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足浴療法對失眠臨床療效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足浴療法對失眠病人臨床療效的影響。[方法]將70例失眠癥住院病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給予艾司唑侖片口服,觀察組采用醫院自制的中藥包進行足浴療法,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應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對兩組病人睡眠情況進行評估。[結果]觀察組病人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6個因子得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藥足浴療法在治療、改善失眠癥病人睡眠情況方面優于藥物療效,且病人易于接受,安全可靠。
關鍵詞:失眠;中藥足浴療法;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療效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的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由此導致的失眠也越來越多。據WHO調查報道:通過對14個國家兩萬多名基層就診病人進行調查,多達27%病人存在睡眠問題,其中,在美國失眠的發病率高達32%~35%,英國為10%~14%,而我國則有超過30%的失眠病人[1]。長期失眠會導致記憶功能、注意功能、計劃功能下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產生心理疾病,導致心臟、腦等器官疾病,引起意外事件發生。目前主要采用現代藥物來治療失眠,然而通過其治療失眠,會導致病人出現藥物依賴性和成癮性,傳統中醫療法中的中藥足浴療法具有活血行氣、除煩安神、養心、通絡之功效[2],為治療失眠開辟了新思路。因此,本研究將中藥足浴療法應用于失眠癥病人中,以探討該治療方法在失眠癥病人中的應用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7年5月在西安市中醫醫院就診住院的70例失眠癥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13例,女22例;年齡20歲~50歲9例,51歲~60歲18例,>60歲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中專10例,大專及以上13例;病程:≤6個月14例,>6個月21例。觀察組男15例,女20例;年齡20歲~50歲11例,51歲~60歲17例,>60歲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中專11例,大專及以上14例;病程:≤6個月16例,>6個月19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病人均符合診斷、納入、排除等標準。
1.2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失眠癥診斷標準:進入睡眠十分艱難,睡夢中經常醒來,睡的不踏實并且醒了之后不能再次睡著,早晨醒的特別早,晚上睡不著覺,白天精神疲倦,昏沉欲睡,狀態極差,睡眠不足5h,并且這種癥狀持續1個月以上者[3]。
1.3西醫診斷標準
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失眠的診斷標準:①幾乎唯一的癥狀為睡眠障礙,其他癥狀均繼發于失眠,包括難以入睡、多夢、睡眠不深、早醒、易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不適感、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礙每周發生3次以上,并持續超過1個月;③引起顯著的苦惱,或精神障礙癥狀的一部分,妨礙社會功能或活動效率下降;④排除繼發性失眠,如軀體疾病或精神疾病引起者。
1.4納入標準
①符合失眠的中醫診斷標準;②符合失眠的西醫診斷標準;③年齡18歲~70歲;④入組前1周內未服用過任何治療失眠的藥物;⑤知情同意并簽字。
1.5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具有影響睡眠的其他精神障礙類疾病者;③合并有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免疫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
1.6方法
1.6.1研究工具
由一般資料調查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兩部分組成。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②PSQI量表由美國睡眠專家BuysseD.J.教授和他的團隊共同編制而成,此表用于評定被測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組成,其中18個條目組成7個因子,每個因子按0分~3分等級計分,累積各因子分為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的總分。總分范圍為0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劉賢臣等[4]測得量表7個主要成分和各條目間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8420和0.8519,表明該量表對我國失眠病人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1.6.2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艾司唑侖片,睡前1小時口服,每日1次。觀察組:將煅磁石30g、白菊15g、夜交藤15g、甘草2g、黃芩15g、生龍骨30g、合歡花15g、黃芪30g、棗仁20g打成細粉,裝于藥包內。囑病人每晚臨睡前將藥包浸泡于開水中,開水沒過腳踝為宜。開始先將腳置于開水上方熏,等到水溫適宜時雙腳方可泡入水中,每次浸泡15min~20min[5]。
1.7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統計學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失眠是神經內科常見的病癥,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6]。但是失眠病人中約3/4的人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選用安眠藥治療時,大部分人因為害怕出現藥物依賴反應,心里存在疑慮和恐懼感[3],而中藥足浴療法對人體無任何危害和副作用。《黃帝內經》記載:陰脈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謂經脈之行;三經皆起于足。足部是三陰經的起點,三陽經的終點。足部60多個穴位與臟腑經絡密切相關[7-8],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中藥足浴療法的作用機制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經絡傳導理論和臟象學說以及西醫學的皮膚黏膜吸收與物理刺激原理,借助藥力和熱力直接透皮入穴而發揮功效,是傳統中醫外治。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病人PSQI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均較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的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及總分優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中藥足浴療法可明顯改善失眠病人的睡眠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志丹,陳少玫.失眠癥中西醫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3):355-356.
[2]林紅霞,陳汝文,鐘志國.中藥足浴聯合穴位按摩治療中風后失眠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7):805-807.
[3]裴燕.養子時刻注穴法結合電針治療原發性失眠的療效觀察[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6:1.
[4]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2):103-107.
[5]章萍,劉金妹.中藥足浴按摩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8,23(3):4.
[6]吳勉華,王新月.中醫內科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218.
[7]張勇勤.中醫護理學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108-110.
[8]岳月英,肖秀云.淺析中國護士短缺現象[J].護理研究,2005,19(15):1382-1383
作者:曹丹鳳;黎婉榮;李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