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資源緊缺治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邢臺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7。由于近年來降水量逐年減少,地下水嚴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迅猛下降。原有的狗頭泉、百泉不見了,白馬河、七里河等,已干枯。據統計,地表水較50年代減少48%,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趨尖銳,成為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1.造成缺水的原因
1.1由于地表水的減少和降雨量的減少,農作物生長的需水量,幾乎是靠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的需求量劇增。為滿足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超采地下水現象日益嚴重。全市每年超采地下水總量超過10億立方米,由此造成地下水位不斷下降。與2001年相比,全市平均地下水位下降了3米。
1.2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大氣與水體污染、垃圾成堆、綠地減少、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等環境問題.大多數河流總的狀況是:缺少自然徑流,基本失去稀釋自凈能力,已接近“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境地.這是由于水環境污染造成的水質性缺水。
1.3用水效率低所導致的管理性缺水。農業用水效率低的原因:渠道滲漏損失大,從水源引至田間,一部分水在途中損失;目前農村澆地方式為大水灌溉,灌溉水量大,自流灌溉水利用率低。工業用水效率低的原因:直流用水多,重復利用少。生活用水效率低的原因:洗滌用水和沖洗用水供水水源相同,污水廢水合流。
2.解決水資源緊缺的措施解決水資源緊缺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多方開源,二是全社會節水,三是加強水資源管理,四是保護環境減少水資源污染。開源是根本,節水是關鍵,管理是保障。也就是在全面節流、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上,積極采取跨流域調水、增大已建工程蓄水量、開發利用非傳統水資源等開源措施,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合理配置、科學調度,充分發揮水資源的多種功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2.1多渠道開發水資源。充分挖掘當地的水資源潛力,通過加大雨洪資源利用,在山區和丘陵區修建水池、水窖、小塘壩等攔蓄工程和引水工程,在平原區修建河渠串聯工程和引蓄水工程,積極開展污水處理回用和人工增雨作業等措施,力爭實現雨洪資源化、污水資源化和劣質水資源化,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資源供需矛盾。
2.2節水措施
2.2.1農業節水。由于農業用水約占總用水量的74%,因此,在節約用水中,農業節水是關鍵。一要加快工程節水步伐,因地制宜地推廣高效農業灌溉節水技術,使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65%以上。二要加強農藝節水措施,積極引進培育旱作物品種,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應用科學、先進的栽培技術。三要全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擴大優質果菜、花卉、食用菌、藥材、優質牧草等種植面積。四要發展旱作農業,選育高產耐旱優良品種。
2.2.2提高工業用水利用率。加快對現有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加快對現有大中型企業技術改造力度,“調整改造存量,控制優化增量”,轉變落后的用水方式,健全、完善企業節水管理體系、指標考核體系,促進企業向節水型方向轉變。要抓好用水大戶的節水工作,在電力、化工、造紙、冶金、紡織、機械和食品等七大行業中推廣國內外節水新工藝,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大力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加強企業內部的污水處理回用。
2.2.3生活用水節水措施。在城鎮生活用水中,在大力宣傳全社會節約用水的同時,推廣、使用節水設施,提高節水器具普及率;加大城鎮供水系統改造,降低管網漏損率。在市政公共事業用水中優先使用再生水。
2.3加強水資源管理。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首要任務,而實現可持續利用就必然要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第一,加大宣傳力度,讓全民都知道當地的嚴峻缺水形勢,增強全社會的惜水、節水和商品水意識。第二,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改革水的管理體制是黨和國家在新時期的治水和管水新思路的重要體現。幾年來,河北省按照精簡、統
一、高效的思路推行了以水務局為基本模式的城鄉水務統一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很好效果。水資源統一管理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爭取盡快實現全省城鄉水務行政管理一體化。第三,加強用水節水管理。堅決實行“兩控制、一調節、一許可”,即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定額控制、水價調節和依法強化取水許可管理。強化節約用水的統一管理,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手段推進全社會節水工作的開展。第四,進一步明晰水權,建立水市場,統一調整外調水與本地水的供水價格,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第五,實行水資源的宏觀調度、優化配置和統一管理。
2.4水環境保護。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大污染源治理,加快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對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能力,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使之控制在環境容量范圍內。嚴格依法執行取水許可制度、排污口設置許可制度、排污許可制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依據省政府核定的本行政區水環境容量,將總控制指標逐級分解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并落實到排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