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涼水井煤礦綜采設備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陜西煤炭雜志》2014年第二期
1采煤機自開通道具體方法
工作面推采距停采線12m時(具體視周期來壓情況定)開始打錨桿掛網支護,錨桿間距1.75m,排距0.8m(采煤機截深)。推采至距停采線7m時,每隔0.8m掛一根15.5mm的鋼絲繩,掛三排,鋼絲繩位于停采時支架頂梁上方。推采距停采線3.5m時停止移架,開始開幫,開幫采用錨網梁索聯合加強支護;錨桿間距0.8m,排距0.8m,錨桿規格為18mm×2100mm的螺紋鋼錨桿;金屬網為1m×10m的菱形鐵絲網,采用10#鐵線聯網,扣距0.2m;錨索間排距1.8m×2.0m,錨索規格15.24mm×7500mm的鋼絞線錨索,錨固長度不小于1.2m。開幫完成后對煤壁進行幫錨支護防止片幫。如圖1所示,采煤機自開通道采用錨網索支護控制頂板,支護長度共計12m,其中開幫寬度3.5m。末采支護共計打錨桿16排,錨網支護超過支架掩護梁尾部1.7m,有效防止了回撤時支架后部竄矸。
2回撤中的問題及改進
2.1回撤中存在的問題4-2煤一盤區的42101~42106工作面采用此方法順利完成工作面回撤,但在回撤42107工作面時,鄰近停采線開幫差最后一刀煤時,頂板大面積來壓,工作面切頂達1.3m,造成末采支護失敗。通過前移支架,連接支架和運輸機,繼續推采直至來壓結束后重新開始錨網支護。工作面中部支架下沉造成采煤機無法通過,局部只能放炮開幫,此次末采支護前后長達18d,是正常末采條件時間的2倍,不僅造成了人力和材料的重復浪費,更是對安全生產造成沖擊。此次末采失敗主要原因是礦壓規律未把握清楚,停采時機判斷失誤。隨著4-2煤一盤區工作面自南向北推移,工作面埋藏深度和巖層厚度在變化,逐漸呈現出主、亞雙關鍵層作用下的礦壓規律顯現。亞關鍵層為6~12m的細粒砂巖,主關鍵層為22.58m的細粒砂巖,工作面周期來壓步距在14~18m之間,來壓步距、強度不等,呈現大小周期來壓現象。42107工作面停采時,根據現場礦壓情況,工作面來壓過后割煤一刀開始支護,只考慮了周期來壓,忽略了上部巖層主關鍵層的來壓規律,造成末采結束時工作面來壓切頂,對工作面支架形成了巨大載荷沖擊,中部支柱卸載下縮量達1m以上。
2.2改進措施針對以上情況,對末采支護做了如下改進:①從工作面老頂初次來壓跨落開始,結合現場礦壓顯現及礦壓監測系統,對周期來壓詳細分析統計,把握主、亞關鍵層的來壓步距及強度。涼水井煤礦淺埋煤層跨落法管理頂板,三帶不完整,裂隙直接貫穿地表。地表土沙層會規律出現寬度在10cm左右,落差在10~15cm的較大裂縫貫穿整個工作面240m寬度,隨工作面推采間隔近50m左右規律出現,可以作為工作面老頂大來壓顯現的一個標志。工作面末采時結合地面裂縫勘察,準確避開大來壓,是保證末采支護成功的前提;②42101~42107工作面末采支護均采用錨網索聯合支護,錨網支護長度12m,該長度和來壓步距的下限接近,容易造成開幫結束時亞關鍵層來壓,42106末采鄰近開幫時頂板破碎、壓力大,不具備開幫條件,繼續向前支護甩掉來壓后才開幫。為和來壓步距明顯錯開,42108將末采支護長度由12m減至10m,主要是掩護梁上部鋪網長度縮短,在實際回撤時采空區尾部竄矸不嚴重,回撤過程順利;③為方便支架車通行,加快回撤速度,回撤通道在完成工作面采煤機刮板輸送機等設備撤除后施工6.0m寬,0.3m厚的地坪,雖然地坪施工、凝固需10d,但日后最快撤除支架15架,較未施工地坪前更高效、快捷。
3結語
受投資和設備限制,結合自身地質條件,涼水井煤礦采取了采煤機自開通道,錨網索聯合支護控制頂板的回撤方法,通過準確把握主亞關鍵層頂板來壓規律,掌握準確的停采時機、縮短支護控頂距離,施工回撤通道地坪改善作業條件高效快捷的完成了綜采面回撤,形成了本礦區條件下投資小且安全、高效、快捷的回撤方法。
作者:王建利梁小康劉國慶單位:陜西匯森煤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涼水井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