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林業專業課程管理的實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職;林業教育;課程管理林業是我國職業學校的傳統專業,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林業生產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對林業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傳統的專業設置已不能滿足當前林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要,學校必須加快對社會崗位需求的反應,圍繞市場設置課程。
一、根據崗位需求設置課程
職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在社會上找到工作,因此在課程設置上要強調針對性。在課程管理中,要避免課程設置和刪減方面的隨意性。“相同專業和其他學校都開設的課程”、“在學生工作中會涉及的知識”等往往成為課程設置的理由,我們要嚴格避免隨意設置課程的現象,嚴格根據工作領域和崗位需要來設置課程。
二、根據崗位需求調整課程
設置社會需求是職業教育課程設置的出發點,職業教育課程的崗位針對性使它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速度,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做出最快的反應,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勞動者。如今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新的科學理論從產生到應用與生產實踐的周期越來越短,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崗位產生,同時又有大量原有工作崗位消失。這需要我們隨時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而不是維持好幾年都不改變,不能適應崗位的需求。
三、以任務為載體進行課程
設置為了打破傳統的學科本位思想的束縛,要通過工作任務分析來選擇課程內容,增強課程內容與工作崗位的對接程度。因此,在進行課程結構分析時,我們要將專業課程轉化為以任務為中心的課程,將任務而不是知識作為課程開設的依據。比如,在林業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對于連續性、實踐性強的課程或技能,作為一項工作任務來學習,采取集中式的模塊化教學。我們經常受學科本位知識體系的影響,盲目追求知識的“多而全”,其實這是一種低效的課程管理模式。為了與崗位對接,應該考慮如何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組織,分解成現實中的工作任務進行實施教學,傳遞給學生,使學生一到工作崗位就能直接應用。
四、注重社會實踐和崗位培訓
不同的崗位可能對實踐能力有不同要求,但總的來說,作為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合格人才,應達到畢業后就能頂崗工作的目標,這是用人單位對職業教育畢業生的要求,也是職業教育畢業生受用人單位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職業教育課程中實踐性課程必須占有相對大的分量,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校期間有較多的機會參與到社會實踐環節中來。如,大力推行“校企雙制”、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等辦學模式,培養和就業一體化,完善校企合作平臺等。
五、采取雙重評價機制
職業教育施行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所以,在課程評價時,要迎合這種模式,采取雙重評價機制。雙重評價機制是指,職業教育課程評價要依據兩個標準進行,即校內成功標準和校外成功標準。校內成功標準是指判斷學生成功與否不是看分數高低,而主要看實際操作能力,考察學生的操縱技能,可以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規定的程序完成某項任務。校外成功標準要求學生在社會上證明自己的成功,其主要指標包括技術水平、求職能力、職業生存能力以及創業能力。其中,要側重于校外成功標準。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養,以保證課程創新的順利實施。加強師資隊伍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讓教師去生產一線實踐,具備很強的實踐經驗和實際知識的運用能力,這樣才能指導學生進行實踐;二是對新教師要進行一對一的“傳幫帶”,讓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在課堂、實踐經驗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傳授,提高他們的業務素養;三是鼓勵教師報考各種專業資格證書,獲得專業實踐能力,增加教師專業技術技能評定能力;四是從生產一線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人員或社會各界專家學者進行兼職授課。總之,要實現中職林業教育課程管理的有效性,就要轉變觀念,用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做保障,完善課程體系,與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相對接。此外,構建科學的實踐性教學體系,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這才是課程管理的終極目標。
作者:楊旭 單位:甘谷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