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旅游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協調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旅游目前是我國發展經濟的主要手段,大量外國游客涌入中國,將中國經濟推向新的發展高潮。現階段旅游市場還在不斷拓寬,河南當地旅游景區眾多,高校瞅準機會將旅游教育作為重點專業,每年為旅游企業輸送大量優秀的旅游人才,從而保證旅游產業不斷向前發展。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旅游產業上升到國際競爭層面,產業競爭無非是旅游人才的競爭。鑒于此,本文調查河南旅游業的發展狀況,對本省旅游發展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
2論證旅游人才、產業需求及高校教育間的關系
旅游教育是旅游產業發展的產物,旅游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對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上升,旅游教育也得到長足發展,兩者相互配合共同發展。高校教育是培養旅游人才的主要途徑,高校專門開設旅游專業,培養人才英語、導游等技能,不斷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三者都圍繞旅游而生,且沒有嚴格的對等關系,任意兩者關聯都非常緊密,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三者保持微妙平衡狀態,旅游業發展才會更好。旅游教育既包括在高校中學習理論基礎知識,又包括在旅游企業的實習教育,理論和實踐雙重培訓,才能培養出健全的旅游專業人才[1]。
3分析河南省對旅游人才的需求狀況
3.1研究方法
為反應河南省旅游發展的真實情況,對近幾年旅游狀況進行分析。首先確定調查指標,如旅游人數、餐飲也增長數量等,選擇與旅游相關性較大的指標點進行調查,才能充分反映旅游產業情況。然后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3.2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調查
3.2.1旅游業收入調查據相關數據調查,到2017年河南接待的外國游客數量大幅度上升,超過6億外國人到河南旅游,在此情況下,旅游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對河南旅游產業2014到2018的收入情況進行調查,行業收入、創匯收入都在平穩增長,具體調查數據如表一所示,這段時間全國旅游收入增長率每年在12以上%,從表中看出河南旅游收入增長量遠超這一數值[2]。對比數據發現,國內游客是旅游產業的主要接待對象,國內游客為旅游產業提供的收入,占總收入的90%以上,因此河南旅游業發展還需將國內游客作為發展突破口。
3.2.2旅游相關行業調查從表面上看近年來河南旅游業發展勢頭很好,但其發展時間短,基礎不牢固,針對外部風險沒有完善的風險防御機制,與旅游相關行業的收入波動較大,餐飲、酒店等在旅游旺季收入較多,淡季營業額逐漸下降。多數人選擇自駕游,自己解決食宿問題,只在游覽景區時消費,因此旅游相關產業出現收入負增長現象不足為奇。景區收入下降與國家政策有關,旅游法中提出盡量降低消費水平,讓游客能消費得起,再加上近年來河南相關服務產業數量大幅增長,為獲得競爭優勢,餐飲、住宿等出現“零團費”現象,導致收入下降。在產業收入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從業人員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如飯店、酒店等出現負收入,企業就會裁員,減少基層員工數量,以此緩解經濟負增長現象[3]。一些企業引進自動化技術,企業所需人力資源減小,勞動者出現失業情況,但這并不影響相關產業保持穩定收入。
4旅游產業、人才培養的協調性關系分析
表1河南旅游產業2014-2018年的收入情況
4.1高校旅游人才培養情況分析
截止2017年,河南省共有129所旅游專業院校,高等院校在其中占比較大為110所,其它為中職學校,在國家教育政策的不斷變更下,高等院校每年招收學員人數增加,多數學生看好高等院校。旅游教育主要是針對高等院校學生進行,從2013年開始,旅游類高等學校數量不斷增加。
對近幾年河南旅游業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旨在為人才培養提供精準數據,高校以旅游產業需求為標準,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讓畢業生能直接進入企業工作。SPSS.20是分析旅游產業和人才培養協調性的工具,兩者協調性由相關分析系數N表示,N值在[0.001,0.400]范圍內時,兩者呈現弱相關,N值在[0.4,0.8]范圍時,兩者呈現中度相關,N值在[0.8,1]范圍時,兩者呈現高度相關。通過分析可知相關性最強的是,旅游產業收入和從業人數,高校人才培養和旅游產業呈中度相關,中職生與旅游產業需求呈高相關,相關系數為0.771。為提升自身的教育競爭優勢,中職學校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為主,因此學生對旅游崗位的適應能力較強。從這一情況也能看出從業者多為學歷較低人員,但從業者技能水平并不比高等院校人才差[4]。河南旅游景區收入、高等院校學生數量,兩者呈高度相關,N值為-0.94,其它指標點N值都在0.4以下。由數據分析得出,人才培養、旅游業需求兩者發展并不協調,高等院校對旅游產業并未作出太大貢獻,若想進一步提升旅游產業經濟效益,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協調兩者關系。
5旅游產業和高校協調發展的相關措施
5.1與時俱進,革新旅游教育觀念
企業和院校聯合起來,將旅游資源共享,利用互聯網全面了解國際旅游動態,將其它國家在旅游教育上的優秀理論借鑒過來,高校、企業相互扶持,同步更新旅游教育觀念。高校在培養旅游人才上要不斷變化教學模式,緊跟旅游產業發展需求,不斷訓練學生的適應能力,讓學生具備旅游服務意識,且具有較高的行業素質。高校教學方法隨著時展不斷改進,教材選擇切合旅游發展實際,課程設置方面給旅游實踐留下充足時間,實現與旅游產業的無縫銜接,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5.2校企合作,形成產學結合模式
合作目的在于提升人才職業技能,讓其學到更多的管理、服務類實用知識,在旅游生產中讓學生體會旅游教育觀念。首先高校要為企業入駐提供良好環境,以實用為教學目標,不斷加大實訓教學比例,建立專門的實訓場地,讓企業入駐學校對學生實訓練習進行指導。其次,高校與企業達成相關協議,定期讓學生進入相關崗位實習,充分利用企業的技術、信息等資源,逐漸培養實踐型人才[5]。
5.3落實就業輔導工作
一般針對應屆畢業生,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會給學生提供一系列就業信息,包括國家最新就業政策,各大企業崗位需求,以及單位背景、發展情況等信息。就業輔導落到實處,切實解決學生的就業難題,高校可采取以下方式落實就業輔導。第一,就業管理部全面了解人才市場需求,整理人才市場需要哪類旅游人才,與人才市場取得聯系,為畢業生提供面試機會。第二,利用互聯網獲取旅游人才招聘動態,聯系相關企業合適崗位需求,為學生提供真實可靠的網上招聘信息,有意向者可直接與企業聯系面試。第三,利用親朋人脈獲取就業信息,這一渠道是高校就業提倡的,學生能獲取最新、真實的崗位需求,一些不到學校舉辦招聘會的企業,可通過此渠道收納優秀人才。第四,就業輔導部門、導員提供的就業信息,這類信息是學校與各大企業溝通后得到的,信息精準度較高,學生比較信賴這類信息,因此成為信息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6]。
5.4專業設置針對旅游產業需求
旅游高校是為相應企業服務的,因此在人才培養上要緊跟企業需求。定期對旅游產業進行調查,在需求量較大旅游崗位上,放寬專業人數限制,增加專業人員數量。針對旅游企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開設專業要有前瞻性,可能目前需求較大的崗位,在未來幾年迅速被填滿,畢業生將面臨失業,因此學生要預測旅游業發展走向,提前培養相關專業人才。
5.5強化師資隊伍
5.5.1鼓勵雙師型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老師上崗必須雙證齊全,即旅游專業教師資格證,以及權威部門下發的導游證、策劃師證等,除教師證外,持有任意證件者即可任職。中職學校要不斷提升師資力量,鼓勵教師加入到雙師型隊伍中,為教師提供交流、出國培訓等機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5.5.2完善激勵機制高校可成立科研團隊,教師只要有足夠實力,就能加入科研團隊。老師也要不斷學習,充實自身的旅游教學知識,合理化知識結構,創新教學手段,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對教學成果優異者,予以相應獎勵。
6結束語
河南省近年來旅游產業的發展速度時毋庸置疑的,但發展中也存在很多問題,高校與旅游產業發展不協調,旅游業基礎薄弱,導致旅游相關產業收入波動大。為解決上述問題,高校與企業發展要協調配合,不斷提升人才質量,旅游產業才能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羽.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職旅游人才培養創新研究[J].長江叢刊,2017(22):267-268.
[2]王海萍.旅游產業融合視角下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絲路視野,2017(24):36-36.
[3]易豐.基于地方需求的廣西高校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梧州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8(26):139-141.
[4]凌飛鴻.論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職旅游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7(6):134-134.
[5]劉建娥.全域旅游供給側背景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旅游,2017(21):293,144.
[6]石應勤.旅游與城市環境協調發展研究———以成都為例[J].福建質量管理,2018(4):29-30.
作者:張蕾蕾 單位:鄭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