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數學教學模式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商品經濟快速發展使得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首先介紹了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數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之后提出了具體的改革內容以及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教學模式;分層立體化;以生為本;考核方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增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為了更好的適應各個層次、各個級別的社會需求,各個高校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眾化教育模式轉變,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運而生,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弊端
大學數學是高等教育重要的公共基礎課,也是通識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創新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扎實的數學基礎。[1]但現有的大學數學教學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一)教學僵硬化現階段絕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學數學教學主要以理論講解為主體,教師只是機械地介紹數學理論知識,教師與學生都沉浸在大量的數學證明、數學推導、數學計算中,而沒有聯系實際,沒有重視應用。大部分同學只知道數學題怎么算,但是不知道這樣的數學計算對實際有什么應用,尤其是對自己的專業有什么應用。因此很多學生都不愛學數學,也學不好數學,覺得學數學無用。
(二)學習被動化傳統的大學數學課堂教學以灌輸為特點,實際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動地位,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味地傳授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知識內容,而不管學生接受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所講的內容,老師說的都是對的,書上寫的都是對的,養成了全盤接受現有知識經驗的學習習慣,缺乏質疑精神。
(三)考核單一化目前高等院校的數學考核方式基本上都是閉卷考試,即學好學壞全看最后一張期末考試卷。這就導致了學生在上課時不好好學習,最后期末考試的時候臨時抱佛腳,突擊式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沒有辦法學好數學的,更不用說通過數學學習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邏輯推理、創新實踐等各種能力。傳統的數學教學使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而科技飛速發展的新時代需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人的發展需要實踐,脫離實踐的學習只是一紙空談。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不適應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進行數學教學模式改革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2]
二、數學教學模式改革
筆者通過多年實際教學經驗的總結,針對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弊端,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如下三個方面的改革。
(一)建立分層次立體化數學教學模式突出“應用”是應用型本科教育培養的核心,也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學定位和辦學立足點。在人才培養中突出實踐,強化應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互融合的過程。數學教學更應突出應用性與實用性。數學教師應與專業教師溝通交流,并進行社會調研,及時了解專業發展對數學內容的新需求。兩類教師進行合作,準確按照不同專業的學生對數學知識和能力的不同要求,分類設置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使數學教學符合專業類別劃分,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數學的不同需求,從而建立分層次立體化的數學教學模式。[3]同時,數學教師要根據專業需要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材的編寫。現有的教材大都重視理論的嚴謹性與科學性,而忽略了實用性,不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相差甚遠,學生覺得學習數學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毫無用處。因此,教師在編寫教材時應突出專業的特點和特色,突出實用性,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數學素養與創新能力。
(二)建立“以生為本”的數學教學方式葉圣陶先生提出的著名的觀點“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生是生命體,知識也是生命體,我們不能只是為了“教”而“教”,而是必須以“不教”為目的而進行“教”。[4]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數學課堂上要樹立以“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教師要由教的“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共同體”,這樣才能實現“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數學教學方式應該是“以生為本”的主動性、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把學習的權力交給學生,把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過程的舞臺,讓他們在質疑問難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悅。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自身的知識和潛能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逐步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應用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數學考核方式學院培養的應是綜合素質較高、適用面較寬、技術應用能力較強的應用型人才,而不是只會答卷的考試型人才。應建立多元化的數學考核方式,加強平時考核力度,變期末一次終結性考試為全過程的行程性考核,實現教學的步步為營,逐級扎實推進,從而避免學生學習的前松后緊和期末一次決成敗的局面,減輕學生期末考試壓力,從單純考核知識過渡到知識、能力、素質并重。
三、數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針對“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應用能力為主線”的教學目標,建立適合應用型人才的數學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其綜合素養,更有利于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對高校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對學生應用型的數學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為核心,注重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生存發展所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習過程,同時要在該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應用型的數學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能夠對事件進行推理、判斷,從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對高校建立應用型的數學教學模式,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數學教學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度,優化大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同時,應用型的數學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擁有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素質強、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對高校的未來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對國家國家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對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國家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一個國家的教育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重要依據。無論在什么時代,教育都是一個國家發展中的重中之重。然而,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如何,關鍵看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培養目標是否得到很好的實現。建立應用型的數學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國家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完成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達到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性國家戰略目標,對國家在世界領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秀穎,田國華.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數學課程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0).
[2]郭學軍,袁德有.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3).
[3]李寶萍.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2,(16).
[4]湯宇.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電子世界,2013,(2).
作者:高珊珊 單位:遼寧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