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學教學中層次教學的嘗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目標要切合實際,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目標必須按學生不同水平來確定。對A生要求高些,對B生要求中等偏低,對C生只要求最基本的。如平方差公式這節內容,對A生要求掌握形如(a-c+b)(a-b+c)之類題目的解法;對B生要求掌握形如(-a-b)(b-a)之類題目的解法;對C生只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套公式(a+b)(a-b)之類的題目。實踐證明這是切合實際的。在教學中,要著力讓學生切實掌握教材重點。所謂重點,就是能承前啟后的關鍵性知識。如平行線的性質這一節,已學過的知識有:平行線的定義、平行公理、平行線的判定等。新知識只是平行線的性質,這就是重點。A生閱讀完教材后,要說出已知給出什么條件,根據已學過的什么知識推出平行線的性質;B生對平行線的性質的推出,要給以啟發: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哪兩個角是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C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則讓他們自己畫幾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用量角器量出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兩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多少度?從感性上得出平行線性質后,再給以一般性的推證,他們就能較容易地掌握這些性質。對教材中的難點,常采用的突破方法是逐步解決、分散難點、降低難度等。用哪種方法,因教材和學生而異。如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證明是比較難的,課前應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ABC中,D、E分別是邊AB、AC的中點,聯結DE并延長到F,使EF=DE,聯結CF。求證:(1)DF=BC(A生做);(2)四邊形DBCF是平行四邊形(B生做);(3)△AED≌△CEF,四邊形DBCF是平行四邊形(C生做)。通過這題鋪墊,本節課的難點就分散了。
二、課內練習要有針對性,要解決問題,課外作業要有實效
課堂練習的內容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論怎樣的練習,都要有針對性,都要使各層次的學生得到培養和提高。對已學過的知識要通過有計劃的復習性練習加深記憶、理解和運用,每節課都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復習性習題,最好能與引入的新課結合起來,習題的深淺程度因人而異。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節,用三個層次的習題復習舊課并引入新課:課外作業不宜過多,但要精。課前教師應備好習題,衡量好作業的分量。按三個層次來布置作業:C生做類似課本隨堂練習的作業;B生做類似課本課后習題的作業;A生做類似課本章節復習題的作業。這里所說的作業不宜多、分量適中,是指各個層次的學生一般能在25~40分鐘內獨立完成。
三、教學組織要嚴密、緊湊
每節課40分鐘,要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教師要珍惜每一分鐘,使每一分鐘的活動都有意義,教學組織就要嚴密、緊湊。課前檢查學生是否已做好上課的準備工作,不許學生在上課時借東西。教師要把自己的講授時間壓縮到最低。講授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語言精練、板書有序,盡可能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活動。
為了節省時間,書本以外的習題教師應在白板上呈現。每一部分的時間分配及某一部分出現了問題如何處理,都應事先進行預設。課內三類學生的活動,除了小部分是共同的以外,大部分是不同的,課前要做好籌劃和安排。如前面所講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課,既復習了舊課又引進新課的練習,全班學生同時做,C生口答,B生和A生各一人板演,其余學生自己做,最后利用板演題目引入新課。這樣的教學,開始時學生可能有些不習慣,但經過一段時間就會適應了。綜上所述,在教學中,若能長期堅持上述做法,將會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與此同時也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作者:尉景興單位:吉林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