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加強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的科學管理和決策,降低相關區域的海洋環境綜合風險,文章根據海洋環境風險源和污染源排查,海洋敏感區、易受損區分布和環境現狀調查以及園區風險管理和應急制度核查等的結果,基于PSR模型,從海洋環境風險指數、海洋環境敏感指數和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指數3個方面,構建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評估框架;分別選取突發性環境風險和累積性環境風險、自然風險和社會風險以及政府和企業等各項相關指標,制訂評估方案;通過確定評估指標權重,計算海洋環境綜合風險值,并將風險等級劃分為5級。以大連市沿海某石化園區為例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表明:該石化園區所在海域總體處于低風險等級,無極高風險和高風險區;在保持現有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大力改善區域海洋生態環境,可進一步降低園區海洋環境綜合風險。
關鍵詞:石化園區;環境風險區劃;海洋環境風險;風險管理;風險防控
0引言
環境風險區劃以風險源的風險程度的區域分布為主要依據,結合區域社會經濟條件和自然條件,將環境風險水平相近的區域劃分為同一區[1]。環境風險區劃是新興的區域環境風險分析思路,也是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風險研究和差異性管理的重要依據[2]。開展環境風險區劃能夠為制定宏觀環境管理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指導產業結構的優化布局,是防范和降低環境風險的有效方法[3]。目前我國在環境風險區劃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自然災害風險區劃[4-6]和事故污染風險區劃[7-8],對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進行評估的較少,在評估指標細分方面尚需完善,且缺乏持久性有毒物質等累積性污染的評估指標?!皦毫?狀態-響應”(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最初由加拿大統計學家Rapport等于1979年提出,于20世紀80-90年代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發展,是用于研究環境問題的框架體系[9],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PSR模型指標體系包括壓力指標、狀態指標和響應指標,在以PSR模型為基礎的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評估中,壓力指標是造成突發污染和累積污染的隱患,狀態指標是海洋環境對污染的敏感程度,響應指標是政府和企業的風險管理對策。
1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評估
1.1評估方法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的評估范圍為自石化園區邊界向海一側擴展30km[10],評估內容為其所在海域的生態完整性和地質單元完整性,應反映海域資源特征并具有代表性。
1.2評估指標體系為更加準確和合理地識別沿海石化園區的海洋環境綜合風險,本研究遵循系統性、一致性、主導性和動態性等原則,采用目標層、方案層和指標層,構建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評估指標體系[11-12]。其中,目標層是區劃的終極目標,即海洋環境綜合風險;方案層既詮釋目標層的要求,又為篩選指標層提供依據,與PSR模型的指標相對應,分別為海洋環境風險指數、海洋環境敏感指數和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指數;指標層是對方案層的具體執行。
1.2.1海洋環境風險指數海洋環境風險指數包括突發性環境風險和累積性環境風險2個指標層。根據評估指標的可獲取性和完備性,前者以溢油事故的影響概率和最快影響時間表征[7],后者以持久性有毒物質的預測環境濃度和預測無效應濃度表征[13]。
1.2.2海洋環境敏感指數(1)自然風險指標層,包括海水水質、海洋沉積物質量和海洋生物健康程度3個指標[14]。其中,海水水質的評估指標包括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化學需氧量和石油類的含量;海洋沉積物質量的評估指標包括一般污染(銅、鉛、鋅、鎘、汞、砷、鉻和石油類)和理化性質污染(硫化物和有機碳);海洋生物健康程度的評估指標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的密度以及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卵和仔魚的生物量等。(2)社會風險指標層,即海洋功能區劃指標,主要涉及工業與城鎮用海區、港口航運區、旅游休閑娛樂區(濱海旅游區和旅游風景區)、海洋保護區、農漁業區(浮筏底播養殖區和圍海養殖區)以及礦產與能源區。
1.2.3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指數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指數包括政府和企業2個指標層,其中前者包括園區管理制度和基礎設施配備,后者包括環境事故防控、應急預案系統、清潔生產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
1.3指標評估方案
1.3.1海洋環境綜合風險沿海石化園區的海洋環境綜合風險由海洋環境風險指數、海洋環境敏感指數和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指數3個方面共同決定。1.4評估過程采用收集和調研相結合的方式獲得評估指標的基礎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通航論證報告、海洋環境影響報告和竣工驗收報告等,根據評估方法確定指標權重。
2案例
2.1研究區概況某石化園區位于大連市沿海,總面積為15km2,其中填海造地的面積為7.27km2。園區內現有大型石化企業4家,業務范圍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儲運、石油化工以及石油煉制等。已建1個半封閉港區、4個取排水口和1個污水排放口;已建和在建1個2萬噸級礦石碼頭,15個0.5萬~5萬噸級成品油和液體化工品碼頭,3個1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液體化工品碼頭以及3個30萬噸級原油碼頭。
2.2評估結果根據海洋環境綜合風險等級評估結果,借助GIS技術的空間表達功能,繪制該石化園區海洋環境綜合風險等級分區圖。該石化園區所在海域按經、緯度2'×2'共劃分124個網格:無極高風險和高風險區;中風險區的網格數為22個,占比約為18%;低風險區的網格數為99個,占比約為80%;較低風險區的網格數為3個,占比約為2%。因此,該石化園區所在海域總體處于低風險等級。(1)該石化園區所在海域無極高風險和高風險區。這主要是由于該海域水深條件較好,主要航道位于相關部門統一管控范圍,且通航條件單一,航道沒有交叉。(2)中風險區主要分布在海洋保護區、港口航運區和旅游休閑娛樂區,其中在海洋保護區的比重最大(68%)。這主要是由于海洋保護區的環境敏感度和環境保護要求都較高,且與石化園區廠區和公用錨地距離較近,溢油事故和持久性有毒物質風險較高。(3)低風險區位于除石化園區沿岸、公用錨地附近和海灣中段內以外的大部分海域。這主要是由于與石化園區保持一定的距離,且政府和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良好。(4)較低風險區主要位于海灣中段內。這主要是由于與石化園區距離較遠,環境敏感度較低,且一旦出現溢油事故和持久性有毒物質風險,通過海灣可有效地阻斷和控制。從總體來看,該石化園區的海洋環境綜合風險處于可接受范圍。其中,海洋環境敏感指數在園區運營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海洋生物健康程度。因此,在保持現有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大力改善區域海洋生態環境,可進一步降低園區海洋環境綜合風險。
3結語
本研究綜合考慮海洋環境風險源和污染源排查,海洋敏感區、易受損區分布和環境現狀調查以及園區風險管理和應急制度核查,將其結果作為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評估指標的篩選依據?;赑SR模型,從海洋環境風險指數、海洋環境敏感指數和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指數3個方面,構建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評估框架。以大連市某石化園區為案例,評估結果表明:該石化園區所在海域總體處于低風險等級;在保持現有海洋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大力改善區域海洋生態環境,可進一步降低園區海洋環境綜合風險。本研究可為沿海石化園區海洋環境風險區劃提供科學的管理和決策依據。
作者:趙素芳;袁仲杰;肖玉仲;王偉 單位: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