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健康行為對小學生齲患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澳門學生體質狀況一直是海內外學者高度關注的熱點,現階段澳門口腔健康研究對象主要分布在幼兒人群[1-3]。小學階段是人口腔健康基礎養成的重要時期[4],齲患情況是澳門小學生體質狀況和身心健康狀況的重要反應指標。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澳門現階段小學生口腔健康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探尋不同口腔健康方式對澳門小學生齲患情況的影響,為澳門政府針對性防治齲患和制定相關法規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
1資料來源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來源于2015年1月16日至3月11日完成的“2015年澳門市民國民體質監測”數據中的澳門小學生(下文簡稱“監測”)數據,6~12歲學生共5240名,其中男生2872名,女生2368名。“監測”經國家體育總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體育發展局批準進行,所有參與“監測”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具備生活自理能力,身體健康、精神正常無明顯生理缺陷。
1.2方法
問卷均由培訓考核合格后的調查員采用一對一的形式進行問詢填寫,內容包括分類編碼和受試者基本信息、患病情況、睡眠情況、日常通勤情況、體育鍛煉情況、口腔健康關注度及飲食情況等。本文選取問卷中口腔健康方式問題:是否有每天刷牙的習慣、除刷牙外有沒有使用牙線的習慣、過去1年中是否到牙科診所進行過牙科檢查、如患有齲齒是否會到牙醫診所進行治療,與齲患情況進行二項邏輯回歸。使用世界衛生組織(1997)乳牙評估標準來判斷兒童齲齒狀況[5]。牙齒檢測人員均為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檢查牙齒時間均在白天,通過口腔鏡、探針進行。齲失補充指數(dmft)=樣本齲失補牙總數/樣本量,未區分乳、恒齲。
1.3質量控制
現場質量控制由2個部分構成:一部分是質控員隨機抽取5%的人群進行重測信度檢驗,另一部分是質控員現場對測試人員測試方法規范性的監控。錄入質控則通過二次錄入方式進行,2次錄入誤差率控制在5%以內。數據庫建好后還會通過初次結果運算對每個變量的合理性進行檢查。
1.4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SPSS10.0進行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同時采用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齲患發生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不同口腔健康行為人群齲患情況
小學生齲齒患病率為58.7%。進一步分析發現,有每天刷牙習慣、有每天使用牙線習慣的中小學生齲齒患病率均低于無此習慣的學生ꎻ過去12個月到牙醫診所進行口腔檢查和如有齲齒到牙醫診所進行治療的學生齲齒患病率均高于無此習慣的學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2.2不同口腔健康行為人群六齡齒齲患情況
有34.2%的小學生存在六齡齒齲患。有各種口腔健康行為的人群六齡齒齲患率均高于無口腔健康行為人群,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2.3不同口腔健康行為人群齲失補指數情況從不同口腔健康行為人群齲失補指數(dmft)來看,有每天刷牙習慣和每天使用牙線習慣人群dmft均低于無此習慣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ꎻ過去12個月有到牙醫診所進行口腔檢查和有齲齒并到牙醫診所進行治療人群dmft均高于無此習慣人群,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
2.4影響齲患問題發生的因素分析
將是否患有齲齒、六齡齒是否患有齲齒分別為因變量,以是否有每天刷牙的習慣(有=1,無=2),是否有每天使用牙線習慣(有=1,無=2),過去12個月是否到牙醫診所進行過口腔檢查(有=1,沒有=2),如有齲齒是否到牙醫診所進行治療(有=1,沒有=2)作為自變量,對澳門小學生齲患、六齡齒齲患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每天刷牙習慣、有每天使用牙線習慣和齲患之間存在負相關,進行口腔檢查與齲患存在正相關ꎻ每天刷牙、每天使用牙線、到牙醫診所進行治療與六齡齒齲患之間存在負相關,口腔檢查與六齡齒齲患之間存在正相關。見表3~4。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口腔健康行為澳門小學生齲患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表現為每天刷牙的小學生和除刷牙外,每天使用牙線人群齲患率低。過去12個月有到牙醫診所進行口腔檢查和有齲齒并到牙醫診所進行治療人群齲患率要高。也進一步證明了刷牙和使用牙線對維持或降低小學生齲患率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發現,澳門小學生對日??谇魂P注不夠,牙科檢查不及時,造成很多小學生在出現齲齒后才去牙醫診所進行相應的治療。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潔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發現,每天刷牙人群患齲病的風險比每天不刷牙人群低1.28倍,與Wigen等[6]和Piovesan等[7]的研究結論一致。另外本研究還顯示,每天使用牙線人群較不使用牙線人群患齲的風險低,與孫靜華等[8]的研究結論一致,但歐陽欣等[9]卻發現牙線使用與齲病之間無相關性,分析原因發現可能與該研究人群中牙線使用率過低有一定關系。通過Logistic回歸發現,到牙醫診所進行口腔檢查人群齲患率高于沒有到牙醫診所進行口腔檢查人群。Wigen等[10]對523名5歲兒童分析發現,兒童口腔疾病發展到具有明顯癥狀之后才去牙醫診所進行治療是進行主動檢查和被動檢查的重要劃分標志之一。本研究澳門過去12個月中到牙醫診所進行口腔檢查人群的患齲風險比沒有到牙醫診所進行口腔檢查人群高。
分析發現,澳門小學生口腔檢查以被動檢查為主,即只有等齲患癥狀明顯時才去牙醫診所進行檢查和治療,與Skeie等[11]研究結果相似。澳門有關衛生部門應增加相關口腔檢查和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澳門小學生及市民口腔健康意識。六齡齒作為萌出最早的恒牙,因其萌出時沒有乳牙的脫落,易被家長忽視。另外由于“六齡齒”牙合面的窩溝裂隙較多、礦化程度較差等特性很容易堆積食物殘渣和菌斑等原因造成六齡齒出現齲壞概率較高。本研究顯示,澳門小學生有34.2%存在不同程度的六齡齒齲患情況,但是每天刷牙、每天使用牙線、及時到牙科診所進行齲齒治療是降低六齡齒齲患的有效手段。關于六齡齒齲患率國內報道較多,程睿波等[12]研究發現,六齡齒總齲患率為53.74%,明顯高于本研究結果,但是本研究結果又比王春曉等[13-14]的研究結果高。雖然以上研究中六齡齒齲患率存在一定差異,但均認為及早對六齡齒采取窩溝封閉、保質保量的正確刷牙等手段是預防六齡齒齲患的重要手段,與本研究中刷牙、使用牙線、及時對齲齒進行治療是降低六齡齒齲患風險的結論一致。
作者:武東明;張彥峰 單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