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注射肉毒毒素中毒致神經系統損害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注射肉毒毒素中毒致神經系統損害的臨床表現及電生理特征,以利于早期發現和治療。方法選取2015年4月~2017年11月就診于解放軍307醫院神經內科、因注射肉毒毒素中毒致神經系統損害的女性患者42例,選取40例年齡、性別相匹配的正常受試者為對照組,收集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兩組周圍神經電生理特征進行比較。結果因注射肉毒毒素中毒致神經系統損害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視物模糊、視物成雙(重影)、四肢無力、部分伴有肢體麻木(全身乏力)、吞咽困難等。神經電生理檢查發現,肉毒毒素中毒主要累及運動神經;運動神經檢測的結果顯示,與正常組相比,中毒組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脛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正中神經、尺神經波幅降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脛神經潛伏期延長(P<0.05或P<0.01)。感覺神經檢測的結果顯示,中毒組較正常組除正中神經、腓腸神經傳導速度減慢(P<0.05),其余無顯著性差異。中毒組尺神經、脛神經F波較正常組潛伏期延長(P<0.05)。結論注射A型肉毒毒素易引起中毒,分析其臨床表現并結合神經電生理檢查可有效反映周圍神經損害的程度,并能與其他疾病進行鑒別,有助于臨床的早期診斷及治療。
[關鍵詞]肉毒毒素中毒;肉毒毒素;臨床表現;電生理特征
中毒性損傷的高致死率、致殘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已引起廣泛關注,各種化學中毒損傷的臨床表現在軍事醫學救治研究方面更具有重要意義。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是一種由肉毒梭菌產生的具有細胞和神經毒性的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最致命的毒物之一[1]。肉毒毒素按抗原類型分為A~G型7種血清型[2,3],其中A、B、E、F型最常引起人類中毒[4]。目前,肉毒毒素中毒最常見原因為食用劣質肉類、罐頭、自制臭豆腐等引起的食物中毒。近些年,因A型肉毒毒素具有明顯除皺、瘦臉、瘦腿等療效而被廣泛應用于美容行業,但由于一些不正規的注射途徑,導致注射致肉毒毒素中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肉毒毒素中毒通常急性發病,引起對稱性、下行性遲緩性癱瘓[5],嚴重者可引起呼吸肌麻痹,危及患者生命[6,7]。肉毒毒素中毒比較罕見,同時缺乏特異性的影像學特征及生化指標,因此易造成誤診被忽視[8,9]。據報道[4],肉毒毒素食物中毒主要引起顱神經損傷,對周圍神經損傷較小,但目前缺乏注射致肉毒毒素中毒的相關資料。本研究總結了42例注射A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的臨床及周圍神經電生理特征,旨在為臨床早期診斷提供相關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解放軍307醫院神經內科2015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2例因注射肉毒毒素致神經系統損害的女性患者為中毒組,所有患者均符合注射A型肉毒毒素導致中毒的標準[10]。選取40例年齡、性別相匹配的健康體檢者為正常對照組。入組標準:①有美容注射肉毒毒素病史;②出現視物模糊、視物成雙(重影)、四肢無力為主、部分伴有肢體麻木(全身乏力)、吞咽困難、頭暈頭痛等典型癥狀;③輔助檢查及臨床表現均提示肉毒毒素中毒。排除標準:①急性腦卒中、多發性肌炎、重癥肌無力、格林-巴利綜合征、急性腦膜炎、惡性腫瘤等神經內科常見疾病;②其他類型的中毒,如汞中毒、CO中毒、有機磷中毒等;③可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占位性病變等。
1.2臨床資料的收集
回顧性收集中毒組與正常組的基本資料,中毒組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主訴、病因、現病史、既往史、實驗室檢查結果等。
1.3神經電生理檢測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放松狀態,室溫下采用丹麥維迪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EMG)誘發電位儀,對中毒組及對照組進行神經傳導速度(nerveconductionvelocity,NCV)測定,包括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ensoryconductionvelocity,SCV)、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及相關指標。每個波形重復測定≥2次,以有良好重復性的波形為可靠波形。參照北京協和醫院崔麗英編寫的《簡明肌電圖手冊》正常值標準[11]。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性檢驗,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x珋±s表示,兩兩比較方差齊時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時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M(QL,QU)〕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及臨床表現
中毒組共納入42例,均為女性,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34.29±8.38)歲;正常組選取40例受試者,均為女性,年齡21~59歲,平均(35.15±8.34)歲。兩組受試者性別一致,年齡(t=0.468,P=0.64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中毒組皆因注射A型肉毒毒素美容導致中毒,注射部位:雙側腓腸肌19例(45.23%)、雙側咬肌16例(38.10%)、眼周及眉心8例(19.05%)、面頰6例(14.29%)、額頭4例(9.52%)、三角肌2例(4.76%)、頸部1例(2.38%)、雙肩1例(2.38%)。注射劑量為200(100,300)U。42例中毒患者神經系統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29例(69.05%)、視物模糊重影30例(71.43%)、全身乏力30例(71.43%)、吞咽困難27例(64.29%)、眼瞼下垂無力17例(40.48%)、飲水嗆咳14例(33.33%)、言語不利8例(19.05%)、肢體或面部麻木刺痛4例(9.52%)、呼吸困難3例(7.14%)、行走不穩4例(9.52%)、失眠2例(4.76%)、耳鳴3例(7.14%)。病程4d~1個月不等。
2.2神經電生理檢測結果
運動神經檢測的結果顯示,與正常組相比,中毒組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脛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正中神經、尺神經波幅降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脛神經潛伏期延長(P<0.05或P<0.01,表1)。感覺神經檢測的結果顯示,與正常組相比,中毒組除正中神經、腓腸神經傳導速度減慢(P<0.05),其余無顯著性差異(表2)。中毒組尺神經、脛神經F波較正常組潛伏期延長(P<0.05,表3)。
3討論
肉毒毒素可通過腸道、呼吸道、破損皮膚及眼結膜等部位侵入人體,直接作用于神經肌肉接頭,阻斷乙酰膽堿的釋放,影響神經沖動的傳遞,進而導致肌肉麻痹,引起遲緩性癱瘓[12,13]。癥狀較輕者經治療后,神經肌肉接頭處的遞質傳遞功能恢復,肌肉收縮能力逐漸正常[14],但嚴重者可引起呼吸肌麻痹,導致患者死亡[6,15]。而應用A型肉毒毒素除皺、瘦臉、瘦腿需要重復注射來維持效果,短時間內注射過量的A型肉毒毒素可導致中毒,并可能會引起神經系統的損傷[16]。本研究對象均為因注射A型肉毒毒素引起中毒的女性患者,注射部位以雙側腓腸肌(45.23%)、雙側咬肌(38.10%)、眼周及眉心(19.05%)最為常見,注射劑量40~500U不等,發病時間4d~1個月。注射A型肉毒毒素中毒發病的潛伏期與注射劑量有關,潛伏期越短,表明病情越嚴重。本研究發現中毒患者神經系統損傷較為明顯,主要有視物模糊重影(71.43%)、全身乏力(71.43%)、吞咽困難(64.29%)等臨床表現,與既往肉毒毒素中毒的臨床研究結果一致[17]。我們認為中毒患者的臨床表現可能與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部位有一定關系。當臨床上出現典型的顱神經損害癥狀,如復視、發音困難、構音障礙和吞咽困難等,將有利于臨床的診斷。電生理診斷在神經系統檢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較為客觀、定量地反映神經功能。臨床通常結合EMG與NCV測定結果判定是否存在運動或感覺神經的病變,并可協助判斷脫髓鞘和軸索的損害。通常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和潛伏期延長提示有髓神經纖維髓鞘的損傷,波幅降低一般提示周圍神經軸索的損害,而F波的異常可提示神經根、神經叢或近端運動神經的病變[18]。本研究發現,注射A型肉毒毒素中毒主要累及運動神經,中毒組較正常組運動神經潛伏期、波幅或傳導速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改變(P<0.05或P<0.01),同時發現運動神經脫髓鞘的損害下肢重于上肢,但神經軸索的損害以上肢為主。而與正常組比較,中毒組感覺神經除正中神經、腓腸神經傳導速度降低外(P<0.05),其余無顯著性差異,提示注射A型肉毒毒素對感覺神經的損傷較小。有研究發現,肉毒毒素中毒幾乎不損傷感覺神經纖維,臨床患者感覺障礙較少報道[19]。此外,還發現中毒組較正常組尺神經、脛神經F波潛伏期延長(P<0.05),可能提示中毒組存在近端神經病變。既往有研究發現肉毒毒素中毒SCV檢測結果均為正常,MCV傳導速度正常,當受累肌肉受到單一神經刺激時,會出現波幅降低的現象[20]。而本研究MCV改變相對顯著,可能與正常對照組的選取有關,但仍能表明肉毒毒素中毒周圍神經電生理的特征。還有研究發現[20,21],肉毒毒素中毒的重復神經電刺激檢查結果會發生明顯變化,高頻(20~50Hz)刺激動作電位波幅遞增達30%~100%,低頻(3Hz)電刺激后可見動作電位波幅遞減至少10%,但嚴重者可能不會出現以上情況。肉毒毒素中毒患者在無并發癥的情況下,血、腦脊液生化及影像學檢查結果一般無明顯異常,這為臨床診斷帶來了較大的困難[22]。肉毒毒素中毒雖以顱神經損害為主,周圍神經損害較輕,但神經電生理檢查仍是較為敏感的檢測手段,能早期提示周圍神經的損傷,可與其他疾病進行鑒別,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肉毒毒素美容中毒重在預防,需要對市場及專業人員進行嚴格控制,必須在正規醫療單位及途徑下進行。肉毒毒素中毒的治療以抗毒素治療為主,早期使用肉毒抗毒素,未確定中毒類型前可用A、B、E型三聯合劑足量應用,實驗室鑒定出毒素類型后再改用單價抗毒素。抗毒素總量重癥者10萬單位,輕癥2萬~5萬U,宜在確診后24~48h內分次皮下、肌注、靜注(須在皮下和肌內注射均無異常反應后方可靜脈注射),首次1萬~2萬U,以后每5~10h重復使用,用藥前先行皮膚過敏試驗,抗血清稀釋10倍分次皮下注射,首量0.2ml,以后適當加量,共3次,未出現不良反應可全量注射。此外,臨床上對于可疑注射A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應詳細詢問病史,并結合臨床表現及神經電生理檢查作出診斷,在中毒早期進行抗毒素治療和支持治療可減少并發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參考文獻】
[3]游哲榮,王景林.肉毒毒素疫苗及治療性抗體的研究進展[J].軍事醫學,2013,37(7):550-554.
[7]孟露露,蔭俊.肉毒神經毒素的作用機制及研究進展[J].軍事醫學,2005,29(6):563-566.
[10]樊雙義,劉素剛.中毒性神經系統損害診斷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6:153-154.
[11]崔麗英.主編.簡明肌電圖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0-14.
[13]趙鵬,胡穎,安佳佳,等.A型肉毒神經毒素輕鏈人源性抗體的篩選、表達與檢測[J].軍事醫學,2016,40(5):396-400.
[16]邱澤武,王喆,彭曉波,等.肉毒素美容中毒6例患者的臨床表現與救治[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0,12(2):114-116.
[18]樊雙義,孫彬彬,蘭娟,等.非職業性慢性汞中毒周圍神經損害的臨床表現及電生理特征[J].臨床內科雜志,2014,31(9):598-600.
[22]靳令經,潘麗珍,王琳,等.肉毒毒素中毒的診斷和治療[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16,12(4):173-180.
作者:蘭娟 文浩 劉偉麗 孫彬彬 樊雙義 單位:解放軍307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