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德育特色的實踐與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成才之路雜志》2014年第二十四期
一、建基地,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養成仁愛品質
在體驗活動中,基地建設非常必要,可為學生成功開展體驗活動提供實地場所,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扮演一個“角色”,明白一個道理,獲得一種感受,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
(1)建立校內實踐基地。為使體驗活動經常化,自主化,系列化,持久化,組建校內體驗主陣地“果香園”“紅領巾小超市”“嘉嘉雨具有限公司”“紅領巾值班崗”“淑香樓餐廳”等。設置了“小小技術員“”小小銷售員“”小小設計師“”小小策劃員”等、“經理”“公關”“部長”等不同角色,開展“爭當科技小能手”“走進葡萄園”等一系列活動,舉辦了“我們的葡萄節“”小小雨披真精彩”產品博覽會,展示同學們的體驗活動成果。在模擬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新型農民”角色地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品質。
(2)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學校充分挖掘家鄉的地方資源,建立了校外實踐基地,如“常發柴油機廠“”利嘉雨具廠”“陽湖消防中隊“”新南葡萄研究所“”禮嘉敬老院”,并聘請了一批校外輔導員。同時經常帶領學生有計劃、有組織地到校外實踐基地開展體驗活動,如赴常發柴油機廠進行參觀、學習,赴新南葡萄研究所開展種植、采摘體驗,學習葡萄釀酒技術,赴禮嘉敬老院開展志愿者服務體驗活動等。
(3)開展公民教育實踐活動。為了把愛家鄉、愛社會的仁愛品德外化為實際行動,我校已經連續四年開展了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分別在四五年級開展了“關于流動兒童社區教育的研究”“校園景觀河污染問題的研究”等。同時,我校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實踐基地,拓寬了學生的實踐空間,他們在活動中團結協作、快樂體驗、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甜蜜收獲,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之情油然而生。
二、創文化,讓學生在文化熏陶中提升仁愛素養
(1)打造學校文化核心理念。確立了傳承以“智、仁、勇“”‘三近’文化,奠基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力行“讓‘三近’文化浸潤我們的心靈”的校訓,精心設計了“雛鷹起飛”的校徽,譜寫了《禮小,我們幸福的家園》校歌,營造了濃郁的“三近”特色文化氛圍,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格基礎。
(2)打造校園文化景觀。以“智、仁、勇”為“三近”文化的精粹,以“仁”為核心的鐫刻石碑,“近智、近仁、近勇、菽香”四樓矗立,“德馨園“”誠信園“”睿智園“”韻致園“”寧靜園“”致遠園”六園分布,行知路、學森路、海峰路、隆平路縱橫交錯,仁愛、勵志名言隨處可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三近”文化的浸潤和陶冶。
(3)創建班級文化氛圍。班級特色文化自主創建。每個班級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班級展板,圍繞“我愛我家”的理念展示本班班名、目標、口號、共同約定以及本班開展的體驗活動,每周評比的特色之星,記錄學生的成長足跡,增強班級凝聚力,找到集體歸屬感等,細微之處滲透學生的智慧和創造,詮釋著班級成員對班級這個小家的熱愛,同時也展示著師生們對體驗教育理解的獨特視角和理性感悟。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全校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有了質的飛躍,道德素養明顯提升。學生的個性在具有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體驗活動中得到了展示和發展。優良學風、向上班風、文明校風蔚然成風;美德少年、四好少年不斷涌現。在引領體驗活動過程中,學校德育工作者把自己擺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共同去發現、去感受、去收獲,轉變了教育觀念,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撰寫學習筆記、教育隨筆、論文,根據“學校實際,學生需要”編寫了校本教材《葡萄》《道德故事匯編》等,既讓校本課程得以開發,同時校本課程又強有力地推進了學校的特色建設。至此,“在實踐中體驗,在仁愛中成長”的德育特色目標已經達成,為培育仁愛少年成才奠定的基礎。
作者:王麗萍張紅亞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