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6ymue"><menu id="6ymue"></menu></button>
    • <s id="6ymue"></s>
    • 美章網 資料文庫 淺議李清照詩中的悲情一生范文

      淺議李清照詩中的悲情一生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議李清照詩中的悲情一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李清照、憂愁、哀愁、悲愁

      論文摘要:“愁中愁”成為了李詞中的主導情緒。本文重點從三個方面解析李詞中尋常之愁背后的憂愁、哀愁和悲愁,以揭示李清照獨特的悲情人生。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但無論是前期還是后期的詞,字里行間都透出一股超出常人之愁的“愁中愁”。前期閨中生活的閑愁中含有無奈的憂愁,夫妻相思離愁中隱有難言的怨愁,后期國破家亡鄉愁中更浸有凄苦的悲愁。

      一、閨房閑愁中的憂愁

      李清照出身于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官至吏部員外郎。李清照的生母為宰相王珪的長女,早逝。吏部尚書王拱辰的孫女是李清照的繼母。李清照在一個學識淵博、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中長大,她的少女時代充滿著快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她的詞作表現出了對生活極大的熱情,抒發了少女無憂無慮的歡樂情懷。她曾經在“沉醉不知歸路”的情況下,仍然是“爭渡、爭渡”,結果“驚起一灘鷗鷺”。也曾經有著“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羞澀,更有著“眼波才動被人猜“的頑皮。

      作為花季女子,李清照也抒發了青春少女常有的那種無可名狀的惆悵,表現了閨房少女對時光的敏感,其中寄托著淡淡的閑愁。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边@首詞采用兩問兩答的形式,極為鮮明地表現閨房主人在“海棠依舊”的情況下所體察出來的“應是綠肥紅瘦”的愁緒,“試問卷簾人”則直接表現了女詞人對海棠花的殷憂之情、惴惴之心。詞人意念之中“應是綠肥紅瘦”,更鮮明地映射出詞人心中對風雨無情、百花怎能永駐的傷感,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春花易凋、青春易逝的無限凄婉。這類作品還有《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詞中借春歸燕回、生命復蘇,襯托了閨中少女寂寞惆悵的情懷。

      這種惆悵傷春的閑愁,可以說是大多數青春少女常有的心理活動,只是常人難用傳神的筆觸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李清照這個時期的詞不僅細膩地傳達了這種青春少女常有的淡淡閑愁,而且還表達出了少女閑愁背后對未來命運的隱隱擔憂。如她寫的兩首《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依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云催薄暮,細風吹雨弄清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

      玉鴨熏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遺犀還解辟寒無。

      兩首詞表面上和《如夢令》一樣都是傷春之作,傷春不同于惜春,惜春是惋惜春天的消逝。傷春,則是由于春天的到來而傷感,在春光明媚的日子本應該是心情舒暢,不料詞人卻躲在簾幕重重的深閨之中,“依樓無語理瑤琴”默默無語,落落寡歡,內心是何等的孤獨和凄涼。

      有人說:李清照前半生幸福美滿,怎么會如此傷感?這只是一種想當然的猜測,仔細地考察她的身世我們就會知道,她幼年喪母,童年時不諳世事可能不會覺察,一旦長大之后就會體察到父親、繼母等人即使對她再好,也往往沒有親生母親貼心,特別是在待嫁、擇婿這類涉及到少女內心秘密的問題上,埋藏在心底的秘密怎好輕易對父親和繼母講呢?對于多情善感而有極具才情的李清照來說,就只好訴諸筆端了。

      再者兩宋時期,雖然“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不及以后朝代森嚴,但在當時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地位低下,才情不易被人重視。女子要格守封建等級禮儀,“三綱五?!?、“三從四德”束縛禁錮著女性的一言一行。如果天生愚笨倒也罷了,偏偏又有那么一些女子,天份極高,才情極富,如果有讓她們施展才能的天地,定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李清照恰恰正是這樣一位女子,她“自少年即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在宋代諸媛中卓然自成一家,其姿質、才情、見識膽魄、冠絕一時,但因為性別的關系,她也只能被鎖定在狹小的閨閣空間,只有在窗前簾內去遙望那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的仕途空間。這種矛盾隱隱地造成了李清照的無奈和煩惱,這也是李清照閑愁中藏有憂愁的原因所在。

      二、相思離愁中的怨愁

      李清照18歲時嫁給太學生趙明誠?;楹蟮睦钋逭粘闪粟w明誠的知音和合作者,被人譽為“神仙眷侶”。然而也許是“天意從來高難問”,婚后一年,李清照的父親因黨爭的牽連,被罷官離京,直到去世都沒有再回到京城。李清照不得不因為黨爭之禍而暫時離開京城,離開趙明誠。再加上趙明誠愛好金石之學,常常需要外出尋訪和考訂碑刻,趙李夫婦時有分別,雖然有時只是短暫的離別,但對于李清照這樣感情豐富細膩的才女來說,刻骨的相思之情實在是無法排遣。于是,詞人將這無法排遣的“離情別意”訴諸筆端,寫下了表現“相思之愁”的佳作,如下面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此詞寫于大觀二年(1108)重陽節趙明誠與妹夫李擢游仰天山,留下李清照獨居青州。面對良辰佳節,無人相伴,把酒賞菊,寂寞和孤獨難以排遣,隨寫詞以抒懷。詞的上闕,主要是寫作者獨處的寂寞。不過,作者沒有直說自己如何孤寂、愁苦,而說:薄霧、濃云都在為時間太慢,永晝不夜而發愁;獸形的香爐也感日長難熬而點香來消磨時光。詞人運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愁,變成一種具體可感的東西,并且使人感到,不僅人在愁,物在愁,而且天地也在愁了。

      下闕主要寫詞人思夫的深切。一開頭就寫愁緒的難于排遣:“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顯然這是在借酒澆愁。然而以酒澆愁愁更愁,一直飲到“黃昏后”,非但沒把詞人的愁緒排遣掉,反而又勾出了一層新的愁緒。她想與丈夫一起分享這醉人的清香,但怎么能送得到呢?這無疑又勾起多愁善感的詞人對丈夫更深切的思念。這揪心的離愁和纏身的別緒排遣不了,掙脫不掉。于是詞人呼出感人肺腑的詩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是歷來為人稱道的名句。

      這不過是一次尋常的離別,詞人為何而“愁”呢?我以為雖然李清照在詞中表達了他對丈夫的刻骨相思,這種相思是可以體味的,可以觸摸到的,也是常人在相同境遇中都會產生的普遍的離愁。最感人的,最令人扼腕的是哪些道不出的、說不明的隱藏在離愁背后的深深的憂傷和不敢輕易示人的哀怨。接下來看這首《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首詞寫于李清照屏居鄉里十年結束,趙明誠重返仕途之際。在這首詞中,詞人明白地告訴我們:她新來瘦了,為什么會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在這里詞人排除了她自身的原因,因為詞人曾表白過“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那么究竟什么原因折磨的詞人又消瘦了呢?似乎只能從“多少事、欲說還休”這里尋找答案了。

      我認為“多少事”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此時作者的心情之所以愁苦,問題在于,此時不管趙明誠到哪里做官,均可以攜帶家眷。在李清照看來,她和丈夫應該像傳說中的弄玉蕭史夫婦一樣隨鳳飛升,但趙明誠卻偏偏要她留在青州。李清照是一位有思想并渴望得到真愛的女性,需要永恒的愛與被愛。然而丈夫卻把她獨自子留在家中,這對于詞人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口頭上說最害怕的是“離懷別苦”,實際上還有更擔心的事,話到嘴邊又說不出口。

      關于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愛情生活,人們有很多美好的想象,從趙明誠的題像詩:“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及李清照的《金石錄后序》“……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可以看出他們恩愛、和睦的一面,所以其詞中的愁,不能否認有離愁的成份,但仔細考察一下李清照的作品,就不難發現他們之間也和普通人一樣是有矛盾的,如《金石錄后序》李清照記趙明誠臨死前的情況說:“殊無分香賣履之意”,就無意中流露了趙是蓄有姬妾的,雖然沒有確切的史料去證實這件事情,但以常理推之,當時趙明誠正處于長期隱居開始出仕之時,姬妾這件事是有著極大可能的。

      因此,我們可以想象李清照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心胸再大度,也不能不擔心自己的愛情被奪移。對愛情的追求和外部環境所形成的重壓,使她有莫名的焦慮和擔憂?!岸嗌偈拢f還休”。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卻無時不在威脅著她真愛的各種因素,都在她心中翻騰。所以她的離愁詞中蘊含著太多的傷感與無奈、哀愁與眼淚?!靶聛硎?,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澳?,從今又添,一段新愁”。(《鳳凰臺上憶吹簫》)在思念丈夫的離愁里,我們讀到了弦外之音,體會到隱藏在深層那種難言的哀怨。

      還有在中國傳統社會,像李清照這樣極具才情的女性,卻只能蜷伏在狹小的空間里,命運只能隨著丈夫的宦海升遷、愛情變化而浮沉。才情被壓抑的郁悶、無力把握命運的悲哀、和被動等待的焦慮、這一切,使她的內心深處比別的女性更細膩深婉、更凄惻也更誠摯。良好的家庭教養使她才情卓絕,勤奮好強又使她欲與須眉一爭高下。但她的天地終究只能在家中。與丈夫的離別,不僅撥動了相思的心弦,也激起了她對外面世界的向往,但這又注定與己無關,心中的哀怨愁緒便愈加濃重。

      (三)家國鄉愁背后的悲愁

      李清照生活在兩宋之交,當時社會矛盾、民族危機不斷激化,金兵大舉南下。1127年,徽欽二帝被虜北去,北宋就此滅亡。趙構南渡,偏安于東南半壁。從建炎元年開始(1127年),李清照也經歷了多年的輾轉流亡生涯。

      在李清照的情感領域中,家國鄉愁是一個碰不得的、浸滿了淚水的話題,一提及便“欲語淚先流”(《武陵春》)。李清照人在他鄉,無時無刻不懷念著故國,“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淫,點滴霖淫,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添字采桑子》)。“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蝶戀花》)。她孤苦伶仃,無時無地不在懷念著已故的丈夫和破碎的家園,“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天上人間,沒個人堪寄。”(《孤雁兒》)?!芭f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南歌子》)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李清照的鄉愁是濃烈的,而且在這家國鄉愁中更蘊含了她晚年人生的悲涼。她對國破家亡的體味,不是抽象的概念理解,而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驗。她生于官宦,長于深閨,嫁至侯門,但從1127年開始,李清照經歷了9年的輾轉流亡,而且生活里發生了一連串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病逝,接著便是被誣陷為通敵,之后,又是一段再嫁張汝舟而受騙,并因此備受非議。

      南渡初,才名卓著的李清照,在趙構小王朝剛建立的時候,就用詩筆表明了她顯明的政治態度,反對偏安,主張北伐:“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边@種尖銳明朗的態度,當然是主降派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李清照遭受打擊是事態發展的必然結果,她被誣陷為通敵顯然是一個惡毒的陰謀,至于“改嫁”一事而起的風波,則更是衛道者制造輿論蓄意中傷,受到封建勢力集中攻擊后的李清照,卻不可能為自己進行辨解,只能飲泣。她在《孤雁兒》中寫道: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此詞的具體寫作時間已不詳,根據詞中所寫的內容可以判斷應是詞人晚年的作品。詞一開頭,就給人展示了一種相當凄清的環境和氣氛?!疤俅布垘こ咂?,說不盡,無佳思”。在一個清冷孤寂的早晨,詞人感到有無限的慵怠和惆悵,心緒很不好?!俺料銛嗬m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那只剩下殘香的玉爐已經冰冷,而室內也只有它能同詞人那顆已像冰水一樣的心相對應?!暗崖暼?,梅心驚破,多少游春意”,陡然從鄰家飄來的《梅花三弄》的樂曲聲,一下子驚破了梅蕊——梅花開放了,同時也驚醒了詞人那顆已經麻木的心,激起了她無限的春恨之情。詞人通過這三句,把自己感受那種凄苦冷落的氣氛由室內的小天地推向室外較大的空間。

      下片的詞意是緊承上片后兩句的詞意而來,“小風疏雨簫簫地,又催下,千行淚”,說自己的“千行淚”是被“小風疏雨”催發的?!捌囡L苦雨”本來就易誘發愁苦、催人淚下的,更何況作者已是一個旦夕“以眼淚洗面”的人,因而無事不能引起心酸淚落。事實上,整個上片就是強忍著眼淚寫的,到了這里終于忍不住的淚涌了出來。由于至此作者的感情實在控制不住了,這“雨”和“淚”,既是反襯和對比,又起到情景交融的作用?!按岛嵢巳ビ駱强?,腸斷與誰同倚?”“吹簫人”比喻趙明誠,“倚”即倚聲,同歌共唱。此兩句的大意為:我的那個“吹簫人”兒消失了,使我的肝腸欲斷的是再沒有人與我同歌共唱了。這兩句的出現,使人清楚地知道,原來作者在整個作品中,反復表現的那“冷冷清清”的氣氛和“凄凄戚戚”的情懷,都是為了盡情地傾瀉自己失去終生伴侶的悲痛。“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一枝梅花折在手中,可是四顧茫茫,我想寄與的人兒到哪兒去找呢?晚年人生的悲涼情感在這里得以深化和擴展,意象上也更為深刻和強烈。

      “在舊時代,女子的命運主要是有三個男人決定的:父親決定女兒的貧富貴賤;丈夫決定妻子一生的苦樂酸甜;兒子決定母親老來的貴賤和危安……而李清照之父的民運很坎坷,他所得到的庇護是很有限的;他與丈夫之間雖傳有不少甜蜜的佳話,實情卻是與其同甘者日短,共苦者時長。既無子嗣又中年喪夫遭遇國破家亡,晚年流落他鄉的李清照,其命運之悲苦……”(《李清照詩詞文選評》)在她著名的《聲聲慢》一詞中清晰可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詞中的愁再也不是閨中女子的莫名閑愁,也不再是苦澀中夾著甜蜜的思念,也不是一般的家國鄉愁,而是經歷了大苦大難、大悲大痛之后從心底里流出的帶血的悲愁。滿目凄風苦雨,滿地憔悴黃花,雁鳴依舊,但故園緲邈、親人難覓。這是痛到極致的人生之愁,一種永無盡期、永難解脫的愁。這種已經不能用一個“愁”字概括與描述的心境,不再是對某一件兩件事情的悲傷,也不再指向某一種具體的災難和打擊,它包容了人世間一切的大苦大難、大悲大愁。

      通過對李清照愁情詞的解析,我們可以感覺到: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李清照既感受了青春少女的淡淡閑愁,更感受了一個才情少女無奈的憂傷;既品嘗了離別少婦的相思之苦,更品嘗到了夫君移情的難言哀怨;既體味了山河破碎、背井離鄉的流離,更體味了喪夫寡居、被餡受騙的悲痛。她的生命底色是愁苦哀怨的,她的生命歷程是曲折傷痛的。她有常人之愁,更有常人難言之悲。正是這種超過常人的獨特心路歷程,出眾的文學才情,以及不甘沉淪的人生態度,鑄就了李清照傳唱千古的名篇佳作。

      這種“悲愁”,在她晚年的詞作中一直濃得化不開:“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乏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當年“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活潑爽朗的姑娘,而今已是歷盡人世滄桑的老婦,國殘家破,夫死身零,無窮的哀傷,無盡的痛苦,都在“物是人非”之中,難以言說。愁是那樣深重,以至于“雙溪舴艋舟”也恐怕“載不動”了。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經歷了太多的苦痛,受盡了太多的磨難,想把這一切深深地埋在心里,不說也罷。但這一切早已化為血液,融入了詞人的生命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陆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第5页|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1000部禁片黄的免费看| 欧美精品videosbestsexhd4k| 图片区小说校园综合|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欧美疯狂xxxx乱大交视频| 国产精品盗摄一区二区在线 | 福利网站在线播放|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桶| 做受视频60秒试看 |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在线人成| 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三级三级三级| 东京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址|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天天弄|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女仆的胸好大揉出奶水| 亚洲福利在线看| 欧美成视频无需播放器| 日本18xxx| 免费特级黄毛片在线成人观看|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久久综合桃花网|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放荡的女老板bd中文字幕| 你看桌子上都是你流的| 18欧美乱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