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包括透析護理告知制度等)以及操作流程,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通過各司其職以及團結協作為血透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建立健全透析護理人員的考核制度,為通過考核的透析護理人員頒發合格證,同時禁止無證上崗的發生;除此之外,要求護士長重視和加強風險監控,如結合實際制訂風險預防及處理預案。
1.2.2.3做好護患溝通工作,營造和諧護患關系
血透患者普遍缺乏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因而容易滋生各種心理問題。所以,護理人員應做好護患溝通工作,營造和諧護患關系,從而盡可能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如緊張、焦慮以及抑郁等。及時發現抑郁患者,對其病情以及心理進行全面且準確的評估,通過溫馨的語言和友好的肢體動作來關心和安慰患者,改善患者的負面心態,從而幫助患者擺脫抑郁的困擾。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25,P<0.05)。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5%優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9,P<0.05)。
3討論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終末期腎病患者選擇血液透析治療,相關調查顯示,超過80%的尿毒癥患者選擇血液透析這一治療方式。血液透析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的操作,再加上風險系數較大,所以,如何規避血液透析中的風險便成了醫學界的研究熱點。對血液透析中的風險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對策,能夠有效保障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5%優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