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體育文化下的文化自信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傳統體育文化精髓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仁愛”等價值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文化理念、價值取向、表現形式等多方面也顯示出其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在大學生及國際上大量弘揚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有利于進一步堅定我國的文化自信。而面對時代的發展及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傳統的體育文化更應該堅持自身的文化自信,注重在競爭中創造,及時汲取外來的優秀體育文化,亦或是在大學生的體育文化課程中進行改革,多角度措施的實施力促我國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傳統文化;體育文化;文化自信
近年來在中國,體育文化體驗館作為一座集文化展示、互動體驗為一體的體驗館在我國諸多地區與城市內得到了大量的建設與設置,其旨在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國體育文化,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培養全民的體育運動興趣。本文站在傳統體育文化視域下以增強我國的文化自信,國家落實相關政策意見,并結合國家文化的發展戰略,傳承及推廣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保護開放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體育文化創作及建設上,不斷加強引導,順應全球體育文化多元化發展趨勢,推進中華體育文化走向世界,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增強我國體育文化自信。
1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特點
中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主體,由古代的文明演化匯集而來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色特質和風貌,是我國多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的各種思想文化及觀念意識形態的總體表征。傳統文化主要落腳點在于“文化”兩字,體育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及世界體育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其在近年來也有所發展,隸屬于人類共同的重要精神財富。在文化理念上,一方面,由于我國位于亞洲東部的大陸,東面為海洋,西北方向為高山沙漠,從而構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便孕育了我國以仁義道德、倫理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為主體,兼顧釋、道、法的相對獨立的思想文化系統,在這樣的思想環境背景的影響下,業已形成了注重人際關系,忽視身體建設,倡導儒家思想中“中庸”重文輕武較為輕競爭的中國體育文化傾向。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體育文化精髓“以農立國”的農業經濟作為自身的經濟基礎,因此也促成了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其具有很大的封閉性及內向型,體育文化主要注重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1]在價值取向上,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的體育文化強調“養生化”“境界”突出生命的價值,以期達到人體與自然界之間的相融合。而非西方體育文化中注重競技、崇尚力量,對人體外形及肌肉健美的追求,及外在的強度力度的鍛煉與競爭。在文化表現形式上,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講究“祛病健體”的理念,在諸多的體育項目當中一般未形成嚴格的體育規則等限制,力求功法的修煉,以中國的太極拳為例,其以養生健體為目標,動作上以白鶴亮翅、抱球狀等為主模仿動物的動作,中國類似于太極拳的大多數體育運動以晨練為主,以期達到天人合一、休養生息的指向。在認識層面上,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可以說早在古代就已經與“奧林匹克精神”相吻合。受中國傳統文化秉承“禮”與“和”文化特征的影響,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也注重“以民為本”、和諧統一的體育精神,相應地與奧林匹克中的體育運動目標: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服務,力求促進建立一個維護體育運動者尊嚴的和平社會目標相互契合。[2]一言以蔽之,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深受我國五千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而現如今經濟在發展,時代在變化傳統的體育文化要適應世界發展的大潮流,取其精華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發展,在國際上弘揚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促進中西方體育文化的交流,增強我國的文化自信。
2傳統體育文化精髓促進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文化自信”是在我國及國際上多個場合中所提及的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所持認同的一種表述。文化自信作為一個民族、國家及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及積極踐行,對文化的生命力所秉承的一種堅定的自信心。以儒家“仁愛”思想的道德價值的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有利于喚醒我國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諸如武術的倫理道德講究“仁愛”,早在《論語·里仁》中就有記載到:子曰“:智于道,據于德,依與仁,游于藝。”[3]在武術中禁止搏殺,將強烈的個人道德情操與體育文化相結合。乃至于從古至今中國的英雄都是為了保家衛國而習武,通過練習武術培養自己的民族責任感,關鍵時刻維護國家級民族的切實利益,弘揚中國以“仁愛”為核心的體育文化有利于大學生對我國優秀民族精神的繼承與發揚,通過體育文化課程的推進,潛移默化的喚醒及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大學生之間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傳統的體育文化精髓的弘揚,有利于在國際上提高我國的文化自信,凸顯我國的民族文化個性。隨著目前以西方體育為主體的體育文化逐漸開始全球化,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國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精髓以其獨特的優點不會被“同化”,而是在國際上不斷將自身的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精髓推出去,加強我國的文化自信。加強與國際上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進行交流,緊跟時展的步伐,保留優秀的民族體育文化成分,汲取別的民族體育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在國際上推出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強調我國體育文化的民族性,在于承認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同時也在向世界展示及提高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總而言之,中國體育文化的精髓不論在我國未來的人才儲備之地大學當中還是在國際社會中,都在不同的方面展現了我國堅定的文化自信,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那么我們在日后應該如何去做呢?
3如何加強弘揚傳統體育文化精髓,提高文化自信
3.1堅持文化自信,注重體育文化創造任何的文化都是產自于一定的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經濟基礎等之上,中國的傳統體育文化也亦如此,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獨特的傳統體育文化,從事體育者形成相應的價值觀念及思想意識形態。傳統的體育文化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了相應的體育文化精髓,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諸如我國的蹴鞠運動便一度成為東方文明的代表與驕傲,所以我們應該堅持文化自信。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精華被保留下來了,但也會存在一部分的糟粕妨礙體育文化的向前發展,與現代社會發展形成“二律背反”的窘狀,面對這一現象我們更應該注重對傳統體育文化的不斷改進與完善,注重對傳統體育文化的創造。[4]在創新中推進發展,在傳統的基礎上再鑄造傳統,繼續堅持繼承并弘揚傳統體育文化與文化自信,在創造中尋求穩步發展。
3.2吸收外來體育文化精華,秉承多元價值觀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主要注重修身養性的發展,加強天人合一的發展,人們之間能夠互市貿易、共耕田疇、互利互助式的和諧發展。而時代的更新換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展背景,不斷的促進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雖然傳統的體育文化是作為中國體育文化中的一枚“活化石”,但時代的要求也強烈的迫使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吸收外來的體育文化,遵守國際上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要求,接納外來的值得肯定的優秀體育精神與體育文化,積極融入世界體育文化當中,[5]但也不忘記凸顯自身的個性化發展,完成體育文化的多樣性及個性化的辨證統一發展,協助構建多元一體的世界體育文化體系。
3.3創新傳統體育課程改革,引導大學生理想信念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儲備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及載體,在大學生當中進行傳統體育文化的弘揚,創新傳統體育課程的改革,在“教、學”當中注重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導,加強其文化自信的樹立。目前我國高校中的傳統體育文化課程還主要注重身體的鍛煉、搏斗技巧等實務操作活動,將我國五千年來傳承下來優秀的體育文化進行簡單的活動形式的轉化,使得大學生難以領悟到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之處,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高校中更應該注重對傳統體育文化課程的課程改革,向大學生輸送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哲學思想,在大學生頭腦之間建立起豐富完整的體育文化精髓體系,在課程上不僅要注重體育競技性技巧等的訓練,[6]還要兼顧對傳統體育活動的精髓,諸如養生、仁愛、修養、天人合一等優秀思想的吸收,在大學生身上樹立起堅定的文化自信,弘揚傳統的體育文化精髓。
4結語
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精髓是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過多代人的積累改進中積淀形成的,其代表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愛國主義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的寶貴財富,是目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深厚積淀,代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基于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堅持我國的文化自信,在繼承中創造發展,吸收外來的優秀體育文化精神,秉承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共建世界體育文化體系。
參考文獻:
[1]白永正.文化視域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文化走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4):34-38.
[2]李秀.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的對比研究[J].職業圈,2007(24):65-66.
[3]孔子等.論語[M].第3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0-12.
[4]陳瑤瑤.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自覺及對其發展的思考[J].浙江體育科學,2015(6):11-15.
[5]劉次琴,陸宇榕.文化自信主題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1):42-46.
[6]吳建平.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體育文化審視和重塑[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11):41-41.
作者:張智敏單位:大同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