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社會責任下的網絡文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了網絡文化。網絡文化受到國家意識形態、網絡媒體輿論導向以及網民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政府、網絡媒體和網民應擔負起各自應有的社會責任,共同營造一個風清氣朗的網絡環境,從而促進網絡文化健康有序的傳播與發展。
關鍵詞:社會責任;網絡文化;治理措施
一、網絡文化的概念與屬性
互聯網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傳統媒體之后的“第四媒體”。它以無可比擬的發展速度和傳播廣度深刻得改變了人們的傳統思維觀念和生活方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網絡文化應運而生。由于網絡文化所呈現的形態多種多樣,人們對于網絡文化的理解也千差萬別,總體來講,網絡文化可以理解為以網絡技術為基礎,以文化信息傳播為核心,進行的網絡活動所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并以此來影響和改變現實社會生活的文化。網絡文化不僅具有商品屬性,還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是網絡文化的內在特質和重要職責。網絡上傳播的新聞信息、文藝作品,甚至網絡動畫、網絡游戲等娛樂休閑產品,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網民的價值取向、道德標準和審美趣味。在黨的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網絡作為“第四媒體”,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網絡文化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網絡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網絡文化又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些錯誤思想和非理性言論肆意傳播。加強網絡文化管理已經刻不容緩、迫在眉睫。目前,網絡文化傳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西方國家通過網絡文化滲透意識形態,侵犯知識產權,低俗化傾向嚴重。
(一)西方國家通過網絡文化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指出,“當今世界,意識形態領域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無處不在,政治領域沒有槍炮的較量一直未停”。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提供了一條更加便利、快速和隱蔽的途徑。他們通過網絡視頻、網絡媒體、網絡游戲等方式推銷其所為的普適價值,打著文化傳播、學術交流的名義,不斷進行“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一些代表西方意識形態的影視作品在網絡上被瘋狂追捧,l例如《權力的游戲》、《行尸走肉》、《絕命毒師》等都有廣泛的受眾。這些影視作品傳播享樂主義,崇尚功利物質,充斥暴力情色,宣揚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主流政治思想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和生命力,沖淡了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認同。沉迷其中會導致一些人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和人生目標,成為西方意識形態的俘虜。
(二)網絡文化產品侵權嚴重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層面的需求也不斷提高。以網絡文學、網絡游戲和網絡音像制品為代表的網絡文化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在網絡文化產業不斷發展、一派繁榮景象的背后,卻籠罩著盜版、抄襲等著作權侵權的陰霾。傳統的作品復制依托于物理載體,有形物質載體的存在使得沒收和銷毀復制品成為可能。這些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盜版行為的發生,但網絡盜版完全不受此限制,而且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維權成本高和維權困難等原因,使得網絡侵權現象尤為突出。據艾瑞咨詢調研,僅2016年我國網絡文學行業因盜版問題,付費閱讀收入損失達到80億元。2019年的電影春節檔中《流浪地球》異軍突起,截止3月6日,已實現累計票房超過46億。面對這樣的票房佳績,《流浪地球》制片人龔格爾卻向媒體透露,由于網絡盜版給《流浪地球》帶來的損失已超過10億。網絡文化產品的著作權被肆意侵犯是對開發者的智力成果的無情“掠奪”,這不僅損害了權利人的利益,還打擊了作者的創作熱情,沖擊了文化創意產業,擾亂了市場秩序。
(三)網絡文化低俗化傾向嚴重網絡文化的發展,放大了網民個體的不良行為和信息,導致網絡文化發展出現低俗化傾向,其主要表現為:網絡語言低俗、社交信息低俗及網絡色情蔓延。馮驥才曾經指出“一個民族文化的粗鄙帶來的問題,不僅是對自身文化的損害,而是影響著民族素質的下降,同時致使人們喪失文化的自尊與自信”。網絡文化低俗化不僅會對受眾產生短期的負面影響,而且會給青少年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帶來嚴重的長期危害。1.網絡語言低俗化2015年6月,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報告》按照原發微博提及量,給網絡低俗用語搞了個排行榜。我們看到,在25個(組)此類詞語中,位列前三甲的,是尼瑪、屌絲和逗比。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網絡語言低俗化較為突出,更讓人擔憂的是使用這些語言的不僅僅是普通網民,甚至出現了網絡低俗語言向傳統媒體轉移的趨勢,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對這樣的語言來者不拒,甚至引領了網絡語言低俗化的潮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通過信息檢索發現,中文報刊媒體在標題中使用最多的三個用詞是“屌絲”、“逗比”和“叫獸”。以前只出現在口語中的粗俗語言堂而皇之的登入大雅之堂,在網絡上大行其道。古人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可在如今的網絡聊天室、微博留言以及視頻彈幕里隨處可以看到這樣低俗的語言,將網民的道德水平一再拉低。如果對于成年人來說可以區分網絡環境與現實生活中使用語言的差別,那么對于從互聯網環境中長大的青少年一代受到的傷害無疑是最大的。2.社交信息低俗化近幾年,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日益加深,“曬”文化在網民中,尤其是在青年群體當中逐漸流行,人們樂意在網絡上“曬”自己的生活,與他人分享與互動,并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曬客”的行列。所曬的東西由最初的曬美食、曬旅途的風景、曬收藏的書籍逐漸變成對奢侈品的炫耀,并發表標榜自身物質財富實力的言論。據美國媒體調查,在全球223個國家中,中國、日本和韓國網民最信奉“金錢萬能”,并列成為世界第一“拜金主義”國家。網絡炫富所傳遞是一種物質的、享樂的、腐朽的拜金主義和消費主義的文化觀念,是對社會價值標準的歪曲。3.色情之風肆虐蔓延網絡色情的泛濫與互聯網的發展密切相關。在網絡上,色情文字和圖片幾乎隨處可見,甚至某些門戶網站也忘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為了吸引流量不惜打“擦邊球”,熱衷于婚外情、一夜情等違背正確婚戀觀和家庭倫理道德的各類淫穢色情報道。隨著微博、微信、直播等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網絡色情傳播的形式更加的隱蔽,傳播速度更加便捷。特別是網絡直播最近幾年越來越流行,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網絡直播用戶達3.44億。但是由于管理不完善,許多主播利用直播平臺進行色情直播賺取關注和金錢。這些低俗行為嚴重破壞了網絡社會的正常秩序,違背社會的公序良俗。據調查,79%的青少年接觸過色情和暴力等不良信息。由于青少年的性心理和生理發育不成熟,對網絡信息的識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直播平臺上淫穢色情信息的影響而沉溺其中,荒廢學業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網絡文化傳播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與路徑
(一)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建設指出,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首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網絡文化的引領作用,必須增強民族文化安全意識。眾所周知,文化是區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顯著特征之一。一旦國家失去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的獨立性,這個民族和國家就有走向消亡的危險。因此,面對西方國家向我國進行網絡文化的滲透,我們必須維護好本民族的文化安全,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用愛國主義武裝頭腦,敢于并善于與危害國家文化安全的網絡文化作斗爭。其次,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網絡文化的引領作用,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變為現實的自覺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為網絡主體的自覺價值追求,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牢牢把握網絡輿論的正確方向,避免方法和方式的簡單化和教條化,積極探索網民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形式,藝術性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內涵,運用網絡文學、網絡劇、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等豐富多樣的載體形式,打造網絡文藝精品和網絡文化品牌。2.完善網絡法律制度建設,加強監督引導法治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治理工具,能夠為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為網絡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契機。雖然我國已出臺多項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有關網絡管理的法規,但大多出自不同部門并且針對不同領域,缺乏權威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為此,應制定專門法律,完善網絡文化管理的法律體系,并強化執法能力,形成長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網絡文化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發揮網絡媒體行業的引領作用1.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針對信息污染,互聯網媒體互聯網企業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規范。不能一味的追求點擊率、關注度和排名,必須要以為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去創造經濟價值;追求經濟效益,同時也要有所擔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確保自身底線不被隨意突破踐踏,維護健康的網絡文化風氣。2.加強行業自律網絡媒體的自律需要傳播者在自愿的基礎上采取行動,因此,自律就是一種道德行為,并依靠傳播主體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水平來完成。網絡媒體應該定期組織其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加強網絡媒體從業人員的新聞業務素養和社會責任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建立起高素質的網絡新聞傳播隊伍,杜絕虛假、有害、色情的信息傳播,向大眾提供真實、快速、全面、準確的信息,為我國網絡媒體的健康發展提供可靠保證。3.提高網絡媒體從業人員素質網絡媒體要想提高社會公信力和影響力,就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加強對網絡媒體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必須積極引導網絡媒體從業人員學習和領會我國現行的“新聞職業道德準則”,加強對網絡媒體從業人員的集體主義教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新聞倫理教育,加強網絡媒體從業人員對傳統的、優秀的道德資源的學習、繼承和發揚。努力提高網絡媒體從業人員的政治大局意識,加強道德修養和重視理論學習。通過學習使網絡媒體從業者提高社會責任感,在選擇新聞的時候不能憑自己一時的好惡,而是從社會和公眾的利益出發,考慮信息所能產生的社會影響。
(三)發揮公眾的基礎作用1.加強網絡名人、大V的帶頭作用作為網民中的特殊群體,網絡名人、網絡“大V”因其個人身份顯著、粉絲量多、活躍度高,被看作網絡社會中的“意見領袖”,他們在網絡上發表的言論比大多數人更容易受到關注和傳播,從而擁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正因為如此,網絡名人、網絡“大V”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關注度”,善用手中的“話語權”,正視自己在網絡傳播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對于網民關注的大政方針、社會熱點和突發事件,網絡“大V”要承擔起政治責任,客觀公正地進行廣播、評論,進而實現社會公共秩序的和諧穩定;面對個別網民利用法律漏洞實施網絡犯罪的現象,網絡“大V”應承擔起法律責任,堅守“法律底線”,自覺引導粉絲們在網絡活動中遵紀守法,以營造良好網絡法制環境;當網絡中出現一些低俗丑惡現象時,網絡“大V”應承擔起道德責任,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道德建設起到“帶頭引領”的作用。2.提高普通網民的素質,嚴格自律面對網絡上海量的信息,廣大網民要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和鑒別能力,做到文明上網。一方面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武裝自己頭腦,堅持道德自律,對自我網絡行為予以道德約束,不發表違背社會公共道德的言論。自覺抵制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行為,拒絕低俗網絡文化的侵蝕。堅守網絡道德底線,以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的態度,增強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提高自身法律意識。網絡空間并不是“法外之地”,同樣受到法律的監督和制約。每位網民都應該知法、懂法、守法,在保障自身合法權益不受到傷害的同時,也不要去做有損他人或社會的事,為推進依法治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陸攀.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歷史演變研究[D].安徽大學,2014.
[2]孔麗霞.網絡流行語的特征與語言文明[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9,18(01):85-88.
[3]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穆亮紅,梁云.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網絡文化的引領作用[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3,(05):25-27.
[5]王方,張九海.論網絡“大V”的社會責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視角[J].世紀橋,2015,(01):52-53.
作者:尹景瑞 戴國輝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