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農村建設下大學生農村創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推動農村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1.1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城鄉二元分治結構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但現階段卻成為農村政治經濟全面發展的“絆腳石”。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逐漸脫離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大規模地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一方面導致農業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偏低,并呈現老齡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加劇了農村人才的大量流失,致使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缺乏有效的人才供給。而與此同時,我國擁有一支龐大的、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和科學文化水平的大學生隊伍,這支隊伍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掌握著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卻承受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積極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可為農村的全面建設和發展帶來先進的技術知識和全新的思想觀念,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1.2整合農村資源,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傳統農業質變后的新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農業生產不再是傳統的以農戶為基本單位的小農產業,而是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農業機械設備為支撐,運用現代經營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手段,遵循市場利潤最大化,集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于一體的農業產業體系。因此,大學生到農村創業,運用農業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理念,可有效整合農村可利用的資源,創新農業生產體制,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2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
2.1大學生創業率和成功率較低與發達國家大學生的創業相比,我國畢業大學生的創業呈現出創業率低和創業成功率雙低的特征。2013屆尋求以創業代替就業的大學生的比例僅為2.3%,僅為西方發達國家的1/10。據相關數據統計,全球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平均為10%左右,而我國僅僅為1%左右。浙江省雖然是我國大學生創業率最高的省份,但也僅為4%。此外,我國大學生創辦的企業在5年內存活的僅有30%。
2.2大學生農村創業集中在生產環節大學生農村創業集中在種植業和養殖業環節,而從事農產品加工業和制造業的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大學生通過4年的高等教育,具備專業的種養殖技術知識;與農業其他環節相比,生產環節所需的投資額較少且風險低,可實施性較強,適合于大學生開發創業項目。
3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制約因素分析
3.1政府作用在大學生創業中缺位近年來,國家從新農村建設的角度出發,頒布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優惠政策,但這些宏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實際可操作性。而由各級地方政府制定的鼓勵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政策卻僅限于文件精神,再加上宣傳力度不大,嚴重影響政策實施的效果。筆者以“您了解地方政府為促進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政策嗎?”為題,對山西省4所高校共194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對于農村創業的優惠政策,71%的大學生聽過但不了解,僅有26%了解,還有3%根本沒有聽說過。此外,政府在法律保障、融資渠道、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嚴重的缺位,導致大學生農村創業積極性不足。總體來說,我國促進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政策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沒有形成較完整的體系。
3.2大學生對農村環境的滿意度較低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城鄉二元分治結構導致農村地區的整體發展相對滯后,成為制約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主要因素。對農村創業環境滿意度的調查顯示,超過50%的大學生對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農村工作環境、農村人口素質方面持不滿意態度,持滿意態度的分別僅為2%、2%、5%、3%(圖2)。在農村社會福利滿意度的調查上,多數大學生對農村福利水平不清楚。整體而言,大學生對農村環境的滿意程度較低,這也可以說明當前農業農村的發展狀況遠遠不能夠滿足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外部環境要求。
3.3個人創業素質的欠缺一方面,大規模擴招使得高等教育已經邁入大眾化階段,但傳統的就業觀念卻根深蒂固,大學生到農村創業背負著沉重的社會輿論壓力,尤其是農村生源大學生求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走出農村,在城市尋找高收入的工作。從主觀方面來說,大學生愿意回到農村進行創業的人數比較少。另一方面,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大學生欠缺相關的創業能力。大學生到農村創業除了需要具備專業技術知識,還需要具備市場經濟管理知識、較強的心理素質以及過硬的身體素質。而80后、90后大學生以理想型創業居多,思想上不夠成熟,心理上比較脆弱,在面臨創業困難時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最終導致農村創業曇花一現。
4促進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對策建議
4.1提高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首先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城市的就業壓力會不斷加劇和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大學生到農村施展自己的才華不失為一個理性的選擇。其次應理性選擇創業項目,對宏觀環境、市場環境等方面進行理性分析,確保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和長久性。大學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創業比賽和培訓,利用寒暑假下鄉調研,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培養創業意識,提高綜合素質。
4.2完善高校創業教育體系高校是大學生知識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的重要教育基地,其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和提升至關重要。高等院校尤其是農業類院校應實地調研農村人才的需求情況,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根據需求調整專業結構,集中有限的教育資源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專業人才。同時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將創業教育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完善創業教育的體系結構,構建特色創業課程,對學生的創業心理承受力、創業風險認知、創業相關法律政策、個人創業能力素質等內容進行全面教育。
4.3改善農村的創業環境目前在一些經濟發展態勢好、與城市差距較小的農村出現了“非轉農”的現象,其中不乏很多大學生自愿將戶口遷回農村,成為新生代的農民。由此可見,只要不斷縮小城鄉差距,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環境,就能吸引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加大對農村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改善農村環境,從而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選擇到農村創業。
4.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發揮服務性政府的作用政府是大學生農村創業的主要引導者和推動者,也是創業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國家應根據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實際需求,全方位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政策的扶持和宣傳力度,為大學生農村創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創業氛圍。在行政審批步驟上簡化手續,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在資金支持方面完善創業補貼政策,提供一定數額的免息貸款,給予一定年限的稅費減免,建立基金項目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大學生給予獎勵;在待遇保障方面打破城鄉差別,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免除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后顧之憂。
作者:趙培芳 李玉萍 姚曉磊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