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高職院校學生為調研對象,針對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成效開展問卷調研,掌握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情況、學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等。
關鍵詞:高職生;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1問卷設計與調查對象
筆者首先在所任職的高職院校中,隨機選擇15位從事學生輔導工作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開展預調研,調查了關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的相關問題,并對其開展了更進一步的深度訪談[1-2]。此后,再以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為調研對象,針對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成效開展了具體的問卷調研。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98份,回收181份,去除無效問卷5份,最終的有效問卷數為176份,問卷有效率為88.8%,且問卷通過了信度與效度的檢驗。問卷包含21個單項選擇題、8個多項選擇題和1個開放式問答題,共計有30個問題,其中4個問題是關于學生的基本信息,另有26個問題是關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現狀[3]。表1顯示了本次調查所選取對象的基本情況,本次調查男生(58.11%)多于女生(41.89%),城鎮學生(52.7%)多于農村學生(47.3%),文科學生(52.7%)多于理工科學生(47.3%),大一學生(50%)、大二學生(41.89%)均多于大三學生(8.11%)。但總體上來看,調查對象在性別、家庭來源、專業類別和年級等維度上分布都比較均衡。
2調查結果分析
2.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現狀
2.1.1課程內容設置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見圖1),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內容設置方面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實踐環節過少、理論知識過多(71.62%),其次是課程沒有太多的吸引和說服力(54.05%),再次是課程缺乏針對性和適應性(5.53%),這均說明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偏重于理論教學,而對實踐重視不足,導致課程內容對學生實際的作用并不大,因而不能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是當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此同時,還有部分學生認為課程形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課程互動環節少、考核方式過于死板等。
2.1.2課程教學方式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式的評價以“比較滿意”和“一般”兩者居多,選擇這兩項的學生人數比重分別為45.95%和40.54%,這說明學生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方式總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2.1.3課程教學效果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堂效果的總體評價情況來看,有56.76%的學生表示高職院校開設該課程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較好的,有31.08%的學生表示效果一般,另有9.46%和2.7%的同學分別表示效果比較差和很好,這說明高職心理健康課程課堂效果總體上還是不錯的。
2.2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評價
2.2.1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滿意情況統計高職院校學生對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各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滿意情況各有不同。
2.2.2對新媒體教學的滿意情況絕大多數被調查者都表示,自己曾經所學過的心理健康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應用了新媒體教學技術手段,其人數比重達到了82.43%,另有17.57%的同學表示所學心理健康課程并沒有應用新媒體教學技術手段。
2.2.3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滿意情況高職學生對本校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實踐活動以及自身服務需求滿足情況等方面的滿意度都比較一般,這表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還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學生最易接受的心理健康咨詢方式是一對一輔導,其次是團體輔導,再次是電話咨詢和網絡咨詢。學生比較認可的心理健康實踐活動形式是主題活動,其次是同輩交流活動,再次是專題報告會和心理測評,其比重分別為36.49%、24.32%、21.62%和17.57%。綜合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方式的選擇,我們可以發現,學生通常比較傾向于開展對等、互動的心理溝通與交流,而比較排斥單向的講授或心理評估,這說明他們更希望解決實際中的心理問題。
3結論
從我們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現狀的調查結果來看,高職院校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過于側重理論教學,而輕教育實踐,且與學生的互動不足,教學方式比較死板,課程內容并沒有緊密結合學生的興趣及其實際來開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內容的設置、教育方法的運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任課老師的專業素養。在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方面,大部分學生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還比較滿意,對學校所開展的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服務以及宣傳工作的滿意度相對要低一些。這說明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工作開展方式以及宣傳手段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當前高職院校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對學生心理資本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因而在具體教育過程中也未針對學生心理資本的培養進行具體的指導,而學生心理資本對其基本素養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還需要出臺相關教育措施,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為學生心理資本的形成和提高給予有力的指導,使之身心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賀斌.高職高專貧困生心理資本、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4):672-675.
[2]吳旻,王會珍.心理資本視野下高職院校就業教育探索[J].職教論壇,2014(14):42-45.
[3]周淼泉.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心理資本分析及其開發[J].職教論壇,2014(2):21-23.
[4]安蓉,辛雪梅.高職女生職業價值觀、心理資本與擇業效能感實證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7):54-58.
作者:于瑞;高馨 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