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產業發展的低碳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林業產業發展現狀黑龍江省森林資源豐富,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天然生態屏障,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全省林地面積20803萬hm2,活立木總蓄積量176億m3,森林覆蓋率457%;森林培育年凈增林木蓄積5000萬m3以上,年生產木材315萬m3,為林業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6]。從文獻[6]可知:1)國家實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以來,黑龍江省森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其林業產業涵蓋所有的三次產業。林業第一產業主要包括以林木的培育和種植、木材和竹材的采運、經濟林產品的種植與采集等為代表的5個行業,林業第二產業主要包括以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葦制品等制造業為代表的6個行業,林業第三產業主要包括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等5個行業。2)2009年,全省實現林業產值641億元,與2000年的152億元相比,年均增長173%;2010年,全省實現林業產值766億元;2011年,全省林業產值更是首次突破1000億元;2012年全省實現林業總產值1203億元,同比增長20%。3)林業三次產業的產值結構為382:468:15;木材加工業年創產值5605億元;森林綠色食品產值1881億元,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森林生態旅游業產值178億元。4)依托林業產業的就業人員200余萬人。5)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產業鏈各環節運轉,促進了生態建設,拉動了經濟增長,增加了職工和林區農民的收入,為林區社會和諧穩定及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6)當前,黑龍江省林業產業重點發展低碳產業、林漿紙產業、林果產業、以黑木耳為重點的森林食品產業、北藥產業、以家具為重點的木材加工產業和對俄合作開發等7項產業,并確定省級林產品加工業項目68個,總投資46527億元。
1.2林業產業存在的不足黑龍江省林業產業規模小,林業產值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比重小,絕對值僅高于漁業。2003年,林業產值占農林牧副漁業總產值比重僅為654%,2011年這一比重減少為341%[7]。表明林業產業發展速度滯后于其他產業,體現了林業產業發展的弱質性。2003—2011年間的農林牧副漁產業產值變動情況如表2所示。林業產業發展乏力不僅體現在產值方面,還體現在具體的產業活動方面,諸如人工造林面積、幼林撫育作業面積等多數指標呈下降趨勢。營造林面積的減少必然影響到林業產業的規模和產值。換言之,黑龍江省的多項林業產業活動不活躍,使得林業產業總體缺乏活力。黑龍江省2004—2010年部分林業生產情況如圖1所示。此外,林業產業發展的資源基礎面臨重大調整。2014年,國家林業局下發《關于切實做好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試點工作的通知》(林資發[2014]3號),要求龍江森工、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采伐。由此,黑龍江省林業第一產業中的森林資源培育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第二業將陷入生產原料供給不足的危機,第三產業將得到新的關注。
2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對策
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的發展應遵循低碳經濟的內在要求,致力推動資源合理利用和低碳經濟發展,促進生態保護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為此,應繼續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加速發展綠色林下經濟產業、探索發展碳匯業、發展外向型經濟,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與引導,構筑以生態為主導的現代林區綠色產業體系。
2.1優化布局林業產業內部結構黑龍江省林業產值占社會經濟比重整體呈下降趨勢,且增速放緩,深層原因在于產業結構不合理。因此優化林業產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優化產業結構應遵循“淘汰落后產業、提升傳統產業、主攻新興產業”的發展思路,挖掘林業產業的附加值,培育林業綠色增長示范企業。具體而言:1)應加大第一產業中的森林資源繁育投入,促進森林資源增長和質量提升,夯實林業產業和低碳經濟發展的資源基礎。由于黑龍江省屬于國家森林商業采伐禁止區域,發展森林培育業,應發揮中央和地方財政為主要支持的投入機制,有針對性地擴大第一產業比重。2)對資源使用量相對大的第二產業,如板材加工及造紙業,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過產業布局限制過量發展,通過節能減排保護環境。鑒于區域可能出現的資源預算,應適當降低第二產業的比重。3)對于低能耗高產出的第三產業,諸如森林旅游業、林區文化產業,應給予大力支持,快速提高第三產業比重,為第二產業中可能出現的剩余勞動力轉移提供就業機會,促進林業產值的提高。
2.2加速發展綠色林下經濟產業黑龍江省具有獨特的林下經濟資源基礎,可以支撐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和加工、森林旅游為主的林下經濟產業。1)在林下種植方面。黑龍江省的黑木耳種植產業正在形成,可將其成功經驗予以復制,用作發展林下參、刺五加、刺嫩芽等林藥和林菜產業。2)在林下養殖方面。黑龍江省有成功的林蛙產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可將林蛙產業發展成功經驗推廣發展其他林禽、林畜產業,利用好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推廣人工管理與野外放養相結合的發展模式。3)在相關產品采集方面。黑龍江省成功發展了藍莓等產業,但在加工方面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應致力于解決產品保鮮、保質和長途運輸等瓶頸問題。4)在森林旅游方面。近年來,黑龍江省的林區旅游呈現井噴性發展,應繼續保持現有發展速度,打造名優特色品牌,拓展旅游產品鏈和附加值,確保旅游活動與當地生態承載力相一致,促進旅游市場與林下經濟產品市場的融合,爭取早日實現綠色林區經濟。
2.3探索發展森林碳匯業黑龍江省發展森林碳匯業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黑龍江多數林業生產指標呈下降趨勢,林業產業需要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森林碳匯(ForestCarbon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研究表明,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是未來30~50年經濟可行的重要減緩措施。目前,我國提供的碳減排量占全球市場的30%,碳匯業正在成為新型產業,有助于幫助森林資源豐富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模式轉型[9]。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我國企業也將面臨碳配額購買、碳關稅、碳準入、碳審計和信息披露等諸多發展阻礙,因而碳匯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增強固碳能力方面講,森林的生長量比總蓄積量還顯得重要。黑龍江省森林資源處于快速恢復和增長時期,生長量快速提高,具有顯著的固碳能力,體現了發展碳匯業的可行性。在探索發展碳匯業時,應著力探索建立碳匯交易市場,并構建高效運行的市場機制和收益公平的分配機制。
2.4努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黑龍江省擁有逾3000km的邊界線,是中俄貿易重要的橋頭堡。鑒于省域資源與經濟現狀,黑龍江省應大力發展外向型林業經濟,加快“走出去”和“走回來”的戰略實施步伐。1)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方面,要積極了解世界林業產業發展的動態信息,掌握世界森林資源和林產品市場動態變化,拓展國外森林資源和林產品市場。通過境外營林業投資,打造國外工業林原料基地,以有效緩解和消除省內森林資源不足造成的約束。充分了解國外林產品市場,生產和銷售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林產品。2)在實施“走回來”戰略方面,推動國內生產企業與國外工業林原料基地的合作,建立穩定的商業合作關系,提高運行效率和經濟收益,與此同時,黑龍江省應建設全國林業產業的東北部中心市場。黑龍江省作為全國林產品的東北出境口,為全國林業產業企業提供境外產品信息、資源信息和資本信息,同時為國外市場提供國內的市場信息,提高區域整體競爭力。
2.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黑龍江省發展林業產業不僅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具有重要的生態和社會價值。發展林業產業是推動區域實現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舉措。由于林業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弱質性,以及踐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經濟正外部性,需要政府給予政策支撐,促使市場機制的建立和較好地發揮資源配置作用。首先,應完善林業產業發展環境。通過優化林業執法機制,建立起公開、透明、高效的林業行政管理體系;通過下放簡化行政審批,優化政務環境,遏制行政力量對于市場機制的過多干預,從而降低產業從業者的生產經營成本。其次,應加大經濟政策支持力度,通過財政投入、稅費減免、貼息貸款、森林保險等一系列手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符合低碳發展的林業產業,為產業從業者提供切實可行的支持。再次,穩定林權關系,加大對森林產權的保護力度,對國有、集體、私有資產一視同仁,堅定非公有制業主參與產業建設的信心。
3結語
低碳經濟的提出及其演進不僅為林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也對其發展提供了新的生態思維模式。在生態思維的導向下,積極尋求林業產業與低碳經濟的有機結合,有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誠然,林業產業踐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需要政府、社會和產業從業者共同擁有積極的發展心態和務實行動,夯實發展資源基礎,多樣化資源利用方式,把握發展契機,創新發展模式,最終使黑龍江省的林業產業早日實現資源豐富、經濟繁榮和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
作者:李平張繼梅王作鐵單位:綏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