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李清照詩中愛國精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李清照詩愛國主義
【論文摘要在詞學探究中,李清照是僅次于蘇軾的探究熱點,以往探究者多半關注其詞作成就,但實際上李清照是詩詞兼擅。非凡是詩,由于自古以來它在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李清照是不可能忽視的。
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譽盛名。她是一位詩詞文賦兼擅,有著多方面藝術才能的女作家??上?,其詩文散佚太多,欲窺豹一斑者不可得,歷來學者鮮有提及。然而學者對其詩評價卻極高,稱她的詩可和李白、杜甫、陶淵明等比肩。
她的一生既享受過幸福,也飽經了苦難。尚18歲,和情投意合的趙明誠結婚。期間,夫婦倆詩詞酬唱,生活舒心適意。此時,閨房繡戶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滿幸福的婚姻愛情便成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李清照甜蜜寧靜的生活使之詩詞風格意境愉快。隨著趙明誠的出仕,夫妻恩愛卻短暫分離,生活出現了暫時的缺憾,此時多創作表達相思夫君之詞。靖康之難是李清照的人生轉折,她家破夫亡,受盡災難和折磨。南渡后,她遺留下來的詩多是這以后所作,僅存詩近20首。這些詩文“抒情言志”,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對往昔美滿自由生活的回憶,體現了李清照不圖偏安,志圖報國的士大夫情懷。
靖康之難前,《分得知字》為李清照和詩友在一起分韻作詩所成。《感懷》作于宣和三年,是在和趙明誠屏居之后,趙明誠出仕時所作,表現了夫妻二人的共同理想和正直廉潔的品格。《詩和張文潛二首》分析了唐朝之所以發生安史之亂的原因,通過總結歷史教訓,表現了李清照對北宋末年朝政的擔憂?!皢韬?,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后尊,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借古諷今,揭示當朝政治危機,不難看出李清照赤忱的愛國之心。靖康之難以后,李清照于建炎三年,1129年,隨夫乘舟出蕪湖,沿江而上至烏江縣,創作了千古流傳的《烏江》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現了詩人崇尚氣節的精神風貌,諷刺了宋朝統治者偏安偷生?!对伿贰肥墙韫懦敖瘢庳熈擞山鹑朔龀值膫锡R、偽楚政權,對于在民族危難之際保持民族氣節的人士給予贊揚和肯定。李清照于杭州所作五篇帖子系應酬后宮,是歌功頌德之作。《偶成》于趙明誠去世后所作,詩中撫今憶昔,從“十五年前花月下”到“安得情懷似往昔”,表達了詩人對亡夫思念哀悼之情。作《題八詠樓》時,李清照在金華避亂,“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于后人愁”她感嘆祖國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現了她強烈的憂國之心。同時作的《釣臺》,“臣艦只緣因利往”形象地刻畫了受名韁利索所羈的世人形象,“往來有愧先生德”,是對漢隱士嚴子陵表示崇敬之情。李清照于病中越發思鄉,作《春殘》以抒發思鄉之情,“春殘何事苦思鄉”可見她思鄉之切、之苦。《曉夢》是唯一一首記夢詩,全詩想象豐富,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尋求解脫苦悶的心情。《上樞密韓肖胄詩》二首,其中,李清照表達了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中原百姓的關切懷念。《斷句七則》描述了詩人南渡以后的生活和時時感傷。
在李清照遺留下來的詩篇中,其中《詩和張文潛二首》是一首為數不多的和詩佳作,詩作中充分體現了詩人的過人之識和高超文藝。
眾所周知,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但自唐以來,人們多把責任推到楊貴妃身上,即史家也不例外。而李清照的這兩首和作,不附和歌頌中興大業,也不同于即景撫今吊古、感嘆百年興廢,而是著重解析天寶事變的歷史根源,昭示安史之亂后皇室內部斗爭的深化,從總結歷史教訓方面拓展詩作意蘊,其中不乏警句“夏商有鑒當渠成,簡策汗青今具在”、“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見出詩人有超人的識度,應該說沒有深刻的歷史反思是難以做到的。
在宋代,幾乎沒有哪一位詩人沒有寫過和韻次韻之作。但是和韻之作,因受原唱思路、用韻的限制,一般不輕易寫好,所以和韻之篇少有名作。有關這兩首和詩,人們評價不一。有認為二詩“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鹿革脯矣”。也有認為二詩“未為佳作”,不過基本都承認“出婦人亦不易”。
從這兩首詩來看,應該說寫的比較直白,但也應看到兩詩寫得非常流暢恢廓,兩首詩在思想內容上渾然一體。而且詩作采摭了唐末以來的正史、野史筆記傳說,融化了大量歷史掌故,寫來蘊含深遠,顯示出詩人深廣的文化素養。而且詩人有時作詩用險韻,即以她和張文潛的這兩首詩來看,實際不是和韻,而是次韻。即完全按照原詩的韻字和次序。以次韻之作,完全按照張文潛的原詩的韻字和次序,受到的限制可想而知,且受張文潛思路的限制,能寫到如此不能不讓人佩服其詩藝之高超。
詩在中國古代很早就獲得了很高的地位,而且中國古代文化中是以史帶論的。一個文人要想證實自己有識見、有思想,他不是要在哲學中作抽象的思索,而是要在具體史實的褒貶中體現才力。在這里史和詩有著血緣關系,錢謙益說摘要:“詩之義不能不本于史。”李清照在和詩中回顧了具體史實,但就在這種回顧中表達了自己的歷史識見。
中國古典詩歌講究意境。詩詞的最大特征是摘要:“言有盡而意無窮”。李清照和詩雖行文較直白,跳躍性不是太大,但其筆力還是凝練的。關鍵是她沒有人云亦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了自己對歷史的感受,且識見卓越,不能說沒有自己的意境。尤其是兩首詩的結尾用典,讓人感覺意味深長,細細琢磨又覺得很微妙、含蓄又透徹,完全可以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
由此不難看出,她的詩多有哲理感悟、愛國抗敵的大夫情感。所以,愛國主義精神是李清照詩文創作的亮點。
李清照在她遺留下來為數不多的詩作中,生動地展示了她的情感歷程和生命歷程摘要:崇尚高潔之志;愛國抗敵之思想;針砭時弊之情感。這些詩大多和民族興亡直接有關,幾乎沒有一首是感嘆個人得失,際遇不平的,充分展示了李清照作為一個女子卻難得的政治胸懷、民族氣節、宏偉氣概。而這些詩歌的創作也無不體現其藝術價值之高。
首先,詩人善于根據不同題材選擇不同的形式內容構成和諧統一的詩境?!杜汲伞肥堑磕钔龇蛑?,屬七言絕句,基調凄涼,詩中只有花和月,都是紅顏易碎,感懷傷時之物。作者觸景生情,傳達了南渡以后,國已不國,家已不家,四處流浪之感,和對昔日花前月下幸福美滿生活反對懷念。其次,詩人針砭時弊,干預現實,還巧妙地引用歷史人物故事,和現實社會形成對比,增強詩歌的政治傾向性。在《詠史》中,引用兩漢王莽篡政的歷史借古諷今,嚴斥了金人扶持的偽楚偽齊政權。史中還贊揚了嵇康注重氣節,敢于斗爭的骨氣,表達對當朝賣國求榮小人的憤慨。最后,李清照的每首詩都各有其特征,都有典故。
總之,李清照的詩具有的政治情懷,強烈的政治批判色彩,和對英雄主義人生觀的歌頌。無論生活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中,還是處于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涯,李清照都傳達了一個聲音摘要:愛國思鄉!這種士大夫的情懷非閨中女子所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