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黃素英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癥的經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上海中醫藥雜志》2014年第六期
1助孕首重調經,循期調治
女子以血為本,以腎為先天,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助孕首重調經,是中醫婦科學的學術特色,正如《萬氏婦人科》強調“調經為女子種子緊要也”。種子首重調經,然經水出諸于腎,調經需以育腎為要。根據子宮、卵巢藏瀉有時的變化特點,黃師認為治療此癥應通補兼施,切忌一味補或一味通。月經期胞宮氣血由滿而瀉漸至空虛,是調理月經諸疾的關鍵時期,針對輸卵管不通的病因病機宜采用活血調經、理氣通滯兼清熱法,以助局部氣血運行,消除局部濕、瘀、熱邪,以利胞脈通暢,常以四物湯加制香附、川牛膝、敗醬草、紅藤、牡丹皮等清熱活血藥。經凈后至排卵前,胞宮氣血由虛至盈,腎氣漸復漸盛,為陰長陽消之時,此期為調經、種子、消癥的基礎時期,當補則補,當瀉則瀉,隨證治之。黃師認為此期宜以育腎活血通絡之品,祛瘀散結、分解輸卵管粘連、促使卵泡排出,常用路路通、皂角刺、穿山甲等破瘀散結通絡之藥。經間期即排卵期,此時腎氣充盛,為陰極生陽、陰陽轉化之時,亦為陽氣發動、陰精施瀉的種子時期,稱為“氤氳”或“的候”,容易受孕。黃師認為此期治療當以促進陰陽轉化為宗旨,處方多加入補腎溫陽之品。排卵后至下次月經前屬于黃體期,此期腎氣充實、陽盛陰長、氣血充盈,而不孕患者往往伴有黃體功能不全,影響受孕。黃師臨證常適時采用育腎培元之補法,予以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鹿角霜等補腎溫陽藥以溫腎培元、填精暖宮,可生發機體陽氣,維持基礎體溫的高相水平,健黃體以促孕。鹿角霜為陽中之陽、配以陰中之陰之炙龜甲,取龜鹿二仙膠之意以補氣血、生精髓,培補腎陽的同時益腎填精,此乃陰中求陽。所謂陽中求陰,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如此可調整患者的氣血陰陽平衡,以順利受孕。
2重視保胎安養
黃師臨證若明確患者已孕,均再三叮囑其定時監測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及B超監測胚胎發育情況,于排除宮外孕后安心養胎,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孕早期避免交合,注意生活起居規律,避免登高負重動作。飲食宜清淡營養、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辛辣刺激之品,不宜食用羊肉、桂圓肉等溫補之品。中藥以補腎安胎為法,常用藥物有黨參、白術、黃芩、砂仁、桑寄生、菟絲子、續斷、杜仲、南瓜蒂、苧麻根等。另外,黃師在此基礎上多加用芍藥甘草湯以抗排異、固胎元。芍藥甘草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具有調和肝脾、緩急止痛之效,與補腎安胎藥物相配具有很好的安胎功效。
3典型病例
患者,女,28歲。初診日期:2013年6月23日。患者結婚3年未避孕而未孕。14歲月經初潮,平素月經不規則,周期30~35天不等,經期5~6天,月經量、色正常。婚后3年未孕,丈夫精液檢查正常。輸卵管碘油造影(HSG)示:雙側輸卵管通而極不暢。末次月經6月20日,時值經行第4天,量偏少、色暗、有少許血塊。自測基礎體溫,雙相欠典型,高溫相上升緩慢。平素時有下腹隱痛,伴腰酸、神疲乏力、急躁易怒、牙齦輕微腫痛等癥;舌紅、苔薄白,舌下有瘀斑,脈細滑數。西醫診斷為輸卵管慢性炎癥、原發性不孕。患者曾于2012年兩次嘗試IVF-ET(試管嬰兒)均失敗,遂求治于黃師。辨證:腎虛血瘀,肝胃郁熱;治法:育腎通絡,疏肝泄熱;方取通絡方加味。處方:云茯苓12g,生地黃10g,川牛膝10g,路路通10g,川芎6g,皂角刺20g,王不留行10g,公丁香2.5g,麥冬12g,淫羊藿12g,肉蓯蓉10g,車前子15g,柴胡6g,白芍10g,澤瀉10g,月季花10g。常規煎服,于月經干凈后服用7劑。患者再次就診時正值月經間期,基礎體溫未上升,舌紅、苔薄白,尚無明顯不適。治擬健黃體助孕卵著床,改用育腎培元方加味。處方:云茯苓12g,生地黃10g,熟地黃10g,制龜甲10g,鹿角霜10g,仙茅10g,淫羊藿12g,巴戟天10g,肉蓯蓉10g,紫河車粉6g,柴胡6g,白芍10g。常規煎服。服藥至經前期,再改以養血調經、調理沖任法,方取四物調沖湯加減,經來時服。處方:炒當歸10g,白芍10g,川芎10g,生地黃10g,制香附10g,川牛膝10g,益母草15g。依上法調治3月余,基礎體溫雙相典型,尿妊娠試驗陽性,排除異位妊娠后給予保胎方加減以固腎安胎。目前已孕12周,胚胎發育良好。
作者:畢艷麗孫建民黃素英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班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婦產科上海市中醫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