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論文電子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師準備——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分解課程內容
作為教學的設計者和引導者,教師需在課程開始前,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將教學內容分解為若干的知識點組,并確立每個知識點組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根據目標確定教學思路和方法,確定每次課的視頻錄取內容和課堂設計方案。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課程分解為3個模塊,即電路圖和電路板的制作(使用ProtelDXP軟件)、電路圖的仿真分析(使用mul-tisim軟件)、VHDL程序設計基礎(使用Max+Plus軟件)。針對高職學生的實際特點,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熟練掌握電路圖的設計,掌握單層電路板、雙層電路板的制作;掌握電路的仿真和分析方法;掌握VHDL的基本知識。將三個模塊內容分別細分為13+3+4個知識點組,每個知識點組錄制一個教學視頻,確定好每個知識點組的視頻錄制重點內容和教學目標,即教會學生何種技能、達到何種目標,另外還應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師準備——微視頻的設計與制作
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需要提前錄制好教學視頻,并上傳到網絡供學生學習。在教學視頻中,針對要實現的目標,教師應采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對知識點進行透徹地分析講解,抓重點,咬難點,促進學生細節學習,加深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一般人在學習枯燥專業知識的時候,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在半小時左右,超過這個時間則會出現煩躁或分神。所以為了微課學習的有效性,每次視頻時間應控制在10-20分鐘之間,所以稱為微視頻,又稱微課。由于本門課程實踐性很強,所以要求絕大部分微視頻內容圍繞實踐項目的展開進行,將理論的講解穿插在項目的實施中進行;項目的選擇要緊密配合教學內容,并且要易于上手,便于學生學習并實踐;為了便于理解、吸引學生興趣,在講解理論知識時,盡量輔以圖片、動畫等直觀的形式來表現,同時教師要注意語言表達的生動和形象。視頻制作完成后,要上傳到相關的網絡平臺上供學生下載學習。微視頻設計原則和注意事項:
1.微視頻設計必須緊扣一個“微”,時間短、知識點少,便于學生隨時隨地的利用碎片時間學習。
2.要考慮到微視頻的完整性,突出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等配套教學資源的設計與制作。
3.微視頻設計要體現“任務驅動,問題導向,反饋互動”的原則,要引入有趣、逐步推進、層次分明、適當總結,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關鍵的知識。
4.微視頻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應用:是為誰服務的?適合哪種類型學生學習?學生基礎如何?達到何種學習目標?適合何種學習方式?適合什么時間學習?
5.要注意微視頻的整體設計,注意設計的連貫性和前后銜接,因為只有系列化的微視頻資源才能給學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識技能。
(三)學生準備——課前自學
教師需要在課前布置學生通過網絡終端,如手機、電腦來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基礎知識的自學過程,記下觀看視頻中遇到的問題,并完成視頻中布置的實踐作業。為了鼓勵學生仔細觀看視頻資源并能掌握相關知識,將課前練習設計成積分形式,完成習題即可得到相關積分,提問也可以得到積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課堂教學——知識內化
課堂的作用在于如何引導學生來實現充分的交流和討論從而達到釋疑解惑的目的,如何設計課堂練習來實現知識的內化。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單純的講解,更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交流、討論、實踐,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實現知識的進一步內化和實踐應用,提高他們將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開始,教師首先對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點評,對優秀的作業進行展示,既可以鼓勵做得好的學生,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交流、討論和總結,將重點、難點、疑點講解透徹。然后針對這些問題布置一些針對性強、要求更高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作業應具有一定的實踐應用價值,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針對難點、疑點而設置),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通過這樣一個完整的針對性強的實踐性項目來實施教學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穿插復習理論的講解,從而更易于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能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和學習實際,合理謀劃,精心組織,適時施引,使課堂成為學生質疑、解決問題、消化吸收的場所。教師也可根據需要決定課堂是以交流討論為主,還是以實踐操作為主。如果作業存在問題較多、教學內容復雜,可以將課堂設計成討論式;如果問題不多、內容較為簡單,則可以設計成實踐式。討論式課堂指的是以學生提問、教師講解為主,當然課前教師應該摸清主要問題和難點,對這些難點和疑點著重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和思考,最后進行梳理和總結。實踐式課堂指的是以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主,教師可在課堂一開始對課前的學習視頻知識點進行總結,講解一些要點和難點,然后以項目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實踐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問題,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將理論用于實踐的目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后升華——鞏固和復習
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需要不斷的鞏固和復習,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在課后布置學生一些實踐性的作業。每一模塊學習結束,可以再利用一個比較大的實踐性較強的練習來加強鞏固。本門課結束后,有一個一周的集中實訓,要求學生完成一個企業的小型實踐項目,從而加強對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綜合檢驗。也可以開展一些小型的創新比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反思,給學生更多的解決真實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完成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和升華。
二、教學效果分析與總結
2013年下半學期課程結束后,我們對電氣1203班25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從教學微視頻效果、課堂組織設計、實際學習效果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學視頻效果調查分析
課前自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主要是學生通過網絡觀看教學視頻進行學習。因此,視頻制作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間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能否順利實施。因此,一個清晰明了、邏輯性強、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視頻是能否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調查主要是從視頻時間長度(10-20分鐘)是否合適、視頻能否激發學習的興趣、教師的講解(語言表達、邏輯性)是否形象生動清晰、畫面質量和音效質量是否優良、課前實踐作業難度是否適中共5個方面進行。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至少60%以上的學生認同了教學視頻的學習效果。部分同學認為視頻越短越好,最好能夠控制在5-15分鐘以內。
(二)課堂組織設計調查分析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通過作業分析反饋、難點疑點講解、交流討論、實踐練習達到知識的內化。課堂教學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環節,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組織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效果調查主要從課堂組織是否有序合理、教師講解是否能切中要點、討論交流是否有效、課堂作業難度是否適中、是否能夠實現知識的進一步吸收和內化5個方面進行。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可以說課堂組織設計得到了64%以上的學生接受認可。
(三)實際學習效果調查分析
該項調查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否更能激起學習的興趣;二是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學習效果是否得到了提高。結果顯示,雖然有一小半學生認為該模式沒能激起他們的興趣,但是80%的學生還是認為確實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三、結束語
21世紀是以“信息化”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學校教育的模式、學生學習的方法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因此有效變革教師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學習模式,對提升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綜合效益和構建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從知識傳授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轉變,適應了時代的需要,經過實踐證明,確實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可以應用于更多的課程教學中。當然,如何設計教學視頻,如何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如何實現知識內化,需要教師付出很多精力精心組織和設計,同時為了應付課堂討論中不可預知的、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師還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識,這對教師是一個考驗。
作者:丁紅王萍單位:江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