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心理學視域下的跨文化沖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據寧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準確數據顯示,目前在甬外籍人士約2萬人左右,其中正式注冊8000人(蔡亮,2012:29-34)。筆者在寧波市外事辦及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外事辦的協助下,從在甬長期居住的外籍人士中按照性別、年齡、學歷、在華時間和愛人國籍等類別抽取大致相同量的外籍人員填寫問卷,共發出調查問卷300份,收到有效問卷256份,同時,對其中的30位外籍人士做了深度的訪談,匯總分析調查信息數據,課題組就調研主題得出了以下結論:1、不同類別的人員角色定位及暗示也不同筆者根據不同類別從中抽取等量的人員進行比例統算,其中性別分類各100份,年齡分類各60份,學歷分類各50份,時間分類各40份,愛人國籍分類因愛人是中國國籍或其他國籍的情況不多,只抽取最大量40份作為分析基準。從調查的總體情況來看,在甬外籍人士在角色定位和暗示上主要分為以下三類:一、我是外來者;二、我是國際人;三、我是“中國人”。不同類別的人在角色定位和暗示方面也不同。1.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認為自己是國際人士;2.20-30歲的年輕人更容易接受自己是國際人的事實,30歲以上,把自己定位為國際人的比例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3.角色定位及暗示同學歷并無規律性的關系,本科生將自己定位為國際人的比例最高,大專以下學歷的,其比例最低;4.從年限上看,在華時間最長的,最容易將自己定位為國際人,隨著年限的減少,其比例也逐漸減少;5.從國籍上來看,愛人國籍與被調查者一致的,把自己定位為外來者和國際人的比例相當,愛人國籍是中國的,則有85%的人把自己定位為國際人,愛人國籍是其他國家時,所有的被調查者都將自己定位為國際人;6.在256份問卷中,有5位被調查者把自己定位為中國人,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30-50歲之間的占20%,50歲以上占80%;研究生學歷的占80%,本科生學歷占20%;從年限上看,5位在華時間都是5年以上,同時,愛人的國籍也均是中國人。2、角色定位及暗示的不同會影響“移情能力”的強弱本次問卷調查側重于調查外籍人士在中國(寧波)的社會文化生活適應狀況,通過心理測試測算出三個類別的人員不同程度的移情能力。在256份有效的調查問卷中,共有102位被調查者將自己定位為外來者,154位把自己定位為國際人,還有5位將自己定位為“中國人”。從調查結果來看,將自己定位為外來者的102位外籍人士中,分值最低的為34分,最高為60分;被自己定位為國際人的分值區間是57-94,中國人的分值區間是74-98。非常明顯,角色轉換情況會直接影響移情能力的強弱。角色定位及暗示越靠近當地異質文化,移情也發生得越頻繁。3“、移情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跨文化沖突的強弱在跨文化沖突關系中,一旦把自己定位或暗示為外來者,移情往往較難發生。筆者調研的時候,同時調查了每個個體在中國異質文化中所遇到的文化沖突和障礙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移情能力與跨文化沖突間有直接的關系,移情能力越高,遇到的跨文化沖突及障礙則越少,反之越多。
二、跨文化沖突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從表面上看,邏輯非常清晰,角色定位及暗示影響移情能力,然后移情能力影響外籍人士在中國異質文化中所遇到的跨文化沖突及障礙的強弱。但事實上,這之中,還有一個知覺和認知上的心理活動過程。在沖突關系中,由于角色定位的偏差,使得移情難以發生。移情的缺失使得當事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無法很好地理解對方,同時,也更難校正在跨文化沖突中容易發生的錯誤知覺和認知偏差,從而加大了沖突的強度。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對世界上的事物雖然會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根據邏輯和歷史經驗進行推理而產生的認識使人們的認知結構趨于相符或平衡。如果有些認識保存在他們的記憶中,而且行為體確有理由相信他所覺知的環境存在相符的事實,人們在接收新的信息之前總是下意識地使新的信息與自己原有的信息保持一致。這就是所謂知覺恒常性或認知相符現象”(王振民,2004:31)。人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總是傾向于保持認知的平衡,否則就會有緊張感。當出現認知不平衡時,為了消除它,人們在接觸新信息時,會自動選擇那些與自己原來認知一致的信息,而自動過濾那些與自己認知不一致的信息(Klopf,1991:20-31)。在跨文化沖突中,沖突方總是對來自異質文化里的友善的信息視而不見,或者無法理解異質文化里友善的行為,那么也很難避免錯誤覺知的發生,這對跨文化沖突的調整與解決是不利的(文衛平,2002:13-16)。
三、結語
交際主流理論以文化價值觀為分析路徑從群體的角度來研究跨文化沖突的不同,跨文化沖突的社會心理學分析主要從個體的角度來審視跨文化沖突的一般規律和內在邏輯。本文主要通過量化研究法,運用社會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對跨文化交際沖突的社會心理過程與現象以及錯誤知覺與認知偏差的生成機理進行分析,為更好地解決跨文化沖突奠定了學理基礎。但是,本文的調研方法還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在分值的取舍上,只取了最高分和最低分來作為分析基準,沒有關注到中間值交叉的部分;同時心理測試的問題設計方面只考慮了社會文化生活適應性的維度,并未涉及其他維度等等。當我們在研究跨文化沖突時,除了考慮文化價值觀的不同會導致沖突之外,也應該考慮心理因素對每個個體的影響,也就是說,在每個個體在對異質文化的了解度一致的前提下,心理因素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作者:葉霜霜葉章勇單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