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居委教育目標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見》和各級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和“全省爭先、蘇中領先、蘇北率先”發展定位,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廣泛開展社區教育,推進全民終身學習,努力提高社區全體成員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在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總體目標
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快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實施意見》、《關于加強繼續教育工作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意見》和我市《“十二五”期間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意見》要求,以“內涵發展、層次提升、品牌打造”為目標,以爭創省級社區教育示范區為抓手,積極整合和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努力把社區教育打造成終身學習的有效平臺,基本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年內,城、鄉居民參與社區教育活動人數分別不低于總人口的50%和40%,從業人員年培訓率達50%以上。創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鎮1個、省級鄉鎮社區教育中心1所、省級居民學校5所、市示范性居民學校14所。大力培植“社區教育超市”、“社區居民學習日”等品牌。
三、工作任務
1、提供豐富培訓“套餐”,滿足村(居)民學習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以項目為抓手,以培訓為重點,以活動為載體,切實開展各類社區教育培訓活動。修身益智培訓。面向社區居民大力開展公民道德、民主法制、文化藝術、知識技能、生活常識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實用技術培訓。緊緊圍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目標,幫助農民掌握農業生產新知識、新技能,農民培訓率達30%以上。勞動力轉移培訓。圍繞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城鎮化發展,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年培訓10000人次。信息技術培訓。重點培訓村組黨員干部、農民經紀人、致富骨干等對象,年培訓4000人次。新市民教育。開展進城務工人員、失地農民和外來流動人員等對象的培訓,幫助掌握就業本領,拓展發展機會,提高生活質量,提升文明素質。老年教育。發揮老年社會組織作用,探索開發文化藝術、科學知識、時事政治、養生保健等老年教育課程,不斷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讓老年人有教、有學、有為、有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依托德育學校和鄉村少年宮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校外素質教育,把德育學校和鄉村少年宮建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陣地、文體活動的平臺、科普活動的場所。
2、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社區教育不斷取得新成效。全力打造社區教育四大公共服務平臺,增強服務功能,提高培訓效果,吸引居民廣泛參與。打造培訓陣地平臺。推進市社區培訓學院、鎮社區教育中心和居民學校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三級社區教育主陣地作用。積極創建省級居民學校和市示范性居民學校。打造數字化學習平臺。籌建“學習在線”網站,加入省社會教育在線學習聯盟,建設終身學習資源網上超市。加快構建數字化學習網絡,實現與市內外各類學習網站的互聯互通,促進社區教育內容、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拓展社區居民學習空間,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為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提供便捷的學習平臺。打造課程建設平臺。根據我市產業結構特點和居民學習需求,引進相關課程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訓項目和教材。推動社區教育內容向多樣化、系列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增強實效性和針對性。打造實踐示范平臺。加強省、市級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建設,向建設高水平農科教結合富民示范基地發展,努力把基地建設成農民生產實踐的平臺、技術示范的窗口。發揮基地普及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推動農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作用。
3、創建學習型組織,推進學習型縣(市)建設順利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基礎性工程。統籌規劃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以點帶面逐步形成規模,努力推進學習型縣(市)建設。創建學習型機關。充分發揮黨政機關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結合實際,編制實施學習型機關創建規劃,引導機關干部繼續學習、終身學習。圍繞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習內容,創設學習載體,創新學習形式,健全學習制度,不斷提升機關干部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養、業務技能和學習能力,努力建設適應時代要求、人民群眾滿意的學習型機關。創建學習型單位。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突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效能提高要求,深入開展各類培訓和學習活動,提高廣大員工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倡導終身學習理念,調動員工學習積極性,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不斷增強企事業單位的核心競爭力與綜合實力。創建學習型社區。充分發揮社區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基礎作用,以提高居民素質和增進社區和諧為目標,組織開展適合各類人群的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居民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努力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創建學習型家庭。充分發揮家庭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參與作用,以提高家庭生活質量為目的,引導家庭成員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促進家庭成員共同學習、相互學習、自我學習、共同發展。年內,全市創建學習型組織150個、學習型家庭400個。通過每年的創建活動,使學習型組織占社區內各類組織的比例逐步達到40%以上。
4、實施新型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的創業致富能力。統籌利用各類教育培訓資源,認真組織實施農村人才工程、現代農民教育培訓工程。按照教育部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聯系點建設要求,努力培養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守法紀、講文明、會生活”的新型農民。完善新型農民培養培訓各項管理制度,健全培訓檔案資料。根據我市制定的新型農民培訓標準,按照“精英型、骨干型、普及型”的基本思路,實行新型農民培訓分層推進、分步實施,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培訓工作,每年組織各鎮總人口1%左右的人員參加培訓。使用好新型農民學習手冊,詳細記載新型農民成長過程。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合理安排培訓內容,靈活安排培訓時間,努力提高培訓質量,積極創新培訓方式,確保培訓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通過培訓,幫助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生產技術,了解市場信息,增強經營能力,提高生活質量。結合我市產業結構特點和農民學習需求,編寫新型農民培訓系列讀本。注重培植典型、宣傳典型,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5、加強組織協調,發揮社區教育在推進民生幸福工程中的作用。各鎮(區)、市各相關職能部門要把加強社區教育工作、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將社區教育工作納入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納入對部門、村居年度工作考核。市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積極支持社區教育工作,形成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合力,為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服務。各鎮(區)要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統籌教育、農業、勞動、文化、計生等部門培訓資源,加強各類培訓的統一協調和管理,發揮鎮社區教育中心和居民學校的培訓主陣地作用,努力滿足社區建設和社區居民的需求。社區教育經費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加強社區教育專兼職人員和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與管理。健全社區教育督導評估機制,加強考核檢查。營造良好氛圍,多渠道、多形式宣傳社區教育和終身教育思想,提高社區成員對社區教育的認知度、認同度;整合社會資源,提高學習資源的利用度和共享度;堅持活動開展,提高全民終身教育學習的參與度和實效度;開展理論和實踐研究,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