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時代的探索式英美文學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歐美文學論叢》2013年第0期
摘要:英美文學課程肩負著提高學生語言技能和人文素養的雙重任務。英語專業的根本在于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英語思維的擴展,而文學能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網絡時代的學生對經典作品的理解更加欠缺,因此探索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亟不可待。本文指出課堂應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注重人文性,引入女性主義批評理論,并利用影視作品來輔助教學。教師應摒棄陳舊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
英美文學課是為培養和檢驗學生英美文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理解、鑒賞英美文學原著的能力而設置的一門專業理論課程。虞建華教授指出:“外國文學是學好外語難以回避的途徑?!盵1]由此可知,文學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課堂應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充分考慮學生心理、接受能力以及興趣愛好,注重人文性,引入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并充分利用影視作品的輔助作用,探索網絡時代的文學課教學。
一、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課堂應該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對于英美文學課來說,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知識傳授者,更是課堂的組織者。由于文學課是大班教學,互動性不強,部分課堂活動無法展開。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重心僅放在講授知識點上面的話,課堂趣味性會減少很多,同時也體現不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系統性講授文學背景、文學理論及批評手法等,然而學生的參與性不強,整個課堂變成了教師獨白。教師講得吃力,學生興趣不高,課堂效果不盡人意。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學習成為被動接受,機械性的過程。由于文學課程課時有限,教師課堂上不可能給學生大量閱讀時間,課堂上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教給學生閱讀分析文學作品的技能,并鼓勵學生課后閱讀分析文學作品。課后閱讀任務布置可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教師應尊重學生興趣愛好,給予其充分的自主權,不要求學生閱讀同一部作品,回答同樣的問題。例如,學完英國文藝復興這一章后,可讓學生閱讀莎士比亞相關戲劇、詩歌作品。學生也可選擇閱讀培根的散文,或者將相關影視作品與名著結合起來。閱讀不僅是簡單的閱讀,而是任務型閱讀。學生在閱讀之后須完成一定的任務??勺珜懽x書報告對作品寫作風格、主題、人物形象刻畫等進行評價,也可寫讀后感,發表自己的觀點,抒發情感。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故事情節進行縮寫改寫,甚至嘗試戲劇詩歌散文創作。同時鼓勵學生記錄經典名句并背誦喜愛的句子表達方式??傊?,無論閱讀本身還是閱讀任務,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自主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還應利用好多媒體及網絡資源。傳統的學習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學生的需求。學生除了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也可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文學資料,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需求等對知識進行篩選,有助于思考問題,提升對文學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同時,還可打破傳統師生關系,有利于師生之間溝通交流,互相學習。
二、注重人文性
筆者所教班級選用教材是將文學史和作品選讀結合在一起編排的。這種先講文學史再進行作品分析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重心放在教師講解上面,對學生的參與度要求不高。教師一般先介紹時代背景、文學流派作家生平,然后分析其作品特點,最后再節選教材上的選讀進行分析。由于課時限制,課堂往往頭重腳輕,留給作品賞析的時間不夠。久而久之,學生便失去了興趣,甚至誤解了文學課的本質。學生把文學課當成一門死記硬背的課來學習,部分學生學習心態比較功利,認為上文學課的目的就是提高英語專業八級成績和考研成績。帶著這種心態上課,文學課的性質就變了味。英語專業的全稱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這就意味著英語專業的重心分兩塊:語言和文學。然而,在如今浮躁的年代,很少有學生能靜下心來讀讀名著。學生將大量時間花在考級和拿證上面,卻忽視了英語專業的精髓。語言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通過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學生對英語的領悟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因為在文學的民族寶庫中蘊藏著民族語言的精華。[2]在這種形勢下,文學課更應該注重人文性的培養。課上課下都應該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并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英美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反復的主題與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愛情,20來歲的學生對愛情是很憧憬的。教師課堂上可多選取與愛情相關的作品。學習蘇格蘭農民詩人羅伯特•彭斯詩歌《一朵紅紅的玫瑰》時,可以請學生上臺朗讀,體會詩人對心上人的愛慕之情。同時也可結合中國古代的愛情詩來講解。例如李商隱的《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以及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辈还苁菛|方還是西方,古代還是現在,人們對愛情的追求是亙古不變的。學習莎士比亞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時,可將其與中國文學巨著《紅樓夢》、《牡丹亭》等作對比。通過讓學生閱讀愛情文學作品,可以增強其對愛情的認識,培養正確的愛情觀。英美文學課注重人文性的培養,還應體現在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方面。英語專業畢業生與其他專業畢業生最大的區別在于應具有良好的中西文化修養,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因此,英語專業學生有必要學習英美國家的文化,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學貫中西的人才。而文學正是文化的深層次內容。文學作品是英美社會的一面鏡子。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學生能了解英美社會不同時期的各個方面,增強對英美文化的了解。
三、引入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
作為專業外語院校,女學生人數居多,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加強文學課對學生人生的啟發作用。盡管學生都是90后,但是社會上男權思想也很嚴重。部分女生抱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不愿意吃苦耐勞,踏踏實實工作。在這種環境下,教師有必要在文學課堂上灌輸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文學課教師承擔著提高學生文學素養,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任務。如果教師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入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將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培養健全的人格。當然,課堂上也得考慮男生的感受。女性主義批評理論并不是將男生對立起來。通過文學作品了解女性在人類歷史以及社會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男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女性,打破男權至上的觀點,樹立起男女平等的意識。從英國文學作品《簡愛》和《傲慢與偏見》能窺探出19世紀英國人的婚姻觀。當時女性社會地位比較低,經濟上不獨立,因此在婚姻選擇方面非常注重男人的經濟條件。同時女性主義思想覺醒,部分受過教育的新女性開始追求地位平等、靈魂上有交流的伴侶。了解當時英國人的婚姻觀對當今大學生婚戀觀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學習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中,教師應將女性主義批評與女權運動區分開來,避免用偏激的觀點來指導文學閱讀??v觀英美文學史便可知女性作家的數量遠遠少于男性作家的數量,作品數量也比男性作家差一截。這與女性地位低下,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出版作品受限有很大關系。因此早期的女性主義批評主要為女性讀者對男性作家作品的批評。從女性的角度來閱讀男性作家作品,很容易發現對女性形象不公正的刻畫。女性通常被簡單劃為天使型女性和妖婦型女性。天使型女性滿足了男性的心理期待和審美意向。她們溫柔賢淑,逆來順受,富有自我犧牲精神。《李爾王》里的考狄利婭就屬于這一類女性。而《馴悍記》里的凱瑟琳娜與華盛頓•歐文《瑞普•凡•溫克爾》中的溫克爾太太屬于惡毒聒噪的潑婦形象。在庫柏的拓荒文學作品中,女性的角色和活動都只占很少一部分。這與當時女性的活動主要在家,處于從屬地位的社會現也屬于這種類型的女性。還有一些男性作家在作品中鮮有女性形象。女性作家中的女性主義思想體現得更為明顯。從早期女性作家如奧斯丁、勃朗蒂和喬治•艾略特等人的作品中已經能看出女性主義的覺醒。20世紀早期,伍爾夫提出了自己的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對于傳統作品中把女性形象天使化或妖魔化的現象,她認為這實際是男性社會歪曲女性的一個例證。因此,伍爾夫提出了女性意識的重建問題,包括擴大自身生活空間,不斷豐富生活體驗,以及建立女性自身的價值理念等。在其名著《一間自己的房間》中,她呼吁女性拿起筆來“寫各式各樣的書,無論題目是多小多大都不要猶豫,寫作是對你們自己有利的事,對整個世界有利的事”。[3]
四、重視影視作品在英美文學課堂中的運用
大量文學名著被搬上銀幕,這對學習英美文學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材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所涉及作家作品的不同來選擇電影在教學中使用的比例和方法”。[4]例如,學習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詩歌時,可播放講述濟慈與其女鄰居愛情故事的電影《明亮的星》。電影名改編自濟慈同名十四行詩BrightStar。賞析該首詩歌的時候,可讓學生同時觀看電影相關片段,通過詩人與女孩的愛戀了解詩人的情感,體會詩人濟慈與愛人芬妮之間不因生死阻隔的愛情。學生亦可模仿電影中的詩歌朗誦片段來朗誦詩歌。詩人與愛人至死不渝的愛情對于憧憬美好愛情的大學生來說甚是感人,很容易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不落入英語詩歌難懂枯燥的俗套。學習美國浪漫主義詩人惠特曼的時候,教師可采用電影導入的手段。這是一部關于教育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關于詩歌的電影。電影中基廷老師在課堂上高聲朗讀惠特曼詩歌《啊,船長!我的船長!》。詩歌原本是悼念遇刺美國總統林肯的。林肯總統在詩中被喻為帶領美國人民駛向自由港灣的老船長。而影片中,“船長”一詞被賦予了多義性,它成了基廷老師的綽號和惠特曼精神的代名詞,亦喻指對“自由”的呼喊。通過觀看基廷老師課堂朗誦詩歌片段,教師可給學生設問:“老船長在影片中象征了什么?”學生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就影片中基廷先生的形象進行分析,指出老船長是自由的象征,隨后進入詩歌賞析階段。影視作品還可與文學術語名詞解釋相結合。學生普遍認為文學術語枯燥難懂。如能將電影與文學術語有效結合,名詞解釋記憶將變得容易許多。由于距離現代社會太遙遠,英國中古文學一直是教學的難點。其中有幾個必須理解的詞條,例如“圓桌會議”和“騎士精神”。如果按部就班地講解,學生未必會理解透徹。教材節選的材料是英語韻文浪漫詩的杰出代表《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其題材屬于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傳說系列。它以巨大的藝術表現力反映了騎士制度的理想,是中世紀封建貴族文化的精髓。盡管名氣很大,學生卻認為沒意思。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筆者認為,當代大學生生活在21世紀的中國,要其理解詩中體現的騎士精神不太容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成為一件棘手的事情。這時教師可選擇電影《亞瑟王》來輔助教學。影片中的亞瑟是一群騎士的首領,他第一次提出用圓桌開會,以彰顯平等的理念。學生通過觀看電影,能夠直觀地感受騎士精神,即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誠實、公正和靈魂。了解了騎士精神,對《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中的故事情節就容易理解。
五、結語
現代社會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英語專業畢業生不僅應精通語言,更應了解英美國家文化、文學與社會?!拔膶W試圖揭示人類自身的生存意義和價值。關于人類生存意義與價值的深刻內涵大多深埋在文學作品里,以隱喻、密碼等象征形勢隱藏于文學作品里?!盵5]英美文學課肩負著提高學生語言技能和人文素養的雙重任務,應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弘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與審美觀念。
參考文獻:
[1]虞建華.“致知”是一種最高的學習[J].鄭州大學學報,2002,(5):8.
[2]方平.歐美文學研究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弗吉尼亞•伍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M].王還,譯.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89:128.
[4]梁鈁.論電影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理由、原則與方法[J].外語電化教學,2011,(5):65.
[5]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學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2,10.
作者:張潔平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商務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