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激光為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以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對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進行了探索。通過專業與產業對接,明確專業的激光特色,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職業崗位能力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突出課程建設與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通過實踐教學與生產實際相對接,突出技能技術和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從而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以適應社會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激光;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近年來,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調整,社會及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在類型及知識構成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地方高校發展模式也需要進行變革,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所以改革現行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一、當前人才培養的現狀
我國光學類本科專業建設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路程,很多高等院校都設立了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高校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積累了寶貴經驗[1]。培養規模的日益擴大與光電類產業的蓬勃發展是緊密相連的。特別是以激光為基礎的光電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人才需求仍然較大。而目前的產業需求,已從原來的面向軍事需求和民用傳統光學儀器應用為主,全面轉向貫穿信息傳輸、采集、處理、顯示和存儲等各個領域,從傳統的光機結合、光機電結合轉向到光機電算一體化、光電信息工程、光通信技術、半導體集成光電子技術等等各個領域,這同時也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科相互交融,也使得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著特色不突出的問題。同時,許多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脫節,不能適應職場工作,即表現為本科教育在諸如課程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不對接,實踐環境與實際生產不對接,這些都反映出人才培養體系的不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的關鍵。
二、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知識涉及光學、機械、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等四大技術領域,這就要求在人才培養中不能求全貪多,要有所側重和突出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時需打破學科定勢,擺脫傳統本科的理論教育體系束縛,在課程設置上,要符合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特點,突出其實用性。因此,根據光電市場和產業需求,以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省級特色專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和優化。主要遵循“基礎夠用,縱向理順,橫向拓寬,更新內容,強化實踐”的原則,以“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課程體系”為主線,融入“職業教育”突出“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親產業化的人才培養思路。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定位
在人才培養方面,自始至終地貫徹著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光電信息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堅持以專業方向“激光”為主線,在課程設置中側重激光原理、激光技術、激光器件及應用、光電子技術等方面的系列課程外,將“激光機裝調工”職業培訓融入到人才培養中,突出學生在光電信息領域中的專業特色。同時注重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專業實驗、激光技術、光電子技術等領域獲得較好的實驗能力及相關工作實踐訓練和職業技能,讓學生能迅速的融入社會,在未來的競工作中持續保持核心的競爭力。
三、人才培養改革采取的措施
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光電市場和產業需求,結合吉林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特點以及企事業反饋意見,重新完善和修訂了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首先,通過調研和反饋發現,學生的就業方向一般是:激光研發工程師、激光工藝工程師、激光技術服務工程師、激光加工工程師、激光裝調技師、光學工程師、光電子技術工程師管理和銷售人員等。通過這些職業崗位確定出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比如,激光器件和光學模塊的設計,激光加工工藝設計,激光器聚光腔及外光路裝置裝配及調試,光路設計、光電檢測和激光器安裝、維護、校準、維修等。接著對這些典型工作任務實施能力化處理,著力培養學生的激光光學特性認識能力,光路裝配調試能力,激光軟件操作能力,激光設備開發、調試、維護能力,激光產品工藝流程分析、判斷能力,光電技術應用能力等。最后確定專業的核心課程,如應用光學、物理光學、光學系統設計及CAD、光通信導論、激光技術、激光器件及應用、激光制造技術、顯示與成像等等。從而確定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遵循以“激光”為主線的親產業化的人才培養思路,在課程設置中兼顧光機電算,突出技術應用和工程技術教育,使畢業生的知識、技能、素質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
2.課程建設
以課程建設帶動專業建設,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提升課程建設質量,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對知識發展的需要。(1)優化課程體系根據職業成長和認知規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即由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三個知識平臺組成。公共基礎平臺由數學基礎模塊、大學外語模塊、人文科學模塊和計算機基礎模塊組成,公共基礎平臺具有通才型的特點。專業基礎平臺有物理模塊、光學模塊、電子模塊和信息模塊組成,具有物理基礎扎實、理工結合、光機電算結合的特點。專業核心平臺由激光系列課程和光電子技術系列課程組成,具有注重光電應用技術的特點。同時打破完全按學科設置課程的模式,加強理論課的整合,突出理論教學的實用性,例如《激光器件》、《激光應用》兩門課程整合為《激光器件及應用》一門課程。因為激光器件是按照分類固體、氣體、半導體激光器進行講授,而激光應用則是按照激光在工業、醫療、軍事上來講解,整個內容上是錯位的,所以將兩門課程進行了整合,內容上進行了重構,完全按分類進行講解,更好地適應實際需求。(2)更新教學內容注重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整合課程體系內容,縮減了過難,過于理論化的理論課教學,及時補充本專業激光、光信息的存儲、傳輸等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并對創新之處進行細致的描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基礎知識與課程前沿相結合,因為基礎知識其內涵也必然會隨著時代的演進、科技的進步、學科的發展、社會的需要而有所變化,適當增添新技術、新知識等內容,不但有利于學生以后專業課程的學習,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做科研的興趣。例如,在專業基礎課《電動力學》課程中,增加了激光諧振腔以及光波導的內容,在《物理光學》課程中也增添了非線性光學在激光領域的應用。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因為教學內容不等于課堂講授內容,應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2]。目前專業中增加了激光制造方面的內容,比如在專業實驗中新增了激光雕刻、激光焊接、激光打標等實驗,通過理論課程與實驗、實習相結合,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注重課程建設與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參考國家職業資格考核與鑒定標準,對現有的專業課《激光技術》、《激光器及應用》、《薄膜技術》等課程進行相應的改革,制定與之相應的培養目標,同時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側重培養過程與生產實踐的對接度,在課程評價方面,將“真空鍍膜工程師”和“激光機裝調工”職業資格考核與鑒定同相應專業課成績進行置換。讓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也可以獲得專業方面的職業資格證,提高其實際動手能力[3]。
3.實踐教學建設根據培養
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按照專業定位,明確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重新構建實踐課程體系,除了加大實踐教學時數的比例外,還提前讓學生接觸到了專業技術及技能訓練,同時為學生搭建了實驗實踐、競賽、科技創新三大平臺,全方位地加強工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將實踐教學體系分成實驗模塊、實訓模塊、實習模塊、設計模塊四個部分,實驗模塊主要突出理論聯系實際,包括大學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和光電綜合專業實驗,在實驗模塊中基礎實驗模塊注重夯實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在專業基礎實驗中注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一定設計能力的培養;在專業實驗中注重學生專業相關常見儀器設備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在保留原有的實驗課模式前提下,又增設了以職業技能為導向的實訓課,即從大一開始就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并且開設的實訓課涵蓋了光、機、電、算四個領域,內容及深度從大一到大三逐級遞增,大一的實訓課主要以認知型和動手型為主,主要包括常規的光電儀器的操作、最新的光電產品的使用以及經典的光電儀器的解剖,讓學生深入了解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既在儀器裝配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在實際應用中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大二的實訓課則以操作型為主,強化學生在激光、光電技術以及相關領域中實驗能力和工程技術方面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到大三的實訓課則為創新和綜合型為主,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企業實際案例或項目為主線,通過自己查找文獻、確定研究內容、開展實驗設計,最終寫出設計小論文,使學生不僅學會了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同時還提高了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通過三年的實訓課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4]。另外為了進一步加強工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我們還注重加強了實踐環節,安排了49周實踐教學周,包括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設計模塊,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的實習模塊,并充分利用校內外實習基地,使學生能夠直觀從一臺激光器的各個零部件看起,親自參與整臺激光器的生產和裝調,掌握各種激光器性能指標改善和控制的方法,不但使學生獲得了富有實際訓練效果的實習實踐崗位,而且增強了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有利于解決畢業生與社會接軌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注重將課內實踐教學與物理實驗競賽、光電設計大賽、創新創業項目和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等課外科技活動緊密結合,這樣可以使一部分有興趣和有能力的學生有一個更大發展的空間。通過以上的舉措不但可以使一批優秀學員脫穎而出,同時還可以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四、結論光電產業是一個新興的高科技行業,其多元化應用技術產品作為智能產業的一個分支,未來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和潛力,這預示著對光電技術應用型人才存在著大量的需求。因此,通過校企合作,不斷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發展更加完善,培養出更多的符合光電行業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寧,賈傳磊,焦志勇,等.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與思考[J].科教前沿,2008(23):124-126.
[2]劉衛平,李新平.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契合的有效路徑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5):43-45.
[3]谷開慧,孫曉冰,國秀珍,等.融入職業技能的應用型本科教育探[J].大學物理實驗,2017(5):124-126.
[4]谷開慧,孫曉冰,等.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開放式實驗教學研究[J].大學物理實驗,2014(2):119-121.
作者:谷開慧 孫曉冰 侯麗華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光電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