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孵化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打造“雙創”升級版。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高校創新創業取得階段性進展,隨之也涌現出實踐方式單一、成果轉化率低、市場供求脫節、轉化模式陳舊等突出問題,因此以西南石油大學為例,從制度、模式、體系、平臺四個方面總結經驗并給出建議,試圖探索成果孵化新路徑。
1引言
自總理2014年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以來,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蔚然成風,大學生群體積極投身于各種創業實踐活動。然而創新創業成果難以落地孵化卻成為了創新創業進程中的一大痛點,高校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大搖籃,需要尋找新的研究方法和解決對策。
2高校創新創業實施現狀
2.1創新創業課程在政府和高校的雙重驅動下,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實現了從分散化到規?;霓D變,從零散化到體系化的突破。據統計,在對472所高校參與的抽樣調查中,2014-2015學年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和創業教育指導相關課程的數量已達5446個。以西南石油大學為例,學校采取課程教育線上線下相結合、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分年級開展針對性教育,以創業意識和創業基本常識教育為低年級培養著力點,在高年級中開展創業實操訓練,輔導創業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2.2創新創業實踐高校作為創新創業類人才的培養的首要陣地,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競賽路演、自主創業等方式展示創意想法、落地創業項目。以受眾度較高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和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例,“挑戰杯”已從最開始三百多人參與的小舞臺發展到兩百多萬大學生比拼的賽場,第三屆“互聯網+”大賽參賽項目數更是超過二十萬,參賽人數超過八十萬,由此不難發現高校對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視程度以及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力。西南石油大學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和雙創實踐基地,分階段有目標地承辦國家級、省級、市區級創新創業比賽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成立了“未來企業家俱樂部”以鼓勵有創業想法的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
3項目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
3.1實踐方式較為單一目前多數高校已具備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理論教育體系,并輔以創新創業類競賽為載體,但對有創業實踐想法的學生來說仍需更多針對性指導,加之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商業思維邏輯,未深入企業進行深度調研,項目創意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實踐方式亟需突破單一化轉為多元化,提升項目的商業市場價值。
3.2缺乏健全的雙創文化和落地保障措施高校為鼓勵大學生創新,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及學分管理手段。這使得很多學生為了學分而學,單純為了獲得綜合測評加分、榮譽證書獎勵等即時獎勵,并未使項目落地實施。另一方面,創業實踐類項目由于存在啟動資金匱乏、創業管理不足、風險因素過多等問題,難以迅速投入實體創業。
3.3無法滿足多樣化項目孵化要求高校大學生在選定項目時往往依據的是個人興趣、專業、特長等,因而完成的項目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這也就決定了在成果孵化階段需要的幫助不盡相同。不同創業者、不同創業項目、項目的不同階段,皆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和階段性的問題,高校僅依靠經驗摸索式的項目成長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新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
3.4企業對接度較低企業是創新項目的主要需求方,也是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孵化的重要主體。但由于高校自身職能和特點,難以與企業實現高度的對接;大型企業自身具備研發能力和研究資金,對大學生不成體系、層次較淺的研究成果需求較小,而小微企業又缺乏資金扶持大學生創新項目,參加高校創新成果展示會的時間也很少。
4西南石油大學孵化對策
4.1轉變觀念,提升孵化意識西南石油大學不停留于從理論上讓學生認識創業,積極組織學生走進大學科技園、走進初創企業,實地感受創業企業的氛圍和開展狀況,激發創業興趣,以興趣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創業知識。同時構建創新培養體系,不斷拓展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訓平臺,推動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孵化,積極創建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016年,學校經濟管理學院與成都市錦門景區合作共建錦門大學生文創園基地,學院學生積極投身創業實踐,創辦涉及貿易、文化、教育類等共計十家公司。
4.2創新模式,激發創業活力西南石油大學以“普及教育”、“重點教育”、“精英教育”及“實踐教育”的四維層次分別面向全校學生、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有創業目標的學生及創業實踐學生。變革利益分配制度,實行股份制聯合研發形式,促進產學研結合,降低不可控因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創業活力。學生自主創業項目“眾創空間———V咖”,以股份制經營模式進行日常運營,將企業宣講帶給有創業想法的學生,為學生創業交流、項目路演的平臺,以創新模式整合創業信息、提供創業機會。
4.3搭建平臺,提供多元信息缺乏市場渠道通路,資源信息不對稱,是典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夭折”的原因。西南石油大學于2016年12月引進了“CooVenture創業云”平臺,平臺為學生提供創業課程、創業活動,整合已成形的創業項目和待孵化的創意想法,將投資企業和創業學生連接起來,助力創業的順利進行。通過平臺構建項目對接支撐體系,完善項目扶持計劃,對內為創業項目提供課程培訓、實踐基地、法律援助,解決起步階段性困難,對外交流聯絡、尋找企業資源,達成“供需”雙方對接。
4.4多方參與,設立創業基金資金匱乏是創新創業轉化困難需要攻克的另一瓶頸。西南石油大學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夢想基金,年資助額逾兩百萬,用于支持企業的孵化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的發展。在校企合作方面,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盛特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例,此項賽事由區政府引資入駐企業,學院利用自身特長與盛特石油公司合作,企業根據需求賽題并提供項目資助,賽題緊扣生產實際,努力實現賽為所用,孵化高新技術項目,從而有效推動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轉化。
5總結
推動創新創業成果孵化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大環境下對創新創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雖然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創業落地孵化率低等問題,但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高校雙創力度的加大,將幫助更多的學生完成項目孵化落地,圓夢雙創。
參考文獻
[1]薛成龍,盧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間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回顧與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報告》的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02):20-28+73.
[2]西南石油大學深入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13):33.
作者:梁牧云;馬天文;李凱 單位: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