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供給側下的精準扶貧財政政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要求著完善的、可操性強的財政政策的支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財政政策的現存問題,并提出了構建以預算約束為核心的資金供給端、引入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積極發展科技扶貧等一系列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財政政策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精準扶貧;財政政策
扶貧工作是我國長時間發展中持續開展的工作。在這一項工作中,強調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并在近幾年得到了重點的發展。對于精準扶貧工作來說,其中的“扶”與“貧”可以視為“供給”與“需求”,站在這一角度進行分析能夠了解到,展開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并推行相應的財政政策極為重要。
一、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財政政策的現存問題分析
近年來,供給側改革受到了人們重點關注,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在這樣的背景下,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工作逐步展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于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來說,相關工作的展開需要高效的、高操作性的財政政策作為支持。但是就當前我國財政扶貧的發展情況來看,在政策制度方面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阻礙著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工作的展開。其中,精準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偏低就是現行財政政策中的一項重要問題。對于貧困地區來說,基礎設施、人力資源、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投入不足極為常見,且難以從地方財政收入中籌集相應的資金完成扶貧支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升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極為關鍵。但是,由于當前對財政預算的約束體系完善程度不足,導致其無法約束扶貧群體。同時,依舊使用著“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分配法完成扶貧資金的發放,致使扶貧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另外,現行投融資機制不完善也阻礙著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的展開。在精準扶貧工作,僅僅依靠財政扶貧資金遠遠不夠,必須要積極納入社會資本,促使社會資源轉變為扶貧資源。
二、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財政政策的優化策略探究
(一)構建以預算約束為核心的資金供給端為了提升基于供給側精準扶貧的展開效果,必須要將財政預算由“分錢工具”轉變為“約束工具”。在這一過程中,要將預算績效目標設定的指導下,完成預算編制以及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建立。具體來說,就是要保證財政扶貧資金切實落實到需要幫扶的每一戶,堅持將特惠政策應用于特定的對象、資金直接傳遞到戶完成幫扶、農戶直接受益。嚴禁出現隨意擴大使用范圍、改變方式的問題,落實財政支持的“滴灌”。在貧困地區,只要存在政府投資以及公共支出,就必須要配套落實財政評審,推動財政評審機制的更加完善,保證其覆蓋資產移交、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績效評價、國庫支付等多個領域。同時,筆者認為,應當將競爭機制納入財政資金分配環節,利用競爭推動績效的提升。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完成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其應用在扶貧工作的關鍵環節,最大限度地實現精準分配。
(二)引入多渠道、多方式的投融資機制在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工作中,需要多渠道的投融資體制作為支持,實現扶貧投入的增加。在這一環節中,要將財政性資金作為基礎,并積極將基金、股權以及資本等引入實體經濟中,完成資本供給主體的優化,更好地滿足貧困地區的實際續期。通過這樣的方式,還能夠促進社會資本不斷流入貧困地區的新產業發展,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的更好發展。此時,要求著對貧困地區的多種專項基金發展提供支持,將“債權”主導不斷轉變為“股權”主導。同時,要利用社會資本加碼完成對資金杠桿的扶持,積極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PPP模式)。例如,政府部門可以撥出部分扶貧資金、財政支農資金等,構建起農業發展基金,并將其投入具有高競爭力的農業項目。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扶貧資金流動,為更多的農業項目提供支持,促進貧困地區更好發展,也最大程度地釋放了貧困地區的資產潛能。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引入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經營的方式,引導更多的PPP項目在貧困地區展開,實現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另外,還要建立起符合貧困地區資金需求的融資平臺,并配套形成、完善金融扶貧信貸投入機制,提供扶貧小額貸款。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確保扶貧對象獲得更低成本的信貸資金,整個的申請辦理過程也更為便捷。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切實提升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為了能夠向貧困地區提供更多的融資方式,必須利用多種途徑調動各方積極性,推動多種社會資本向貧困地區聚集,促使貧困地區的產業鏈更新,最終達到貧困戶增收的目標。
(三)進一步加大對人力的財政投入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人力資源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需要進一步加大對人力的財政投入,促使優秀人力資源向貧困地區聚集。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積極推動貧困地區的教育同城化。應當加強公共教育支出向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使得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教學設備等得到進一步優化,推動當地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要加大對普惠性幼兒園的財政支持,確保學前教育的質量;應當免除貧困戶學生接受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中產生的學雜費用,并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市場需求、發展定位,建立起相應的中等職業學校,加強人才培養力度。為了緩解貧困地區師資嚴重短缺的問題,相關政府部門要進一步提升當地的教師待遇,引導教師資源向貧困地區的流入。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推動人才向貧困地區聚集,相關職能部門要開拓出一條集人才培養、引進、配置等于一體的“綠色通道”。在此基礎上,要對主動參與扶貧、貧困地區建設與發展,且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提供獎勵和補貼。對于貧困地區的政府部門來說,應當將財政資金投入到技能培訓、基地建設、新技術推廣等工作中,并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展開合作,鼓勵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以此促進貧困戶創業能力、致富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精準扶貧的效果。
(四)積極發展科技扶貧科技是推動貧困地區更好發展、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動力。在進行扶貧開發工作中,應當積極引入“互聯網+”的理念,使得農業全產業鏈完成改造升級。在這一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電商扶貧項目,并對當地電商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與資金補助。同時,還要配套建設起農產品信息網絡化、物流配送體系,支持電商更好發展。要鼓勵當地的電商企業拓展本土業務,針對當地的農副產品、土特產等建立線上銷售平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在政府的指導下加強電商企業與當地農副產品企業、土特產專營店之間的合作,形成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另外,還要在當地引入、傳播先進的農業種植或養殖技術,提供設備補貼,促使智能農業形成,實現精準扶貧。
(五)重點發展轉移支付通過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能夠促使當地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更加穩定。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保證多種涉及民生的專項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包括教育民政社保、農村低保資金等等。同時,要對各項扶持資金展開協調與整合,促使其“聚焦”,最終形成資金使用合力,提升扶持的整體效果。此時,還需要提高轉移支付的精確度與有效性,進一步完善政府的供給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政府的供給能力。筆者認為,在發展專項移動支付時,要對當地的貧困因素與當前脫貧努力程度進行統籌性的考量,實施競爭擇優與惠普制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促進扶貧資源的優化是整合,達到更好的扶貧效果。通過提升針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轉移支付力度,能夠針對性地解決貧困地區通路、通水、通網、通電等多方面的問題,并實現環境改善,彌補發展短板。其中,在通路方面,要重點加大對貧困地區高速公路、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投入,實現“通戶路”與“產業路”的建設;在通水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貧困區域農業灌溉與飲水方面的建設,保證水質安全;在通網方面,需要切實落實貧困地區的寬帶全覆蓋,并配套設置物流服務網絡與設施;在通電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區域動力電覆蓋項目的投入,加速項目建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為貧困戶致富提供更好的、更加全面的支持,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與生產條件,促進脫貧致富的提速。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就當前我國財政扶貧的發展情況來看,在政策制度方面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阻礙著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工作的展開。通過構建以預算約束為核心的資金供給端、引入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加大對人力的財政投入、積極發展科技扶貧、重點發展轉移支付,實現了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財政政策的優化,推動了基于供給側精準扶貧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解蕾.基于供給側的精準扶貧財政政策研究[J].經貿實踐,2018(21):64.
[2]周山.基于財政政策供給側改革視角的精準扶貧對策研究[J].審計與理財,2018(3):41-42.
作者:張明 單位: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