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霜凍天氣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農業信息雜志》2014年第六期
1農作物受災情況
1.1玉米受災面積2533.3hm2,占全市播種面積1.5%以上,屯留縣和沁縣均達到1000hm2以上,受災品種為潞玉36、強盛51、大豐30、盛玉366等。由于目前玉米幼苗正值二葉期到三葉期,有10%~15%的幼苗生長點受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需抓緊時間補種。每667m2約需種子款65元,共計247萬余元。
1.2蔬菜受凍露地蔬菜均處在定植緩苗期,生長點受凍基本無經濟價值,主要品種有黃瓜、茄子、青椒、蘿卜等。春秋大棚棚膜被大風吹破或卷起,蔬菜受凍,生長停滯或減緩,導致少部分絕收,大多數蔬菜推遲上市,預計價格下跌,影響產量、產值。主要品種有西葫蘆、黃瓜、番茄、茄子等。
1.3水果此次災害涉及水果的全部樹種,以杏、李、櫻桃、葡萄、果桑最為嚴重。杏、李、櫻桃等小雜果正處于果實膨大期,生長迅速,耐低溫能力差;杏、李等小雜果果實被薄冰包裹,次日冰融化后果實變軟發黑,隨后脫落。而蘋果、梨正值初果期,幼果受凍面約50%左右,對樹體也有影響,但受災相對較輕。沁縣桑果產業在此次災害性天氣中嚴重受挫達133.4hm2,果桑嫩葉受凍、發黑、變干,直接影響了春蠶飼養量。
2災情分析
2.1氣候原因此次凍害主要影響因素是霜凍。也就是“倒春寒”。2013年4月20日前后大雪導致果樹花芽受凍、脫落、多數品種絕收。長子縣6-7級“龍口風”,移動大棚被卷,并伴有凍害。因此,在4月底至5月初氣溫出現不穩定變化,驟升驟降,是作物受災的直接原因。
2.2人為因素在氣候變化的不可逆轉作用下,人為因素也會對經濟效益帶來間接影響。比如疏于管理,預測預報不及時,栽培模式不當等,都會對全年的生產產生很大影響。
2.3其他方面災情發生后,補救方法、措施、農業保險不到位,包括災情統計、經濟補償機制、農業保險的申報與理賠程序繁瑣復雜也是一個重要制約的因素。
3應對措施
通過分析災害產生的原因,可以從預測預報防凍技術,生產精細管理、救災抗災機制等幾個方面入手加以應對,降低農民、生產者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次生災害的發生,確保農業生產順利進行。
3.1技術措施
3.1.1果樹凍害由于外界氣溫降至0℃以下,破壞了植物細胞結構,從而使作物失去活力。災害發生后,根據凍害發生程度,建議采取以下幾項技術,盡量彌補災害造成的損失。(1)在受害嚴重的果園套種蔬菜、花生等低矮作物,增加果農收入途徑。(2)對受凍害的果樹及時噴施赤霉素、細胞激動素、天達2116等植物生長調節劑。(3)果樹受到凍害后應及時增加營養,采取地面追肥和樹上噴施微肥的辦法,促進果樹和幼果生長發育。(4)加強對果樹病蟲害的防治,提高果樹生命力。
3.1.2玉米、露地蔬菜等大田作物對于玉米、露地蔬菜等大田作物受凍嚴重的,一方面可以補種,雖然種植時間略有推遲,上市時間推后,但經濟損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換其他作物品種,選用生育期短,能及時上市,不誤農時的品種,以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另外,春秋大棚蔬菜凍害的技術措施主要有:及時用新棚膜覆蓋,提高棚內溫度;選用抗逆性強,抗寒品種;加強田間管理等。
3.1.3關注天氣預報,氣候變化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在大田作物和果園釋放煙霧驅霜去凍,提前做好防霜工作。在氣溫下降到植株忍受極點時可以采取加蓋覆蓋物或點燃酒精燈等臨時輔助加溫措施,棚內釋放煙霧劑、補光升溫等方法。升高棚內溫度3~4℃,可有效抵御寒流侵襲。
3.2建立健全災害補償機制自然災害發生后,有關部門要及時深入一線查看、統計,一方面鼓勵農戶采取自救措施,另一方面通過補償機制,對農戶按照災害程度給予如種子、農膜、肥料等生產資料補助,或資金方面的補貼,以提高農戶抗災信心和生產積極性。
3.3推廣農業保險農業保險在長治市“雷聲大雨點小”,仍處在起步階段,多數縣(市區)仍屬空白。應由地方政府牽頭協調,實現金融機構與農戶、基地、園區直接對接,把農業保險制度真正落實到實處。保險機構建立健全透明的理賠制度讓參保者吃上定心丸,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另外,金融機構應簡化貸款程序,降低貸款門檻,讓受災農戶順利實現生產自救。
3.4加強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專業合作社、基地、園區、龍頭企業具有組織化、專業化、程度高,資金雄厚,人力、物力資源豐富等特點和優勢,要吸納更多農戶參與進來,增強抵御風險能力,以利于幫助分散農戶規避風險,減少損失,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作者:馮喆單位:山西省長治市農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