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建筑設計的實踐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能源枯竭、環境污染,綠色建筑已成為熱門,綠色建筑是一種節能、環保、與大自然相融合的建筑,本文簡要介紹綠色建筑特點及設計應用。
關鍵詞:綠色;建筑結構;設計
0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能源的枯竭、生態壞境的惡化已嚴重影響到我們后代子孫的生存,我國一年的建筑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四分之一左右,如表1所示發達國家建筑能耗比例,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筑能耗量成為能耗量最多的行業之一。而綠色建筑的提出和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建筑能耗問題,使得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減少建筑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與破壞,倡導節能降耗、保護環境,保證可持續發展,為人類提供健康舒適的環境。目前世界突出的綠色建筑有:德國法蘭克福考莫茲銀行總部大廈、美國太陽能研究所、北京奧運村、世博會等,這些綠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改變原有的建筑結構、采用節能材料、應用先進技術,使得建筑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1.綠色建筑特點
綠色建筑主要是指建筑在規劃、設計、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采用新型環保材料和節能設備、運用節能環保的先進技術、加強管理措施,與大自然相融合,以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其特點如下:
1.1節能降耗:建筑能耗主要體現在照明、空調、采暖等服務功能上,為了減少能耗,綠色建筑充分利用先天的自然條件(如陽光、風力、地熱等)、采用節能材料(空心轉、多孔磚、輕質建材等)、應用先進技術措施,以達到節能(節水、節電、節約粘土資源)降耗的目的。
1.2健康環保、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多采用無污染、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即有利于人類健康,還能減少建筑垃圾以免污染環境,同時綠色建筑具有保溫、調濕、防輻射、凈化空氣等功能,為人類創造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1.3審美和諧、回歸自然:如今社會隨著人們審美要求的提高,鋼筋水泥般的高樓大廈已不再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綠色建筑同周邊自然環境相融合、采用天然材料,使得人、建筑物、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在節能降耗的同時,又為人們創造一個生態化、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2.綠色建筑設計
2.1優化建筑方案:“金山銀山,不如秀水青山,秀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項目的立項,要有相關部門批準的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科學合理的進行建筑方案設計,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靈活性、使用壽命。綠色建筑應多選用“輕質低能耗結構”、“張力窟窿結構”、“張拉膜結構”、“彈性可變結構”等形式,在滿足相關設計規范及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節能環保、提高建筑物靈活性和耐久度。馬來西亞的米娜亞大廈結構設計特征:①屋頂露臺采用鋼、鋁支架結構,其曲面結構有遮陽、自然采光的作用;②建筑平面每三層凹進一次、種植綠植形成空中花園,綠色植物能夠遮陽、提供富氧環境;③設置中廳、每層辦公室都設有外陽臺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門,達到自然通風的效果;④南北兩面的曲面玻璃墻可調整建筑物內整天的輻射熱量。
2.2采用綠色材料:采用無污染、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材料,有利于人類健康;盡量就地取材,避免運輸過程中能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例如綠色建筑—諾丁漢大學新校區,選用木材貼面、形成一個“呼吸”外皮,中廳的外墻上還增加一層麻布作為吸音層,使用暴露的強化混凝土柱和梁、未刷漆、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蓄熱性外還能減少污染。推廣采用種植屋面,即隔熱保溫,又提高綠地率。
2.3合理利用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太陽能、風能,采用先進技術,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目前有太陽能光熱系統、太陽能光伏系統、地源熱泵系統等,這些技術都是根據周邊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將一種自然能源轉變為人類所需的另一種能源,減少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水資源的損耗。結語如今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鋼筋水泥般的高樓大廈已不再滿足人們的審美、使用要求,綠色建筑以成為建筑業的熱門,綠色建筑優化建筑結構、采用可再生材料、合理利用資源,在節能降耗的同時,為人們創造一個生態化、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閻奕岑.綠色建筑體系下的公共建筑圍護結構節能及優化組合研究[D].重慶大學,2016.
[2]張潔.綠色建筑中的結構設計[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08):96-98.
作者:朱文思 單位:八冶設計施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