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應用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踐教學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學校以計算機應用專業為調研對象,通過對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等進行調查和分析,針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革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實踐教學多以課內實訓的形式出現,沒有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活動中,存在著專業教師各自為戰的情況,不同的教師在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甚至有部分教師把實踐技能訓練當作課堂理論教學的補充。第二,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與安排不夠合理。部分學校的實踐教學課程缺乏針對性,且其教學內容層次不清,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第三,缺乏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專項訓練。在訓練方法上,部分教師照本宣科,依照課本羅列的程序或步驟讓學生做重復性操作,沒有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第四,缺乏具有行業工程背景的教師團隊。部分教師長期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和項目管理經驗,在指導學生訓練和實踐時能力不足,學生反饋不佳。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內容
(一)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圍繞著提升學生能力這一中心,對教學內容進行層次化、模塊化處理,通過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將實踐教學劃分為基礎技能實踐、專業技能實踐、綜合技能實踐三個層次,每個層次設置多個模塊,通過模塊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如圖1)。
(二)層次化、模塊化實踐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依照課程模塊功能的不同,將實踐訓練內容按三個層次劃分為八個功能模塊:基本技能實踐(專業認識模塊、課程基礎實驗模塊)、專業技能實踐(課程項目實驗模塊、技能證書培訓模塊、技能競賽培訓模塊)、綜合技能實踐(專業綜合實訓模塊、實習實訓模塊、課外創新設計模塊)。其中,基礎型實踐安排在授課前面,專業技能實踐及綜合技能實踐按照課程進度進行安排,其難度和知識綜合程度呈層層遞進、逐層拔高狀態(如圖2)。下面以“網絡布線”課程為例。1.專業認識(見習)模塊:認識學校網絡中心的網絡綜合布線系統,了解網絡綜合布線系統組成及產品,了解GB50311-2007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規范和GB50312-2007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等。2.課程基礎實驗模塊:掌握網絡綜合布線工具使用(線纜端接工具、測試工具、管槽安裝、線纜敷設工具);端接器件連接;網絡傳輸介質的認識、使用與制作(雙絞線、電纜、光纖);布線常用設備使用(中繼器、交換機、路由器等)、PVC管槽成型制作等。3.課程項目實驗模塊:網絡綜合布線模型系統設計(使用Visio或AutoCAD軟件繪制網絡拓撲結構圖、網絡綜合布線模型系統設計)、網絡模塊端接實驗、RJ-45水晶頭端接和跳線制作及測試實驗、110型通信跳線架端接實驗、永久鏈路實驗、VC線槽/線管布線實驗等。4.技能證書培訓模塊:西元網絡綜合布線認證工程師培訓與考證。5.技能競賽培訓模塊:網絡布線項目技能大賽(市級、區級、國家級)。6.專業綜合實訓模塊:網絡綜合布線模型工程施工、利用西元配線架模擬對某公司大樓辦公場地進行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和施工安裝。7.實習實訓模塊:學校綜合實訓大樓布線系統的設計、測試、驗收。8.課外創新設計模式:組織學生設計“教師辦公樓綜合布線系統”。
(三)優化實踐教學模式1.課前課后結合———以“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來組織課堂教學針對計算機課程應用性、實驗性的特點,教師可以采用“課前布置、課堂精講、課后反饋”的教學方式來組織課堂教學。課前,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做好預習,明確學習目標,學生根據實訓內容可以提前做實驗,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課中,教師精講案例,組織學生獨立或以團隊的方式完成實訓內容,自行或通過團隊討論的方式解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必要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課后,教師及時對實驗方案的科學性和數據分析的合理性做出評價,師生間進行交流與討論,幫助學生加深對實訓內容的理解,提升教學效果。2.賽教結合———以“賽教結合”的教學模式來促進教學改革在實踐教學中,以專業技能競賽為導向,以項目開發為基礎,將技能競賽的題目分解成符合當前實驗環節的任務,形成“項目—模塊—任務”的結構。例如,“網絡布線”是省級競賽項目,在“網絡布線”工程設計項目中,可以將“布線模型系統設計”項目分成四個任務:(1)制作信息統計表;(2)繪制網絡拓撲結構圖(用Visio或AutoCAD軟件);(3)繪制施工圖(含俯視圖、側視圖、正視圖);(4)制作工程材料統計表。通過對項目的分解,實現了項目引導、任務驅動,降低了實訓的難度,便于學生學習和操作,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在平時訓練中都能體會到技能競賽的氛圍,達到了培養學生技能、提高競賽成績的目的。3.校內校外結合———以崗位技能培訓、產學合作來促進實踐教學的發展校內校外相結合進行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決好學生的就業問題,而就業來源于社會崗位的需求。對內,學校應根據國家職業資格的標準和要求對接行業或產業,對學生進行生產工藝流程和安全生產技術相關知識的培訓,讓學生初步了解工作崗位的基本內容、職責、標準和程序等,盡可能地縮短學生畢業后適應崗位的時間,達到提升學生技術、規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對外,學校要加強和企業的聯系,實行產學合作,將職業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之間的聯系,深刻體現出“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4.虛實結合———以“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方式來彌補傳統實驗的不足針對實驗設備不全或在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難開展、難動手問題,學校可以構建“虛實結合”的實訓模式,實現現場實驗和仿真訓練的深度結合。簡單實驗和操作性強的實驗可在計算機實訓室內完成;暫無設備支持的實驗,可利用模擬仿真實驗平臺來進行實驗;比較復雜的實驗,可先利用實驗平臺進行模擬和仿真,之后再進行真實環境下的實驗操作。例如,“計算機網絡技術”等課程實驗較多,部分學校存在實驗條件欠缺和設備不足等情況,則可以CiscoPacketTracer為核心建立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平臺,通過這個實驗平臺去模擬網絡環境,配置和設計網絡,排除網絡故障。同時,利用實驗平臺還能向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實驗環境,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實驗的時間和空間,達到開闊學生視野、擴充實驗內容的目的。
(四)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專項技能訓練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熟練掌握一項或多項專業技術技能,是學生在就業中提升競爭力的法寶。而專項實踐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指揮他們不斷去練習,在訓練中糾正錯誤。在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我校主要進行了專業技能訓練、職業技能證書專項訓練、技能競賽專項訓練及崗位技能訓練,讓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做到精、細、專、快,能夠順利實現高質量就業。如光纖熔接技術、數據恢復技術等,這些專項技術僅僅依靠日常教學,難以達到就業要求。
(五)匯聚資源,完善實踐保障體系1.優化實踐教學環境,強化校內平臺建設在校內實踐平臺建設方面,目前我校已建立功能相對齊全的“網絡搭建實訓室”“計算機辦公自動化實訓室”“計算機硬件網絡綜合布線實訓室”。同時,學校在這些實訓室中按照要求配置仿真軟件或設備,方便開展教學。2.強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否合格,歸根結底要看其是否得到企業的認可,而學校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針對專業,開設“動漫班”“網絡班”“物流班”等;針對學生,實行“走出去”戰略,安排學生到企業生產第一線去參觀、考察、頂崗實習,在真實場境邊看邊學,了解第一手信息,直接學習操作本領;針對教師,學校積極開展產學合作,派教師團隊深入企業參與研究與培訓,根據課程教學的需要將企業中優秀的專家和師傅請到學校來,與學校教師共同開展案例教學,傳授一線的經驗和技術,讓學生學到最鮮活的技能和知識。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職業學校培養優秀學生的保障。近年來,我校通過各種途徑,著力推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一是讓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帶徒弟,實行團隊互助;二是根據專業教師個人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分批選送專業教師參加國培、區培或到優秀職業院校去參觀、考察、學習、培訓,引進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專業知識;三是要求全校專業教師每年至少有一個月到企業參與實踐,深入了解、掌握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并將所學內容運用于實踐教學中,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四是要求全校的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以提高其教學能力;五是鼓勵專業教師參加科研活動,提高其理論及教學水平,積累項目開發經驗。
三、實踐教學改革階段成效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學校不斷改進實踐教學體系,成效已經逐漸凸顯,總體上已達到了教學改革目的。
(一)形成了相互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現有實踐教學體系以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為基礎,按照由淺入深、由基本到綜合的規律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學校通過基礎實踐、專業實踐、頂崗實習等多種形式,形成了以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崗位能力、職業發展能力為目的且相互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推動了學生從基礎到專業、由實踐到創新的不斷成長。
(二)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明顯提高近年來,我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生雙證達標率在93%以上,畢業生的就業率穩定在97%以上。在各類技能大賽上,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累計獲得國家級、區級、市各級各類獎共188項。例如,2017年獲區級獎19項(其中一等獎5項),市級獎71項(其中一等獎11項);2018年獲區級獎16項(其中一等獎5項),市級獎82項。
(三)建立了一支綜合素質較好、校企協同發展的實踐教學團隊學校計算機專業目前擁有專業帶頭人2人,高級講師4人,外聘企業專家教師3人,專業教師中研究生學歷6人,本科學歷31人;“雙師型”教師比例從40%(2017年)提高到90%(2018年)以上。學校已經同本地欽州灣電腦有限公司、藍宇電腦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電腦公司建立良好合作關系,每年邀請優秀的行業專家和企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實踐課程的設置、教學等。截至目前,我校計算機應用專業所涉及的四個方向的實踐課,已全部實現校企協同教學團隊的組建,并已經完成了多輪次的教學工作。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認可改革后的教學模式,認為新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校教師施揚志主編的中職教材《計算機網絡基礎》(同濟大學出版社)被列為“十三五”計算機專業創新型規劃精品教材;近兩年,我校計算機專業教師先后完成了學校《網絡搭建技術應用》《計算機檢測與數據恢復》《動漫設計》精品課程建設;完成了《計算機應用基礎技能訓練指導書》《網絡布線技術實訓指導書》《計算機檢測與數據恢復技能訓練指導書》等校本教材的編寫。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永遠是職業學校關注的焦點,本次對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從教學效果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成績均有穩步的提高,學生對改革后實踐課程教學方式的評價良好,但由于改革的時間所限,還有較多方面沒能涵蓋,期待在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就此繼續深入研究與改進。
作者:黃建德 黃啟輝 施揚志 單位:廣西欽州市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