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交通運輸管理體制的革新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政府及其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主要職能調整為政策法規制定、維護市場秩序、加強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相應管理手段也從主要靠行政命令轉為以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為主;二是基本理順中央和地方在交通運輸方面的管理權限,實現了簡政放權,明確了各層級的管理關系。地方政府能夠負責的交通運輸行業管理職責,均予以下放。基本理順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交通運輸投資、運輸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責權利關系,明確了各自的管理重點。既確保了中央政府在交通運輸發展上的宏觀調控職能,又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在交通運輸建設和管理上的積極性;三是基本實現了政企分開,原屬于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直接管理的企業與主管部門脫鉤,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目前除鐵路運輸仍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外,公路、水運和民航業均已實現了政企分離。交通運輸部及所屬中國民航局(包括郵政局)不再直接管理企業。地方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也基本實現了政企分開;四是進一步放開了交通運輸市場,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各種所有制企業基本實現了自由、完全、有序競爭。公路、水路、民航運輸市場已全面放開,非國有經濟均可進入公路、水路、民航建設和運輸領域。特別是公路運輸行業經過多年的改革,非國有企業已成為主導力量;五是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清理、修改、制定了一系列交通運輸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交通運輸政策法規體系。
通過不斷深化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各級政府在推進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和社會投資交通運輸領域的積極性,市場在交通運輸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不斷得到加強。交通運輸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從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轉變為基本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并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交通運輸發展的實踐證明,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是影響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好的體制促進交通運輸業發展,落后的體制阻礙交通運輸業發展。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是解放交通運輸生產力、推動交通運輸業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
新形勢下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國內情況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和新要求。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服務行業,交通運輸業也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要求。應該看到,目前我國交通運輸管理體制與交通運輸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要求、與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仍存在不符合和不適應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一是綜合運輸管理體制仍未完全形成。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實現貨物運輸的無縫銜接和客運的零換乘,提高整個運輸系統的效率,推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是交通運輸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明確要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促進綜合運輸的發展,需要相應的管理體制支持和保障。但目前我國尚未完全形成綜合運輸管理體制,這是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進艱難的重要原因;二是交通運輸有關重點領域管理體制不完全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要。鐵路運輸尚未進行市場化改革。現行的公路管理體制,存在因投資主體多元化帶來的管理主體多元化問題,公路網的整體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公路的路產、路權歸屬模糊,公路的公益屬性不清。港口管理體制改革之后,政府對港口監管職能弱化,存在重復建設和港口發展結構性失衡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港口管理體制,加強對港口建設的宏觀調控。現行空域管理體制不利于民航事業發展。省級以下郵政監管體制不適應郵政事業快速發展要求;三是政府在交通運輸行業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政府職能尚需要進一步轉變,過重依靠行政審批來管理的情況依然存在。改善民生、實現基本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尚待完善。政事分開還需進一步推進。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也需要從有利于維護國家和交通運輸行業整體利益、有利于減少重復執法和提高執法效能、有利于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嚴出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新時期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深化改革的原則要求和重點領域
推進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必須符合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必須考慮交通運輸行業特點、符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階段性要求。深化改革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繼續轉變政府職能,著力提高政府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和宏觀調控的有效性。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有效發揮市場在配置交通運輸資源上的基礎性作用;二是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系。改革是為了促進發展,因此要以促進和保障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為目標,積極探尋符合交通運輸客觀規律和發展實際的體制機制;三是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體制問題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因此,要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通過改革認真解決當前突出的交通運輸行業體制性矛盾,統籌考慮交通運輸行業長遠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問題,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礎;四是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系。改革是權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調整,會產生一些負效應。因此,要加強改革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統籌好改革方案、措施的出臺時機、力度和節奏;五是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充分考慮交通運輸行業中各專項改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使之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維護交通運輸行業的整體利益;六是處理好創新與合法的關系。要堅持依法行政,在法律、行政法規框架內開拓創新,推進改革。根據新時期交通運輸事業發展需要,新時期時期深化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是:
(一)建立與綜合運輸體系相適應的交通運輸行政管理體制
1.組建國家綜合運輸行政主管部門。綜合運輸行政管理體制包括許多方面,但建立國家綜合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是其中最為重要方面。綜觀世界各國,目前也只有包括我國在內的極少數國家中央層面沒有實行交通運輸的統一管理。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已經提出了大部制改革思路,成立了交通運輸部,將民航局、郵政局作為部委管理的國家局,納入交通運輸部管理范圍,并賦予交通運輸部綜合運輸規劃協調職責。但同時,國家其它的綜合管理部門仍保留有相應機構和職能負責交通運輸宏觀管理工作,鐵道部仍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負責鐵路的行業管理。民航盡管從法理上已同公路、水路實現統一管理,但實際運作之中仍存在各自為政情形。因此,目前交通運輸部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綜合運輸主管部門。根據交通運輸管理現狀和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管理需要,深化改革的主要思路:一是交通運輸部繼續深化內部改革。進一步理順和民航局、郵政局的管理關系,強化相應的管理手段,切實推進在建設規劃、政策法規、標準規范、信息服務上的統一管理;二是盡快推進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改變目前鐵路政企不分情況,將鐵路的行政管理職能梳理出來,將屬于鐵路有關企業的管理事務歸還企業,在此基礎上,撤銷鐵道部,將鐵路行政管理職能納入交通運輸部統一管理;三是理順國務院部門之間在交通運輸方面的管理職責。主要是理順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國家綜合部門在綜合運輸規劃等方面的職責分工,切實落實交通運輸部有關綜合運輸規劃協調職責。上述三項管理體制改革需要盡快實施,以保證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的順利推進。另外,考慮到安全和環境監管是綜合運輸管理的重要內容,且水路、鐵路、民航運輸安全監管和運輸裝備的安全認可職責均在現交通運輸部、鐵道部、民航局,為全面履行綜合運輸主管部門在安全和環境監管上的職責,應著手研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公路運輸裝備(機動車)安全認可職責問題,適時納入綜合運輸行政管理體系。考慮到管道運輸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管道運輸行政管理職責可暫不納入綜合運輸行政管理體系,待今后再研究。2.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在交通運輸管理上的事權。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運輸方式具有不同的特性,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不僅要統一中央層面的管理體制,也要科學界定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原則上,公路宜分級管理、鐵路宜集中管理、交通樞紐(港口、機場、運輸場站等)及城市交通宜將主要事權放在城市,鐵路、海運、民航運輸管理事權宜相對集中。在機構設置上,地方政府也應只設立一個管理機構,統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交通運輸事務。國家綜合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運輸方式的特點和具體管理業務的實際需要,設立區域(流域、海域)管理機構,協調和統一管理區域(流域、海域)交通運輸相關事務。
(二)深化公路管理體制改革
1.強化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管理職責。公路是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礎設施。要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公路的行業管理職責,加強對公路建設、運營的日常監管。強化公路規劃引領作用,進一步維護公路規劃的權威和嚴肅性。2.建立與“兩個公路體系”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建立以高速公路為主的收費公路體系和以普通公路為主的非收費公路體系,是公路管理體制改革的總方向。要進一步厘清中央與地方在公路管理中的事權和職責分工。高速公路多是國道,跨越省級行政區域,已形成比較完善的路網體系。適當上收地方對國家高速公路的管理事權,建立以國家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管理國家高速公路網,有利于國家高速公路的協調發展和提高國家高速公路路網的通行效率和科學管理水平。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進一步規范對地方公路(包括普通國道)的管理行為(包括管理機構設置及與下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關系),進一步督促落實縣級政府履行農村公路的管養主體責任,改善農村公路的管理和養護。3.繼續清理公路收費和完善公路收費政策。取消除高速公路之外的所有政府還貸公路的收費,使普通公路徹底回歸公益事業。現行的車購稅、燃油稅等公路建設專項資金,今后主要用于普通公路的建設和運營、維護。政府可從高速公路收費所得資金中,提取普通公路發展基金,支持普通公路的發展。現行經營性公路,經營期滿后按規定交由交通運輸部門管理。嚴格審批新的經營性公路。停止核準新的公路項目上市。
(三)深化港口、航道管理體制改革
1.加強港口行政管理。進一步明確港口管理的中央事權和地方事權,嚴肅港口布局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進一步強化岸線審批制度,充分發揮現有港口、泊位的作用。2.加強航道行政管理。按照中央和省兩級為主、相對集中管理的基本原則,改革內河、沿海主要干線航道管理體制。積極推進干線通航建筑物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實現交通運輸部門對通航建筑物設施的統一管理,保證內河航道暢通。3.改革港口公安體制。貫徹落實中央司法體制改革有關“改革有關部門、企業管理公檢法的體制”的要求,將目前由有關港口企業代管的港口公安機關從港口企業中剝離,納入國家司法管理體系。
(四)深化交通運輸事業單位改革
1.推進部屬事業單位改革。黨中央國務院已經下發了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重點是對現有事業單位進行科學分類。要按照國家確定的總的原則,結合交通運輸管理實際和發展需要,實事求是地提出分類方案,并爭取中央認可。部屬科研院所大都承擔有公共服務職能,要積極爭取按公益類進行改革,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已經明確轉制為企業的部屬圖書和報刊出版單位,要按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按時完成改革任務。2.推進地方省級專業管理局的改革。目前,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管理體制模式都是一廳(局、委)+專業管理局模式。其中專業管理局大多是事業單位,經授權或委托負責有關行業管理和行政執法工作。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對省級專業管理局發展影響重大。交通運輸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要重視專業管理局的改革問題,加強與有關改革主管部門的協調,研究制定分類改革方案。其中專司行政執法的專業管理局要爭取轉制為行政機構。
(五)深化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一是按照行政許可權、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的總體要求,推進地方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明確行政執法主體,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妥善解決執法機構的定位、編制、經費問題;二是推進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部門與相關執法部門開展統一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工作機制;三是積極穩妥推進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改革。
(六)深化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統籌協調好航空運輸、軍事飛行、通用航空等各類空域用戶平等、合理使用空域的需求和權益,促進我國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事業發展。
(七)深化省級以下郵政監管體制改革
建立地方交通運輸部門與郵政部門協作機制,統籌協調好郵政行業規劃與交通運輸規劃的銜接,促進郵政與交通運輸資源的融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問題是影響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體制改革是一項非常復雜、十分艱難的工作。特別是目前,改革已處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要避免畏難情緒、樹立堅定信心、明確責任主體、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政策研究,推進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本文作者:劉世春單位:交通運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