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畜牧獸醫服務系統建設情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機構設置不明,職能不清
現有的畜牧中心與防檢組一部分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防檢組長兼中心主任;另一部分是兩塊牌子、兩套班子。兩個機構分屬鄉鎮和縣畜牧局管理,且職能各有滲透,容易出現交叉推諉和無人管顧的現象。畜牧中心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交織在一起,既弱化了公益職能,也為其利用公益職能的性質服務經營帶來了便利,影響了公益職能的發揮。
1.2公益性服務有職有責無場所
防檢組的任務主要是公益性職能,但由于其是在畜牧中心基礎上成立的,大部分防檢組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只能租房開展服務。由于經費有限,租用的辦公場所普遍簡陋,使基層防疫檢測配套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防疫監督信息化工作平臺的建立沒有固定的支撐。畜牧中心對經營性業務基本處于沒有管理的狀態,公益性職能名存實亡,僅依靠“以錢養事”的經費解決工作經費、工資和養老保險金,沒有能力開展其他的工作。
1.3人員嚴重老化,學歷普遍偏低
宜城在冊畜牧獸醫人員中50歲以上的有104人,占31.5%。而從事公益性防疫工作任務的村級防疫隊伍中,50歲以上占36.3%,30歲以下僅有廖廖數人。2002年以后,基層畜牧獸醫服務單位再也沒有進行過專業技術職稱考核與評定工作。由于人員不足,部分防檢組不得不聘用已經退休的村級防疫員。畜牧中心人員:截止到2011年年底,宜城市鎮(辦)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在崗在冊人員330人(不包括退休、臨時工和食品工作人員)。防檢組人員結構:每個防檢組設2名監督員,屬市直派駐的動物防疫監督人員。監督員、村級防疫員、動物檢疫人員等人員均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優先從畜牧中心現有在冊在職的人員中擇優聘用。村級防疫員按照平原地區每800戶、山區丘陵地區每600戶配備1名防疫員的標準,全市共聘用村級防疫員154人。在現有從業人員中,沒有執業獸醫師資格和高級職稱技術人員,且年齡嚴重老化,學歷、職稱偏低,知識更新嚴重不足,已經無法適應畜牧業發展新形勢的需要。
1.4社會保障機制不全,人員待遇普遍偏低
畜牧中心和防檢組各類人員年工資平均在0.75萬~1.40萬元左右,遠低于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由于公益性崗位的防疫、檢疫人員待遇低,缺乏吸引力,部分崗位工資無保障,導致人才流失嚴重,無法補充年輕人,出現人才斷檔和崗位人員缺口。
1.4.1經費保障情況2011年宜城市政府共撥付畜牧中心工作經費、工資、保險金等共計99.06萬元,其中經費、工資共計40.85萬元,各個中心工作經費在2萬~4萬元左右;中心主任的工資在1.20萬~1.40萬元左右,技術推廣人員工資在0.96萬~1.20萬元,遠低于其他行業的平均收入標準。
1.4.2醫療保險沒有著落改革后,畜牧中心及防檢組在職及退休人員均沒有參加醫療保險,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為解決員工的就醫問題,各單位只要求農業戶口的職工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城鎮戶口的職工按城鎮基本醫療繳費,所有費用自行負擔。
1.4.3養老保險保障不力畜牧中心在冊人員的養老保險按照財政出資20%、個人出資8%的比例進行了交付。由于多年沒有調級調職,在職人員雖然繳納了養老保險,但繳費基數多年未變,標準明顯偏低。從社會上聘用的公益性崗位技術人員的養老保險沒有著落,既沒有明確的繳費標準,也沒有明確的繳費方式,從業人員心中沒底,沒有歸屬感。
2基層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層畜牧獸醫服務體系,保證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加強基層獸醫防疫工作。
2.1健全公益性服務機構,建立適應畜牧業發展的新體制以“防檢統一、治療放開、強化監督、搞活經營”為主要內容,深化獸醫體制改革,本著“利于發展、有進有退、養事不養人、精簡高效”的原則,實行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職能完全分離,強化公益職能,放開經營性活動。探索成立全公益性的基層防疫監督機構,實行全員聘用制,定人定崗定經費,相關費用足額納入財政統籌。
2.2進一步規范畜牧中心建設對主要負責經營性業務的鄉鎮畜牧中心人員,實行一次性安置,社會化管理,并從法律上完備手續,使其真正成為“社會人”。對在冊職工按工齡實行一次性買斷,養老保險由國家買斷后交職工個人續買。經營職能向市場開放,允許有資質的人員經營,實行資格認證、準入許可和從業年審制度。人員安置到位后,依法依規不再保留畜牧中心建制。
2.3堅持引進與本土培養相結合,拓寬專業技術人員引入渠道,充實基層隊伍有計劃地引進大專院校專業技術人才充實縣、鎮兩級防檢監督崗位,特別是要重點引進疫病防控、檢疫檢測、獸醫等專業的人才。同時,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與選拔,從未能升學的初中、高中畢業生中,每年擇優選撥部分人員,通過定向委托培養等方式,將其送入中、高等院校進行較為系統的獸醫和防疫、檢疫知識的學習,學成后直接回當地工作,費用由縣、鎮財政和學員本人共同承擔。力爭通過5~10年的培養,打造一支穩得住、有技術、能吃苦的本土專業技術隊伍。
2.4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逐步提高公益性崗位專業技術人員的社會保障和勞動報酬。對公益性事業崗位,實行全額財政統籌,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技術人員在聘用期間依法依規享受在職在崗國家工作人員的相關待遇,人員報酬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確保防疫、檢疫、監督、技術推廣等工作基礎牢固,真正成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保障。
作者:趙濤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