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汪山土庫歷史文化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汪山土庫的文化符號背后的教育
程家主人重視教育,汪山土庫里的望廬樓、稻花香館皆為私塾。程家子孫多為社會有用人才,在各行各業表現出色。汪山土庫族人不僅重視對自己子女的教育培養,而且重視整體程氏族人的教育,家里的仆人都要識字,私塾的招生對象包括整個汪山村、大塘地區程姓子女。程家除程氏三兄弟外,一百年間出了進士四名,舉人十一名,大小官員、名流一百余名,一代名門由此而生。汪山土庫所代表的并不僅僅是簡單的建筑院落,更是整個程家家族的發展歷史。程家由最初程矞采三兄弟成就“一門三督撫”的輝煌,到后來進士四名、舉人十一名,各種文彥俊士一百余名,成為了當地的豪門望族,從最初的“三個大紅頂子”到后來的政界要員、歷史學家、音樂家、教授、建筑工程師和革命干部等等風云人物,無不反映出程家家族的百年輝煌。究其根本,還是整個家族教育文化的傳承。程家兄弟最初在修建汪山土庫時,就將對后代的期盼要求融入建筑中。
程家還有義倉、義學的傳統。族中規定:所有程氏后人都必須進私塾就讀,并且可以一直讀到考取功名為止。而外姓子女也可入義學就讀,義務時間為四五年。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汪山土庫中沒有繡樓,程家的女孩不僅不做女紅,并且還可以在私塾讀書。因而程家女子的學問絲毫不遜于男子,程翠英、程琇便是女中豪杰中的代表。除此之外,汪山土庫每間房的立柱上都有對聯,且內容都不相同。如光裕堂的“靜思明事理,誠樸貫人生”、保仁堂的“方正賢良頂天立地,謙誠恭肅履義懷仁”、退思堂的“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克己而出;當官務恃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等等對聯,無不是在教導程家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這樣潛移默化的教導中,家族文化得以傳承,使得程家的輝煌延續百年。當今教育體系不斷發展完善,家庭教育這一關鍵環節卻逐漸不被人們重視,家規、家風等隨著時間流逝被人們遺忘。長此以往,家庭教育得不到重視,家族文化如何傳承。家若不興,何以旺國。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于教育的發展乃至國家的發展都極為重要。
二、汪山土庫歷史文化的傳承意義及其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汪山土庫建筑群不僅作為建筑具有美學價值,更多的是反映傳統的歷史文化價值。首先,是傳統文化符號的傳承。例如,建筑外圍旗桿上的一對金雞,意為“金雞報曉”。建筑中的“三雕藝術”更是精美細致,小至一處門頭,大至一面墻壁,所有的雕刻無不是匠心獨具。整體的裝飾藝術美觀又使用,尤其是其精美的窗雕、門雕、石雕、磚雕,體現出主人的思想境界和品行修養。細看今日的裝飾藝術,傳統手工藝品大都被工業化的流水線產品所替代,裝飾變得空有外表沒有內涵,汪山土庫這樣的官家府邸能喚起現代人重新審視傳統建筑文化符號的意識。傳統建筑不僅提供美學鑒賞,更是對于歷史文化發展的傳承和建筑文化發展趨勢的思考。尤其在房地產日益發達的今天,房屋裝修已不僅僅局限于固守陳規的現代都市民居,更是現代人追求個性和獨特的一種體現。如何將獨特新穎與傳統藝術相結合,是中國建筑文化發展所要深思的問題。當然,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需要傳統藝術與現代化需求相結合,將傳統藝術所體現的設計美感穿插于現代都市居所中,使其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方式和消費傾向,是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方向。
其次,是建筑設計理念。汪山土庫外觀低調樸實,卻將家族生活的宗旨理念融入建筑,時刻警醒族人要恪盡職守,為建筑整體賦予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思考價值。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都市樓房的便利實用價值逐漸取代建筑所需要的文化內涵,傳統建筑文化美學逐漸被拋棄。而傳統建筑美學既體現了古代獨特的藝術形式,又包含了經典的思想,將內涵賦予形式,使建筑整體風格與居住者的價值理念相統一。因此,對于傳統設計美學應該取其精華,運用到現代建筑中,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文化。
再次,是教育模式的嘗試與創新。汪山土庫程家大院的每一個人,上到家中主人,下到奴仆雜役,都能識文斷字,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當然這與程家家族重視教育的理念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程家大院的稻花香館、望廬樓、四十八間等處均是辦學地點。而在辦學模式上,程家大院與當時社會科舉的大流形成巨大的反差。古時人們讀書,目的是走上仕途,光宗耀祖,科舉作為終點束縛著讀書人的前途。但是程家大院的人,讀書不為仕途,識字不為功名,程家人在意的是整個大院的人的素質。讀書使人明理,知識的能量是巨大的,作為社會底層的奴仆都要識文斷字,可見程家大院并不將教育作為手段來謀利,而是倡導一種人人都能學習的理念,提升底層人民的覺悟。這種素質教育的模式在當時的程家大院就已盛行,因此現下素質教育的口號并非空穴來風。古時的程家人推行的這種非目的性的教育模式,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優秀模式和理念,是我們現如今教育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做的是摒棄應試教育的機械式方法,將素質教育的“軟文化”植入生活的邊角,教育,才會是民族的希望。
最后,是家族文化傳承。程氏家族的教育理念是讓每一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有學習的機會,都能學有一技之長,不被社會所遺棄,不被文化所拋棄。這種理念正是我們現今所要倡導的理念,將教育植根于生活之中,將教育作為使命,以身作則,造福人民。因此,不管是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激烈競爭的現實,還是需要不斷強化的教育水平,未來的教育若能做到不以教育而教育,而是將教學活動融入生活,用生活作教材,淡化教育的功利性,真正的讓教育以育人教書提高人的素質為目的,并以縮小教育地區差距作為教育發展使命,我們的國家乃至民族的發展才能更上一層樓。對于汪山土庫的發展前景,我們既要看到其文化價值,又要對其有合理的定位和規劃。汪山土庫現作為“鄱陽湖經濟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其文化歷史的作用,打造更具特色的古代官家府邸旅游地,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懂得重視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民俗,拾起將要失落的傳統文化。
作者:張記剛史鳳鳳陳怡寧單位:南昌工程學院