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物品管理中政府行為的改革與完善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政府公共服務的供給長期不足。這種不足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品種上的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生活水平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步,人們對于公共物品的需要越來越多方面,政府對公共物品的提供應該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進行充分的補充和完善,使公共物品的品種供給度達到人們需要的水平上去。另一方面是單個品種上數量的不足。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人們對公共物品數量的要求程度,這便造成了公眾的許多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供需矛盾成為限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頸。
2.政府公共物品管理部門缺乏動力,效率低。由于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不完善的情況,我國政府管理部門所造成的行政機構繁多,公職人員繁多,結構臃腫,對于公共物品管理和供給存在相互推脫和行政效率低下的情況。而且公共物品供給和管理部門與生產私人物品的營利性企業不同,它不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其行為目標,而只是完成政府規定的供給任務,缺乏提高效率的內在動力。并且由于他們的薪金是固定的,缺乏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使得他們缺乏提高公共物品供給效率的積極性。
3.公共產品分配嚴重不均衡。廣大的弱勢群體得到的公共服務嚴重不足,根本不能滿足他們對公共服務的基本需求。據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介紹中國在“財務負擔公平性”方面位居尼泊爾、越南之后排名全世界倒數第四。而且我國城鄉分割的體制,造成了城市和農村在公共服務供給上的差距。相對于城市,許多農村的公共服務還停留在低層次的水平上,農村的飲用水、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根本滿足不了農民的基本需求。
4.政府公共物品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受體制、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大部分人群缺乏有效的監督權,也沒有相應的監督機制為其作保障,大多數公共物品供給部門依靠政府財政撥款維持營運和供給,難免存在著高報生產(供給)成本和投入量的現象,一旦不能完成指標,或者出現虧損,便要求政府繼續增加財政撥款或者財政補貼。由于政務公開的不徹底,加上權利意識的淡薄,人大等的監督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因此造成了一方面是公共物品供給的財政和資源的不足,而另一方面是一些資源由于缺乏監督而在籌措、使用和管理的過程中被浪費或挪用的局面,最終導致公共產品供給和管理的成本逐漸提高,人們的負擔越來越重。
1.加強政府管理理念的轉變,積極建設企業型政府。思想是實踐的先導。公共物品單中心供給體制的改變有賴于政府管理理念的創新,因為在公共物品供給的過程中,政府雖然不在是唯一的供給主體,但對公共物品體制的建立必將具有關鍵的指導和保障作用。政府管理理念的轉變會相應帶來治理模式的變化,從而形成新的管理體制。企業型政府是指由一群富有企業家精神的公職人員組成的政府部門,員工運用各種創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體制恢復活力,使績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的運作。同時使政府在公共物品管理職能中得到最大的發揮,更好的處理公共物品與政府管理的一致性。
2.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及電子政務建設創新服務途徑。政府自身的建設和改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一環,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政府對公共物品管理中的有效率作業,減少中間環節帶來的時間拖得過久,簡化行政審批制度,使公共物品流通的速度得到加快進行。隨著國家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和三網融合的速度加快,公共物品的管理方面越來越涉及到電子政府方面的信息。加強電子政府的建設,有利于政府對公共物品的管理方式更加快捷更加方便,是人民群眾跟快更直接的看到公共物品的管理和使用程度,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臺。
3.政府應扶植第三部門發展。我國第三部門存在起步晚、自治性比較差的實際情況,對實現公共物品有效供給而言,最重要的是使第三部門成為以政府為主體的公共物品協作供給體系的積極一員,發揮它在行業管理以及技術上的優勢。對第三部門的發展,首先政府要大力支持,在現行政府體制下,主要是加大對第三部門的資金扶持、人才扶持。其次,第三部門內部也應該加大自身的管理,加強行業的自律,同時克服官僚化傾向,真正成長為與政府和市場相協調的供給主體。再次,政府要轉變對第三部門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既要加強管理與規范。
4.加快立法建設,加強政務公開增強民眾對政府的監督。政府公共服務的對象是社會、是老百姓。建立公開、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務置于社會和老百姓的監督之下。目前,要抓緊建立政府決策項目的預告制度和重大事項的社會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基礎上的政策聽證制度。適應開放社會和履行公共職能的要求,從封閉型的行政體制向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轉變。還應盡快出臺信息公開的相關立法,盡快將公民的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化這兩項內容寫進憲法。(本文作者:麻青青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